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相关论文例文,与硕士生文答辩报告书,答辩报告书相关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老师相关论文提纲,关于硕士生文答辩报告书,答辩报告书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老师及博士生及神经科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老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上说研究分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实验员水平,第二层是生理学水平的,第三层是心理学理论水平的.可能目前我们大多数人都停留在第一层或第二层的水平.所以一篇好的博士论文应该是在理论上能够有所建树的.否则就是做了一堆的东西,但是没有说明任何的问题,或者没有很好地说明研究的问题.第三,如何处理博士论文和课题研究的关系
这里面尤其是横向课题.横向课题的特点就是重视比较广的面,而且大多是学科的交叉,往往需要各方面的综合.但是这就造成了课题的深度不够.而作为一个好的博士学位论文应该是寻找到一个点,从这个点深挖下去,这样才能对一个问题全面而集中地进行研究.否则就是一团散的东西,想要揉在一起,不是那么地容易,总有些牵强附会的感觉.结合到自己目前做的研究,总是感觉这是一个面很广的课题研究,涉及到很多的学科:中医,西医,心理,生理等等.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我自己也明白最好的做法是既完成了博士论文,也能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但是发现,有时两者兼顾真的很难.尤其是两者之间的目的不同,要求不同的时候,总是感觉很难把两者统一起来.分开做,又感觉精力可能不够,很有可能把自己搞的很累,还什么都没做好.
第四,博士论文需要积累.
博士论文的研究工作需要大量的积累:文献的积累,研究技术的积累和前期研究的铺垫等等.所以不能急功近利,而应该让自己沉下心去,克服浮躁的心理,尤其是现在面临着不发SCI就不能毕业的压力.
第五,博士的研究方向可能是自己将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研究的方向
看到很多名家学者在博士期间就做出比较好的成果,而这些好的成果奠定了他们以后的研究取向.所以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绝不仅仅是三年或者四年的研究,所以一定要挖掘出比较有价值的研究方向,能深入下去是最好的.
第六,如何通过细节来评定自己的研究
在答辩中,答辩老师有时会提一些非常细节,但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比如在脑电研究中,对于成分的认定,如果出错,那么后面的统计和讨论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一定要慎重和仔细.对于自己在毕业论文中的每一个细节给予关注.在某种程度上,细节决定了论文的质量高低.
总之,听完答辩,感想万千.觉得自己有很多需要长进的地方.希望能在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答辩总结
姚茹
本学期课题组进行的博士,硕士两场毕业论文答辩确实是阵容强大,专家提出的问题也是非常到位,大多问题都涉及到论文非常关键的东西,切中要害.这两次答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学习材料,受益匪浅.作为身在其中的答辩者之一,我更是感触颇深,无论从感性上还是理论上,都有很多收获,其中很多都是以往只听别人答辩所无法感受得到的.
从感性上,最大的感想是,心态一定要放松,不要紧张.过度的紧张可能会感觉大脑一片空白,讲也讲不好,原本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所以,树立信心,消除紧张心理非常重要.我这次答辩与前面的预答辩相比明显紧张,反思了一下,原因主要有:
准备不足.答辩一定要早做准备,无论是论文还是答辩ppt,最好有很大的提前量.提早准备好答辩需要的一切材料,既能保证足够的时间修改完善,也可以给自己宽松的心理空间,不至于因准备不足而临阵出现慌乱紧张的情绪.
PPT讲解熟练度不够.ppt陈述一定要练习熟练,最好能脱稿.熟练自然就不会太紧张,即使紧张也不至于发挥太差.再者,针对本次答辩出现的笔记本无法显示的情况,如果能够熟练到几乎脱稿的程度,就不会有那种无所适从的紧张感觉了.
睡眠不足.答辩前一定要休息好,作息规律.本以为答辩前几天的睡眠不足也不会影响答辩,毕竟紧张气氛下不会犯困.但没有想到,虽没犯困,身体的乏力感却无法控制,心脏很容易跳得快,大声说话时底气不够,别说答辩过程中的声音发颤,就是当天私下聊天声音都是颤的.声音颤更强化了自己的紧张感,还把紧张感传递给了别人.所以,千万不要临时抱佛脚,避免作息不规律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从理论知识上,通过这次答辩,我更加清楚了这个研究存在的问题,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各位专家提供了很多专业批评和意见,使我对这个项目的理解更进一步,更使我深刻理解了如何才能将研究做得更好.
首先,在综合的ERP指标选取上,专家为我指出了几种可行的方法,比如计算效应值,看哪个指标上学习障碍受损程度更大,做回归分析找出贡献最大的指标或最敏感的任务,借助判别模型,分类模型等数学模型的方法找出贡献最大的指标.这也提醒了我一个问题,就是在日常学习中应该掌握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不能太过单一.如果能够熟练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上面的问题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完成,那么我的论文可能就不是停留在相关分析的较浅层面上了.
第二,专家的意见还为我提供了更新的思路,例如,罗老师提出的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早期识别和预测的新视角,让我对学习障碍的鉴别诊断问题开始了更深入的思考.当学习障碍已经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时才发现他是学习障碍,才对他进行干预,的确不是最佳时机.学习障碍儿童早期的识别和诊断对这类儿童的早期教育和干预是非常关键的,如何在儿童早期就比较准确地识别和诊断出是否学习障碍,如何是识别和诊断既准确又方便快捷,确实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难度虽大,却是日后值得研究的重点.
第三,论文写作一定不能忽视细节.我的论文中,对ERP早期成分的解释确实没有参考大量文献,只是参照以往同学的解释就想当然地认为早期成分就是代表注意.加上预答辩时听到赵老师说了几句早期知觉缺陷,便简单地在早期成分的注意解释上又加了知觉解释,造成知觉和注意不分.这个问题对我的一个教训就是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学问需要严谨,不是道听途说和想当然.必须在参阅大量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合理解释自己的实验结果.
第四,论文要有一定的独创精神.赵老师对我语音环和视空模板实验中ERP成分的建议让我有所感触,类似CNV的范式,得到的波形是正波,不是CNV,赵老师建议将它叫做"CPV",关联性正电位,这样既符合波形的特点,又有独创性,有一定的价值.这种独创只有在掌握了大量研究资料并积累了丰富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才敢提的.这就需要我们对每一个实验范式要参考大量的文献,将文献中的ERP波形与自己的波形反复比对,如果可以确定代表同一个成分则引用,如果确定不同,则可以尝试独创,但必须请教专家,得到专家的认可.要敢于独创,不能因为找不到相似的证据便随意扣上一个帽子.
第五,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多向专家请教,避免盲目随大流.两次答辩中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DC和AC采样问题,"师姐用的AC,所以我也用了AC",确实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大家
老师相关论文例文,与硕士生文答辩报告书,答辩报告书相关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