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中国学术期刊相关毕业设计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参考文献方面有关毕业设计论文,关于中国学术期刊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参考文献及学术期刊及数据库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参考文献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ectapproachtothestudyoftheorigionofrites.ThePre-QinBookofRiteshasalotofrecordsofrituals,whichactuallystemfromprimitivepeople'ssignlanguage,latertobeethemorevividimagesinmusicanddances.Stepbystep,theinconsistentritualswithsignlanguageasitsorigiondevelopintoriteswithnewculturalelementsaddedtothembitbybitinthecourseofthousandsofyears.Now,althoughtheverybeginningofritesishardlyseen,itsessenceasaninfluentialforceonChinesecultureiscertain.近年来常有讨论礼仪起源的文章见诸报刊,这确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中国古人一向称自己的国家是"礼仪之邦",说明礼乐之教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本质特征.礼仪的形式,我们一般把它分作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可称为原始礼仪,它完全是史前的初民处理生活中各种关系的一些习惯性行为,通常也叫风俗习惯,不过它不是风俗习惯的全部,而只是风俗习惯中有固定仪式的部分[1].第二阶段就是文明时代的礼.随着等级制度的形成,它较之于原始礼仪已经灌注了浓厚的等级意识,它是国家产生后借助原始文化,改造原始文化而形成的国家制度,二者有本质的不同[2-3].文明时代的礼渊源于原始礼仪已是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了,所以关键在于原始礼仪是如何产生的.上述那些文章证据是否确凿,结论是否正确,暂且不论,我以为在研究方法上就大有可商之处,因此在提出浅见之前,有必要对研究方法先作检讨.有些学者在开始思考礼的起源时就已先验地假设礼必然是先出现于生活的某种领域或某个侧面,例如宗教,饮食,男女,等等.这种假设可能是来自古人论礼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敬于鬼神".《昏义》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之始在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等故曰:冠者,礼之始也".《内则》说:"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内外".一望而知,古人论礼,多临事取义,各就礼之一体立说,原不可执一端而遽定礼之起源.讨论事物的起源,尤其是千万年前的事物的起源,预先假定它最先发生在宗教祭祀活动中或饮食的分配过程中,这种假定本身就是非常错误的.礼仪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现象往往是诸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综合.这种综合通常是在人们熟视无睹的情形下形成的.在氏族社会里经常发现这样的事情,一种文化现象出现后,过上两三代人,大家就都不记得它的来历了,千万年后的我们企图确定它最初发生在哪个生活领域,是既无可能,也无意义的.换言之,礼最初出现于何种生活领域不是我们探索的目标,我们首先应该摒弃这种假设,只要能指出它的产生与何种文化因素相关就足够了.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参考文献的论文范例 | 大学生适用: | 学院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10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 职称论文适用: |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等等
由于礼仪起源于无声的手势动作语言,频繁行礼的实践培养了中国人行重于言的心理[7].古代中国人不以巧言如流的口辩为能,而崇尚木讷不言.这与古代罗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那里,哑剧取得了中国礼仪的地位,而手势语同时又帮助演说家获得了成功①.罗马演说家西赛罗曾着《演说家专论》,评价手势动作在演说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平庸的演说家,仅仅是凭借了动作的威力,获得了雄辩的一切荣誉和嘉奖.而那些思想敏锐,知识渊博的演说家由于缺乏借助动作表达的内容而失去了听众的青睐.《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阳货》:"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孟子·尽心下》解释说:"恶利口,恐其乱信也".老子虽然反对儒家的礼乐制度,以为"礼,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但是由礼乐表现形式的影响而形成的言行观,与儒家并没有多大区别.《老子》45章:"大巧若愚,大辩若讷",认为口讷而不善言者才是最能明辨是非本末之人.56章又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庄子·天下》论百家短长优劣,深不以惠施善辩为能,说他"日以其知与人之辩,等不辞而应,不虑而对,篇(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等是以与众不适".司马迁描写韩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似乎也是伟大的人格,因为在中国人看来,不善言辞是忠厚诚实的表征.诸子百家的政治主张尽管千差万别,而在言行关系上却如此一致,说明这种言行观来自一个更早的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就是礼乐文明.
[收稿日期]1995-12-11[作者简介]常金仓(1948-),男,山西原平人,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从事中国古代文化研究.
[参考文献][1]莱斯利·怀特.文化的科学——人类与文明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2]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3]罗伯特·罗威.文明与野蛮[M].北京:三联书店,1987.[4]柯斯文.原始文化史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5]孔狄亚克.人类知识起源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6]董淑华,黄贞姬.古汉语词表现的语义特征[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150-153.[7]常金仓.周代礼俗研究[M].台北: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责任编辑:王晖]
CAJ-CDB/T1-1998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B/T1-1998*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制定北京清华大学84-48信箱邮政编码:100084:(010)62976848(010)62971188-6605传真:(010)62976915E-mail:caj-cd@tsinghua.edu.ki.chinajournal..*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印发开本880ⅹ12301/16印张1.25字数30千字1999年1月第1版2002年3月第4次印刷印数15000-18000
参考文献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中国学术期刊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