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写论文— 范文

关于课程设计论文范例,与专科电气自动化课程沈阳相关论文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课程设计论文格式,关于专科电气自动化课程沈阳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课程设计及传感器及实验教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课程设计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知识都编写了具有工程应用背景的案例和实验,与之相配套.教师讲授坚持以工程实际中的案例为主线,采用启发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实验中鼓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己提出方案,通过实验来领会所学知识.同时,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为了加强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院领导与课题负责人十分重视实验室人员队伍和实验设备的建设与发展.高职称,高学历的年轻实验教师队伍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学生普遍反映,这样做实验,对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教学效果

在学生评教中,认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基础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与和工程联系起来,易于大家尽快掌握工程思想,任课教师得分均在93分以上.其中,马文采,孔令宇在学院评选中被评为优秀教师.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

2005级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评价意见

我们05级的学生在学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时,正值该课程实行教改试点.授课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很受同学欢迎.记得每次上课,老师总会拿出几种相应的传感器来进行演示,并接着播放图片和动画,使我们能够较好地理解各种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老师还教会了我们具体的接线和调试,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踏上工作岗位后,师傅们称赞我们上手快,领悟能力强,这应该也是得益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吧!

2006级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评价意见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是我们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采用的直观教学方法,在学习每一章,每一节时都能够看到各种传感器的实物及其工作过程的演示,老师还将许多复杂的仪器拆开,让我们看内部结构,加深了我们对各类传感器工作原理的理解.我们还做了许多传感器实验及虚拟仪器技术的实训,使我在流水线的维护,调试中,对传感器的安装调试上手很快.我们公司传感器很多,经常要调试.

以上学生的评价,是由于本课程配备了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其中,一名教授的科研方向就是传感器机理研究,还有一名教授的科研方向为测试计量技术及信息处理,因此,可以在教学中结合该课程内容最前沿的发展,另有两位主讲教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有与课程直接相关的省市级科研课题和发明专利,做到了教学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使学生从中受益匪浅,从而得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注:此页不够可另附页

1,课程设置

1-1课程定位(含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检测技术,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电子技术类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类传感器的机理,结构,测量电路和应用方法,内容包括常用传感器技术,新型传感器技术,测量误差理论,信号调理电路和抗干扰技术等.在现代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科研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因此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相关知识和培养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岗位能力,这就成为机械,电子,电气类专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中不可或缺的.同时,本课程的培养可以直接服务于测试仪器,仪表类职业岗位.1-2课程设计(含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此在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校内建设有工程训练中心,校外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的实训基地,这样保证了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课程和承担工程应用项目开发,组织学生参加,以此完成设计性实验环节.

这里展示的就是这项活动的成果,为本门课程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更是在生产一线进行.这就是说,在课程设计理念上,我们充分考虑了保证其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

2,课程描述

2-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工学结合的改革及实际效果,课程内容选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情况.

一,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是随着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开始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兴学科,在我校的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和检测技术及应用等专业都需要开设,主要内容包括传感器技术,检测方法,误差理论,抗干扰技术等,该课程的开设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及专业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科研等各个领域.目前,该课程在我校是专业基础课中的骨干课程并已成为山东英才学院具有特色和一流水平的校级精品课程.

本课程在我校的发展可以分成下面三个阶段:

1,从2003年到2004年的起步探索阶段.

这门课程刚在高职院校开设,带有明显的本科课程痕迹,当时沿用本科专业中的课程名称《自动检测技术》,侧重于自动检测技术理论的传授,也没有配备专门的实验设备.因此,受教材,教学理念及条件所限,重知识,轻技能,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深感困惑.

2,从2005年到2006年的改革提高阶段.

2005起成立了电气教研室和检测技术教研室,分别由在检测技术领域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孔令宇老师和李磊老师担任教研室主任,各教研室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对本门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院投入10多万元,于2005年建成了传感器实训室,为本课程的实训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006年成立了《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组,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教学为手段,以职业岗位技能达成为目的的指导思想."改变原来以理论为主的教学理念,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重在应用,重在培养学生技能这一高职教育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传感器选型应用能力和检测系统集成能力,从这些能力培养要求出发,重新制定教学大纲,然后把整个教学内容整合成基础理论知识模块,传感器应用模块和信号处理及系统集成技术模块三部分,分解成温度检测,位置检测,压力检测等具体项目来实施教学,重点突出传感器的应用.2006年课程组教师又获得校级立项"基于虚拟仪器的传感器综合实验台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实验课程教学理念,认为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本课程应以传感器的实际应用和检测系统集成为主线.因此,从2006年起将课程名称正式改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内容安排上以各类传感器的原理,性能特点及其具体应用为主,更突出应用性这一高职教育特色.同时,制定了课程实训教学大纲,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拓展学习资料,开展网上互动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3,从2007年到2016的不断完善阶段.

2007年,课程组的一位老师考取了山东大学的硕士,正在读硕.本课程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工学结合实践,安排学生分别到金钟衡器集团,济南瑞泉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顶岗实习,由企业技术骨干担任辅导教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传感器在一户一表系统改造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及在温度测量与控制,管道长度自动控制及电子元件检测中的具体应用,获得了一定的岗位能力,效果良好.

2016年,孔令宇老师主编,王蕴珊教授主审的《传感器实验教程》将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同年,孔令宇老师被学校确定为青年骨干教师,到浙江大学作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这对本课程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16年,学院又将要建设"仪器仪表实验实训室",资金已到位,可以进一步改善传感器实训教学条件.

因此,经过近三年的建设,本课程无论是在硬件建设,还是在软件建设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课程于201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鉴于本课程的出色表现,当年被学院推荐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二,工学结合的改革及实际效果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此,我们对理论教学主要突出一个"精"字,对每个知识点精心组织,力求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对实践教学主要突出一个"练"字,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教师将一切

1 2 3 4 5 6 7 8

关于课程设计论文范例,与专科电气自动化课程沈阳相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

写论文指导

兼职

论文如何写

骨科论文怎么写

小论文怎么写

招聘兼职

如何撰写博士论文

高中议论文怎么写

如何写小论文

博士

专科电气自动化课程沈阳(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