通识教育相关论文范文文献,与古代文学文格式全国,古代文学文格式2016年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通识教育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关于古代文学文格式全国,古代文学文格式2016年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通识教育及课程及文艺理论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通识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47;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讲授的主要课程:
1,文学概论(中文系本科专业选修课)2学时/周,09—12级,共约300人,
2,美学概论(全校公开挂牌课)2学时/周,08-12级,共150人,
3,东西方美学思潮(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校级精品课程),2学时/周,09-13级,共16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承担本科毕业论文指导10多篇
2,《东西方美学思潮》为2016年校级精品课程和2016年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
2-2-3
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研究课题:
1,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思潮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16年,主要成员,
2,西方美学史,教育部首批"马工程"重点教材编写项目,2016年11月,主要成员.
论文发表: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撰写人之一),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9月版.
2,后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观念探微,《文艺理论研究》(核心期刊),2016年第4期.
3,关于用现象学诠解中国传统诗性智慧的反思,《文学评论》(权威),2016年第4期.
4,西方美学中的形式:一个观念史的考索,学苑出版社,2016年版.
获科研成果奖情况:
西方美学范畴史(三卷本,参加者)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2016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谢金良男1971,1副教授文艺美学周易美学,中国古典美学张宝贵男1966,7副教授文艺美学美学原理,现当代美学张旭曙男1965,6副教授文艺美学美学史论,中西美学比较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
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知识结构:
《<,周易>,与中华申美文化》课程教师队伍均为博士研究生毕业(负责人为中国美学博士后),学历,学位层次高,3人均担任副教授近十年,其知识结构和研究方向覆盖了中国古典美学,美学原理,现代中西方美学,周易美学,文艺理论等与审美文化相关的学科范围.
年龄结构:
教学队伍搭配合理,课程负责人70年代出生,2个主讲教师为60年代出生,
平均年龄47岁,年富力强,均正处于教学,科研中坚力量阶段.
学缘结构:
负责人谢金良老师曾在福建师大文学院易学所工作多年,后到南京大学攻读哲学
博士,再到复旦大学做博士后,主讲教师张宝贵曾在新疆工作,后到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张
旭曙老师曾在安徽从事《古籍研究》刊物的编辑,后考入复旦大学攻读文艺学博士.三个老
师的专业主攻有所差异,有所联系,相得益彰.因此,学缘结构,非常合理,在坚持复旦中
国美学,美学理论和文艺理论教学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中国哲学美学的师资成分,既延续,
强化着复旦大学美学教学的传统特色,又扩大并加深美学教学的涵盖力.
教学的师资配置:《周易》美学常配师资1人,中国美学1人,美学理论1人.3-3
教学改
革与研
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
作为学校2006年第一批推出的50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之一,我们几乎每个学年都开
课,并且不断完善课程,努力使授课理念符合通识教育要求.作为第一线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主讲老师,我们认为建设一门课程,首要的是,不断更新本课程教学内容,2,,在学缘构成,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历(或位的人的比例4.课程描述
4-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是复旦大学中文系于2006年报送到复旦学院,作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第一批开出的课程,由易学研究者谢金良副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开始的成员有王振复教授,但一年后退休.
谢金良,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哲学),复旦大学文艺学博士后(中国美学).曾先后师从易学专家张善文,道学专家詹石窗,佛学专家洪修平,美学专家王振复等教授研习中国学术.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上海市团委青年读书工程特聘专家和人文经典主讲人.多年从事中国易学,经学,美学等专业领域的研究,目前主要从事中国美学教学与科研,研究方向是先秦诸子时间观与审美观,易学与儒佛道文化等,先后出版与《周易》相关的着作两部.作为本门课程的最初设计者和负责人,与该门课程相关的知识背景深厚,学术水平较高.相关的演讲曾在市教育电视台"世纪讲坛"上连播三讲.
近五年来,本团队又增加了两位教师,他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资料,同时继续扩展并加深该课程基础知识方面的探索研究.在连续多次开课后,09秋被复旦学院推荐安排为多校区视频课程,选课人数近600人,2016年底,《复旦》校报"教学剪影"专栏上,曾专文介绍本门课程.至今为止选课人数超过1200人,参与的助教近30人次.
4-2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2005年,复旦大学成立复旦学院,在本科教育中开始全面实施通识教育.所有考进复旦大学的学生,第一年(除个别专业外)先在复旦学院接受通识教育.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旨在打破分门别类的学科壁垒,贯彻人类学问与知识的共同基础,并展示民族文化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的学问创新能力,具有根基性的意义.通识教育的有效实施,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打开学生的思想视野,增强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从而为其日后在某一专业领域中做出创造性成果提供可能性.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在通识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复旦大学根据人文精神之传达和学问基础之展示的要求,构建了含六大模块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本门课程,就是体系中第一模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中的一门课程.
"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模块主要指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方面的经典研读课程."文学经典"包括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两个方面,通过接触具体作品使学生在经典中获得感悟,熏陶和修养,本门课程,就承载了这样一种通识教育理念.它是一门文史哲交融,重视经典理解与文化传承,追求思想贯通与思维创新的通识教育课程.本课程以研习《周易》经传(即《易经》与《易传》)的基础知识为载体,并在解读经传文本重要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周易》学说的审美文化内涵,展现先秦经典思想和当代人文精神的融合,有利于学生提高国学素养和理解中国文化,对终身的学习和修养,做事与做人都有一定的帮助.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课程的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为:
太极意义:时间之美,2/周,2,阴阳合德:圆融之美,2/周,3,八卦形象:生动
之美,2/周,4,六十四卦:变化之美,2/周,5,卦爻文辞:象征之美,2/周,6,解
卦义例:中和之美,2/周.7,文饰箴言:道德之美,2/周,8,决策断语:义理之美,
2/周,9,立象修辞:意趣之美,2/周,10,系辞史传:阳刚之美,2/周,11,说卦思
维:诗性之美,2/周,12,序说周易:未济之美,2/周,13,杂糅众卦:规律之美,
2/周,14,图解易理:象数之美,2/周,15,易学史论:观念之美,2/周
备注: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步骤,都会根据选课的情况随时加以调整.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重点是解读《周易》经典,培养学生文本细读能力及审美能力,难点是让学生领悟相对比较抽象的学《易》门径和《易》学思维,并转化为审美实践能力.为解决这一难
通识教育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通识教育相关论文范文文献,与古代文学文格式全国,古代文学文格式2016年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