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动化类论文范文检索,与职文评语范例学校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自动化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职文评语范例学校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自动化及实践教学及实验教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自动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养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我们认为,学生能力培养需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从知识掌握到能力培养的顺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强调课堂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将基本原理和方法讲清楚讲透,实践教学紧跟理论教学,并要求主讲教师亲自带实验或协助指导实验,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块内容既有划分又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由
关于自动化类论文范文检索
②理论联系实际
本课程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有许多具体的测量方法,涉及的知识面广,因此,教学中采取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方法,比如,将教师自身科研的实例运用在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听起来特别感兴趣,有些实验包含的实验原理直接在实验室讲解,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接着进行实验,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互动式,开放式教学方法
《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课程内容庞杂,涉及面广,概念抽象,实践性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感到不易理解,难于掌握.互动式,开放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有主动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提问式的互动教学,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授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学生课堂提问的热情,促使学生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将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效果很好.
④课程组的教学方法研讨
成立以《测试技术与传感器》主讲教师组成的课程组,课程组的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和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组织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学交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等,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课程组还应不断加强与校内外同行专家的联系,积极参加教学研讨会,学术会议等,这些措施将有力促进师资质量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⑤作业,考试方式的改革
a)部分地摒弃过去一味以教科书与书本知识问答,套用公式计算等为主的书面作业形式,布置一些学科最新发展方面的"资料检索及综述"方面的题目,并向学生公布与课程相关的技术期刊的名称,与课程相关的国内外网站的网址,以及一些国内外着名仪器仪表及信息处理领域的公司网址,让同学们浏览,查阅.
b)加强题库建设,进一步完善课程的考教分离.
c)完善分段考核办法.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实验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多项合成的优化方案,其中,实验(实践)成绩占比不少于30%.通过考核方法的改革,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并能更客观地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2)教学手段
①课堂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与制作了包含本课程全部教学大纲内容的ppt讲稿,讲稿内容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部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易于理解,且课堂教学信息量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并不放弃传统的板书,避免"讲解员式"的讲课效果,多媒体和黑板交替使用,使课堂气氛的不至于呆板,枯燥,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习惯和自然.
②现代教学技术——网上教学手段的应用
本课程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为学生自学与复习提供了方便.课程大纲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电子课件即课堂讲课的ppt多媒体课件,既可供下载,也可以网页的形式浏览,通过网上教学手段,学生对较难的内容和课堂上未能理解的内容可以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电子教案(简要的Word文档)则指出了课程中各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其进行讲解,网上习题是教材习题的补充,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可以检查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所有习题点击答案后可获得参考答案,实验部分有相关实验的指导,实验过程,步骤,方法,知识扩展和相关链接为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在实际中的应用,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前沿,课程内容的相关参考材料等提供了方便,网上提问与网上答疑可随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了解学习困难,网上讨论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自由论坛,学生也可相互交流经验,网上提交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③自学课件的开发与使用
④实践教学手段
采用虚拟仪器技术使本课程的实验教学独具特色,由自行研制的虚拟仪器实验平台,构成了从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应用实验到毕业设计各层次的良好实践性教学环境,实验内容都经过精心设计与选裁,适合学生知识的掌握和阶段递进,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有明显创新.
⑤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素材
主讲教师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和科研实践的基础上,对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把本学科的前沿技术引进到教学改革中,科研经验与成果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确保了课程教学的先进性.
"后课程"实践训练环节培养模式是课程组教师提出的一种创新思路"后课程"实践训练环节4-5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校外专家评价: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金德闻教授认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非常具有特色,不仅有常轨的课程实验,还有先进的虚拟仪器实验和网络化实验.课程组教师秉承"课程教学环节结束并不等同教学过程的结束"理念,提出了"后课程"实践训练的培养方式.根据教师科研实践得到的素材改编成题目提供给部分优秀的学生在课程教学结束后进一步开展实践环节的训练,既起到教学效果跟踪的作用,也加强了同学的工程知识,锻炼了实践能力,值得其他有条件的课程借鉴.
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在其评语中写到:博士生导师,教授认为:校教学督导组评价:
《测试技术与传感器》是我校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在传感检测,数据处理方面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组拥有多名年青的教授,以及以副教授/高工,博士及实验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学历及知识结构优良,教学科研水平高,为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先进,实践教学有明显的特色,尤其是"后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大众化教学环境下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做到了因材施教,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另外,课程的网上资源丰富,与其它课程的教学衔接良好,很好地体现了相关专业的培养特色和培养目标.
2,实验准备充分,仪器设备熟悉,实验操作正确规范.
3,实验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理论和启发创新思维.
4,选用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有助于学生完成实验.
5,认真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回答问题耐心.
6,批阅实验报告及时,认真,公正.
7,实验考核严格,评分标准客观合理.
8,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求实,协作精神.
9,通过实验,学生掌握了基本技能,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0,通过实验,学生提高了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三年的学评教情况:
课程带头人罗志增教授和姜周曙教授的学评教排名历年来名列前矛,近三年的学评教排名见下表:
姓名
2006-2007第1学期全校排名(共评价562人)
2006-2007第2学期全校排名(共评价685人)
2007-2016第1学期全校排名(共评价848人)
200-2016第学期全校排名(共评价人)
200-2016第学期全校排名(共评价人)
罗志增
58
无
22
64
姜周曙
61
20
176
322
带头人在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中取得"A"级,其余主讲教师均在"B"级以上.
罗志增教授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首届"教学名师",被推荐为200年浙江省教学"名师",罗志增教授,姜周曙教授都是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4-6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1)罗志增教授录像,应变式传感器:应变效应,应变片及其特性,应变片的温度误差及其补偿等(约40分钟).
2)姜周曙教授录像,虚拟仪器:Labview-数组与图表(约45分钟).
3)薛凌云副教授录像,传感器的一般特性:传感器的组
关于自动化类论文范文检索,与职文评语范例学校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