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金融文的题目数学,数学系2016届毕业文题目相关论文摘要
本论文是一篇宏观经济相关论文摘要,关于金融文的题目数学,数学系2016届毕业文题目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宏观经济及吉林大学及国民经济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宏观经济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37;的显着性水平上拒绝假设由表9可知存在4个协整方程,刻画上证指数与宏观变量之间长期关系的协整方程为:SH等于24.2468*WJ+36.1397*M2-24.6877*CS-0.0951*LL-34.6060
(-2.8022)(-6.3356)(7.9607)(0.6299)
cz等于-17.8177*WJ+27.7269*M2-18.9434*CS-0.0341*LL-27.5699
(3.2852)(7.7547)(-9.7452)(-0.3606)
gt等于-89.5242*WJ-166.6834*M2+109.1072*CS-0.0004*LL+148.1142
(2.6680)(7.5351)(-9.0724)(-0.0007)
hl等于8.7439*wj+15.8053*M2-10.2669*cs-0.0003*ll-13.2837
(-2.8013)(-7.6808)(9.1772)(0.0052)
上证指数的ECM模型的形式为:
D(sh)等于-0.0192*ecm1+0.4204*ecm2-0.1062*ecm3-0.4729ecm4-0.2135*D(sh(-1))-0.1490*D(cz(-1))+0.0157*D(gt(-1))+0.5664*D(hl(-1))+1.8014*D(wj(-1))-1.3233*D(M2(-1))+1.1474*D(cs(-1))-0.0627*D(ll(-1))-0.0027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出,从长期看来,影响上证指数的宏观经济变量主要是消费物价指数,货币供应量M2财政收入和利率,上证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货币供应量M2正相关,与财政收入,利率负相关,从短期来看,上证指数受到自身,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汇率,消费物价指数,M2,财政收入,存款利率的波动影响.
六、中国宏观经济与证券市场异动机制分析
1,中国宏观经济和证券市场波动的特征比较
为比较方便,我们总结以上计算结果,见表8.
表8
项目线性趋势是否HP滤波平均周期Hurst指数中国GDP(1978-2004)AR(1)是17季度0.9上证月(1990.12–2005.7)AR(2)是17月0.8(1)中国宏观经济和证券市场波动均存在非周期循环,这种非周期循环的平均长度不同.证券市场波动平均周期大约是17个月,而中国GDP的平均周期大约是68个月,约为上证指数收益率平均周期长度的4倍,所以,就中国而言,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中,证券市场大约要完成4个周期性波动,因此存在大量的趋同和背离.在这种情况下证券市场的走势与宏观经济走势不同步是必然的,把股市看成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有失准确.股市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关系根据宏观经济理论,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协调一致的动态关系.经济周期决定着股市周期的变化,而股票市场的波动反映着经济周期的变动.然而,股票市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这就造成了股市周期与经济周期不完全同步性,甚至是背离.
(2)中国宏观经济和证券市场波动存在"约瑟效应"(《圣经》中,约瑟预言七个灾年接着七个丰年的故事,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约瑟效应").两者Hurst指数均大于0.5(等于0.5时为独立随机过程),说明它们具有状态持续性,也就是说在上升过程或下降过程中倾向保持趋势不变.由于证券市场的Hurst指数(H等于0.8)小于GDP的Hurst指数(H等于0.9),所以证券市场比起宏观经济更容易出现反转,即比较而言,证券市场波动更有随机性,因而出现了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中,证券市场大约要完成4个周期性波动,而且,证券市场的波动比较剧烈.
2,中国宏观经济与证券市场波动平均周期不同的成因分析
(1)中国宏观经济周期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结果.图2是我国自1978年至2004年以来的GDP增长率折线图(按照差分理论,实际是1979年-2004年),GDP增长率均值为0.094,1996年以后不超过10%.前面我们已经计算过中国宏观经济的平均波动周期是17个季度,大约在5年左右,现在我们按照"谷-谷"方法来确定改革开放以来具体每个经济周期,由于1978-1981年的经济运行不是一个完整周期,因此我们从1982年开始,中国的经济周期为:1982-1986(5年),1987-1990(4年),1991-1999(9年),2000-2004(处于新一轮周期的上升阶段),这种划分方法与卢嘉瑞等[24](2002)的划分基本一致.这些经济周期的产生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结果.我们分析一下这四个基本阶段的形成原因:第一阶段:1982—1986年.按可比价格计算,我国实际GDP的算术平均增长率为11.5%,最高速度为1984年的15.1%,最低速度为1986年的8.9%.这一轮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政府实施的积极货币政策,1983年-1985年这三年基础货币供应量(M0)同比分别增加20.7%,49.5%,24.7%[24],固定资产投资的迅速扩张推动了这一经济周期.这一阶段股市尚不存在,证券市场对宏观经济不存在任何影响,也无从反映经济周期的波动.第二阶段:1987—1990年.按可比价格计算,我国实际GDP的算术平均增长率为7.7%,最高速度为1987年的11.6%,最低速度为1990年的3.8%.经济波动振幅较大,但总体经济增长放缓.政府在这期间出台了一系列扩张性财政政策,这期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供给扩张-消费拉动.这一阶段股市依然不存在,证券市场对宏观经济不存在任何影响,也无从反映经济周期的波动.第三阶段:1991—1999年.实际GDP的算术平均增长率为10.4%,最高速度为1992年的14.2%,最低速度为1999年的7.1%.在这期间国务院曾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并为此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该阶段经济周期延续了上一阶段的消费拉动,经过投资扩张,最后以供给扩张结束[25].这一阶段股市完成了大约4个周期的波动,期间与宏观经济既有同步走势也有异步走势,并未发现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的显着关联关系.第四阶段:1999年至2004年.我国经济进入了"总需求推动阶段",在这个阶段,实际GDP的平均增长率为8.5%,最高速度为2004年的9.5%,最低速度为2001年的7.4%,此时经济周期尚处于上升阶段.与前面比较,我们发现经济周期越发的出现波长增大,波幅减小的特点,经济波动在政府的政策调控下,开始趋于持续和稳定.政府出台的政策也一再强调经济的稳步发展.然而,虽然经济处于上升周期,但是股市却持续的下跌,显示出与宏观经济走势的背离态势.总之,我国的宏观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是政府根据宏观经济的变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引导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结果,在经济增长处于波峰或波谷前后总有大部分重大经济政策的出台来影响经济波动,这与下面我们分析的证券市场周期波动的形成原因大不相同.
(2)中国证券市场的波动周期受到自身状况,投资主体和政府金融政策的影响.
A,证券市场自身比较弱小,其波动周期尚不能与宏观经济波动周期相辅相成.
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尚处于"新兴+转轨"时期,不能从总体上反映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上市公司的结构就会发现,中国
宏观经济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金融文的题目数学,数学系2016届毕业文题目相关论文摘要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