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写论文— 范文

关于大学学报方面论文范文集,与化工机械文题目图书相关毕业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大学学报方面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化工机械文题目图书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学报及流体机械及课堂教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学报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流体力学主讲,指导课程建设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本课程组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本课程组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职称结构: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助教2人,学历结构:博士2人,硕士5人.学缘结构:课程组教师教师分别毕业于国内5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

高级职称的教师全都上过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全部教师不仅毕业学校和专业都与工程紧密相关,而且都主讲过与工程流体力学相关的本科课程.该类课程教学任务承担人员近年来年终考核优良率为100%.

学院多年来始终坚持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使青年教师系统的培养成为保证教学

质量和师资稳定的核心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3

教学改

革与研

究1.针对国内现有的工程流体力学教材的优缺点,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教材,山东大学孔珑主编的《流体力学》,兰州理工大学李仁年,陆初觉主编的《工程流体力学》和BernardMassey,JohnWard-Smith主编的《MechanicsofFluids》为教材,并将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周光炯主编《流体力学》作为主要参考书目.

2.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制作了电子课件,网上答疑,思考题,练习题,模拟试题等多种电子教学资料.

3.结合实际工程,开展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教学研究课题:

(1)2005.10~2006.10兰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研究生创新教育》

(2)2005.12~2016.12兰州理工大学"双语教学"研究项目"工程流体力学"

(3)2005~2016兰州理工大学"毕业(课程)设计规范化及评价体系的研究"

(4)2007~2016年教育部"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

5.教学研究论文

(1)李金平,王林军,黄娟娟,史凤霞,张景文,陶福胜.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现状分析.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管理专辑).2007.

(2)王林军,李金平,黄娟娟,史凤霞,张景文,陶福胜.国内外研究生创新教育研究现状.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管理专辑).2007

(3)李仁年,等.工程流体力学模块式教学内容和教材改革的探讨与实践,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

(4)李仁年,等.关于工科院校实验室设备自主研制的实践与探讨,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

(5)李仁年,等.《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内容与教材改革的探索.甘肃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5月

6.获得教学表彰,奖励

(1)工科专业流体力学模块式教学内容和教材改革:甘肃省教学成果厅级奖排名第一,2003年.

(2)成果在兰州理工大学应用,出版的两部教材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并全国发行.3-4

青年教

师培养1.鼓励课程组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所有教师都已完成硕士学历.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开会,发表学术论文,并为他们提供经费,达到至少人均一次.目前课程组教师发表各类论文40余篇.

.带领课程组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科研活动和试验研究,.鼓励教师参加教材编写工作,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参加了教材编写工作

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不断扩大.经过多年的积累,目前流体力学已形成了一个与我校流体学院,土木学院,机电学院,化工学院,材料学院,理学院,技术工程学院的流体机械及工程,流体传动与控制,水利水电,给水排水,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过程装备与控制等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群.该课程群学时数从80学时,48学时到32学时,内容涵盖流体力学及叶栅理论(为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开设,每年有学生约120人左右(不包括技术工程学院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现在每年约72人左右),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工程流体力学A,工程流体力学B,工程流体力学B双语教学,液压流体动力学(80学时,为流体传动及控制专业开设,每年有学生约120人左右).

该课程群的教师承担了全校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授课对象专业范围广泛,针对不同专业的要求授课学时灵活多变.同时针对专业和教学的需求编写了具有更强适应特性的教材.教师成员普遍具有研究生学历,分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等国内重点院校,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主要代课教师有李仁年教授,李金平副教授(博士),赵廷红博士,王秀勇,王昱,王燕等中青年教师,程兆雪教授,齐学义教授,张风羽副教授,陆初觉副教授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突出的老教师担任教学指导和中青年教师辅导工作.

4-2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学校坚持立足甘肃,面向西北,服务全国的宗旨,按照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以改善学校的文化氛围与调整专业结构为重点,以布局合理,结构,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为目的,为把学校建成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课程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要加强老教师丰富教学经验和先进教学方法向青年教师的传授,根据学分制的要求,积极推进考,教学方式分离的改革,完成本课程试题库的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构筑.完成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资源的传送与使用,开始网上答疑授课,并利用学校最新网络教学平台,开设远程教育.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1,绪论

2,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3,流体静力学

4,流体运动学基础

5,流体动力学基础

6,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

7,孔口出流

8,缝隙流动

9,气体的一元流动

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

2,实验教学

3,课外辅导答疑和习题课

4,网上教学辅导.

基本要求: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程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

2,掌握工程流体力学计算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等,

3,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工程流体力学基础.

4,通过实验课使学生对工程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并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和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是流体动力学理论基础,三大基本方程,流动阻力及水头损失的分析计算,管路,孔口及管嘴出流的水力计算等.

课程的难点是三大基本方程的应用,水流形态与水头损失损失的关系,各管路水头损失分析计算等.

解决的方法:加强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后辅导以及网上答疑.

4-2-4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本课程是我校流体机械,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化工机械,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等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每年修课学生有500余人,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有:

1.理论教学

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启发式,精讲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营造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思路上特别注意了两个结合,即将力学教育与工程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相结合,在教学形式上,采用了"粉笔+黑板"与电子课件等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前者一般用于推理内容的教学,后者则主要用于工程背景和一般内容的介绍.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讨论分析工程流体力学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效果十分显着,深受学生欢迎.

2.实验教学

本课程教学基本实验分演示型和测定型两类,其中测定型实验主要有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压强,流量,阻力等内容,每组3-5人,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写出实验报告.

3.考试方法改革

考试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检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工程应用等的掌握情况.为了使这种检查更加科学合理,本课程结合国家工科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教改课题,在考试形式上进行了改革探索,如在面上除采用闭卷形式外,在试点班上,采用了课堂提问,小论文,实验等多种形式来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2实验(践)课教学内容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结合生产实践及课程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方向和设计题目,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标,巩固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及强化.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工艺参数的确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设备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完成设备强度计算和设计等.学生在经历这一实训过程之后,对于设

1 2 3 4 5

关于大学学报方面论文范文集,与化工机械文题目图书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

论文如何写

论文该怎么写

招聘兼职

初中议论文怎么写

论文注释写法

议论文的开头怎么写

写论文用什么软件

初中议论文写法

论文结尾怎么写

写数学论文

化工机械文题目图书(3)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