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医学生心理文年度,环境医学所硕士班专题讨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实验教学方面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医学生心理文年度,环境医学所硕士班专题讨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实验教学及生物化学及生物医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实验教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衰老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2
2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周春燕
教授
胰岛因子isl1在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中的作用
3
21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朱卫国
教授
DNA甲基化导致基因失活的机制研究
4
2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李刚
教授
淋巴细胞mu受体表达调控机制
3
23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李载权
副教授
HCY诱导心血管细胞凋亡的内质网应激机理研究
3
2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倪菊华
副教授
心肌发育调控基因参与心肌肥大发生的分子机制4
25
病理学系
顾江
教授
新生传染病发病机制研究
7
26
病理学系
宫恩聪
教授
Hedgehog信号通路阻断剂环杷明对肝细胞癌生长的调节作用
6
27
药理学系
李学军
教授
XJ-6-A对AQP1蛋白和其他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AQP1参与肿瘤转移的可能机制
6
28
药理学系
谭焕然
教授
糖尿病发病机制及降血糖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
3
29
药理学系
李卫东
副教授
灵芝多糖对动物肠道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3
30
病原生物学系
庄辉
教授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机制的研究3
31
病原生物学系
吴伟
副教授
药物SLXM-2抗急性刚地弓形虫感染的实验研究
4
32
遗传学系
钟南
教授
蛋白质-RNA步行(PRW):孤独症综合征(ASD)发病机制的研究
5
33
中西医教研室
韩晶岩
王传社
马治中
研究员
丹酚酸B对缺血再灌注后大
鼠心,脑微循环障碍及心肌
细胞和脑细胞损伤的保护
作用
6
34
细胞生物学系
肖军军
副教授
糖生物学与糖组学及相关抗癌途径
2
35
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濮明亮
教授
单个神经细胞胞内注射技术
2
36
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张卫光
副教授
内质网应激在中毒性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6
37
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周长满
教授
MMP-9基因干扰(RNAi)保护血脑屏障治疗脑卒中(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6
38
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李英
教授
叶酸对植入前小鼠胚胎发育中LAPTM4B基因表达的影响
2
39
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卫兰
副教授
垂体激素在生后不同时期小鼠脾细胞的表达及细胞定性
3
40
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
吴立玲
教授
辣椒素受体对颌下腺分泌的调节作用
4
此外,机能综合实验室还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开设了虚拟实验,主要是模拟在学生实验室中难以完成的一些实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深入了解,扩展了学生业余时间的学习空间.
二,科研实验室与教学实验室相结合,形成互动的基础医学实验室网络,将科研优势转化为
教学优势,促进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脱离,教学与科研脱离的倾向是严重影响实验教学改革深入的关键问题.本着"八年一贯,本博融通"的原则,围绕培养"具有较全面综合素质的,有扎实理论知识基础的,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较大发展潜能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医学人才"的教育目标,紧紧依靠各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在中心论证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从基础医学院科研优势明显和学生素质高的实际出发,千方百计促进科研实验室与教学实验室密切结合,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将科研新技术向教学实验室转移,删去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内容中陈旧部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训,进修和引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实验技术.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改革就是经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的教授们论证而实施的,机能实验的教学改革方案则是由生理,病生理和药理三个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人员集体讨论制定.
鉴于21世纪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分子生物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因此,首先确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室是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将科研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蛋白质的分离,提取与鉴定","酶促反应动力学"和"核酸的提取与鉴定")开设为综合性实验,将为研究生开设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分子免疫学》,《组织学实验技术》,《现代病理学实验技术》等课程,向基础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开放,加强了学生的基础科研能力的训练,为完成研究课题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些改革使在基础医学阶段学习的本科生受益匪浅,科研能力显着提高,近5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的文章及综述210篇,其中研究论文144篇,SCI收录64篇,基础医学专业毕业生受到了国内外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三,发挥学科和科研优势,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体现个性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心的建设充分依托学科的优势,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基础医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
设密切结合.加强中心学科带头人的力量,提高科研水平,鼓励中心学科带头人将科研项目带入中心,同时加强中心的科研硬件建设,使中心逐步成为集教学,研究和开发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
科研与教学共建实验室,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基地和实验技术平台全部为本科生开放如糖尿病中心,药理学与分子药理学实验室等,拓展了学生进行科研的空间.
北京大学医学部作为国家重点医学院校,拥有国内最优秀的生源,学生综合素质好,学习能力强,如何激发这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夯实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创新"为目标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基础性,综合性和研究性三个层次实验的实施,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既为全体学生的基本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又积极开放科研实验室,为优秀学生的培养提供了非常好的科研平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进行自主选择,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充分体现了个性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于2001年投资100万元,启动了"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项目,开放科研实验室,将有创新能力的低年级学生向科研实验室输送.经过文献综述,开题答辩,共立项45个子课题,经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共有248名学生参加.学生在设备精良,经费充足的科研实验室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参加到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的研究领域内,通过科研活动与实践,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该项目支持下学生共发表综述及论文58篇,其中SCI收录9篇.此项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早期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深受同学们欢迎,同时也探索出一条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途径.2006年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理科基地以及医学部配套资金的支持下,学院又开始了第二期的"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共投入经费250万元,目前初步开展了40项课题,内容主要涉及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和基因功能研究及机体机能调节两个方面,有140余名学生参加,其中八年制学生占80%.40位指导教师包括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等,经过导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发表论文及综述22篇,还有部分文章待发表.另外,2007年学院还积极申请了教育部第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获得20万元的经费支持,进一步推动了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2-4.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技术,方法,手段,实验考核方法等)
2-5.实验教材(出版实验教材名称,自编实验讲义情况等)
3.实验队伍
3-1.队伍建设(学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等)
3-2.实验教学中心队伍结构状况(队伍组成模式,培养培训优化情况等)
3-3.实验教学中心队伍教学,科研,技术状况(教风,教学科研技术能力和水平,承担教改,科研项目,成果应用,对外交流等)
4.体制与管理
4-1.管理体制(实验中心建制,管理模式,资源利用情况等)
4-2.信息平台(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实验室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及应用等)
E-learning将优质的课程资源便捷地提供给学生,通过学生与老师间的网上交流,建立了互连互动的网络学习环境.学生通过网上的教学质量实施监控系统对教师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
二,实验教学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机能综合实验室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开设了虚拟实验,主要是模拟在学生实验室
中难以完成的一些实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深入了解,扩展了学生业余时间的学习空间.此外,拥有180台计算机以及配套数码互动显微镜系统的形态学实验室,解剖数码互动实验室和数字切片系统,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将对形态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产生深远影响.今年新建成的拥有400余台电脑的计算机房为学生课余时间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硬件支持.4-3.运行机制(开放运行情况,管理制度,考评办法,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经费保障等)
实验教学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医学生心理文年度,环境医学所硕士班专题讨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