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建筑施工毕业文开题报告电视相关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
本论文是一篇课程设计方面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关于建筑施工毕业文开题报告电视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课程设计及自然科学类及工程实践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课程设计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2016年7月修订)
说明
1.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认证.
2.本标准由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组成.
申请认证的专业应当提供足够的材料证明该专业符合本标准要求.
本标准在使用到以下术语时,其基本涵义是:
(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培养目标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2)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
(3)评估:评估是指确定,收集和准备所需资料和数据的过程,以便对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评价.有效的评估需要恰当使用直接的,间接的,量化的,非量化的手段来检测培养目标的达成.评估过程中可以包括适当的抽样方法.
(4)评价:评价是对评估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资料和证据进行解释的过程.评价过程判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5)机制:机制是指针对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套规范的处理流程,同时对于该流程涉及的相关人员以及各自承担的角色有明确的定义.
1.2.热加工工艺基础,热加工工艺设备及设计检测技术及控制工程网络系统的工程技术和工艺技术训练,各种加工方法设备了解了解产品设计过程先进的生产理念组织管理方式
1.6毕业设计(论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1.6.1选题
选题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工程设计为主,源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占一定比例,一人一题.
1.6.2指导
应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支持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论文).
2.师资队伍
2.1专业背景
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其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中,至少有一个为机械类专业.
2.2工程背景
具有企业或相关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占20%以上,具有从事过工程设计和研究背景的教师占30%以上,获得中,高级工程技术职称或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师占一定比例.
3.支持条件
3.1专业资料
各类图书,手册,标准,期刊及电子与网络信息资源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教师专业教学与科研所需.
3.2实践基地
(1)实验室向学生开放,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加强与业界的联系,科技活动高创造性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补充标准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1.课程体系
1.1课程设置
1.1.1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数学包括高等工程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离散结构的基本内容.
物理包括力学,电磁学与现代物理基本内容.
1.1.2工程基础和专业基础类课程
教学内容必须覆盖以下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模拟和数字电路,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信息管理,包括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3专业类课程
进一步体现毕业要求的针对性,包括进一步扩充工程基础和专业基础类课程相关知识领域的内容,适当考虑跨学科,跨专业元素等,进一步促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侧重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强调培养学生探索计算机及其应用的技术和方法,以及软件系统开发方面的能力,
(2)侧重计算机工程教育的强调培养学生计算机系统及其应用系统的设计,制造,开发应用方面的能力,
(3)侧重软件工程教育的强调培养学生从事各类软件系统的开发,特别强调以工程规范进行大型复杂软件系统的开发,生产与维护方面的能力,
(4)侧重信息技术教育的强调培养学生实现给定条件和要求下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相关的选择,创建,应用,集成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1.2实践环节
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完备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现场实习.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实践活动,到各类工程单位实习或工作,取得工程经验,基本了解本行业状况.
实验课程:包括硬件与软件两类.
课程设计:至少完成两个有一定规模的模拟系统.
现场实习: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密切产学研合作,使学生认识和参与生产实践.
1.3毕业设计(论文)(至少8%)
学校需制定与毕业要求相适应的标准和检查保障机制,对选题,内容,学生指导,答辩等提出明确要求,保证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并给学生有效指导.
选题需有明确的应用背景.一般要求有系统实现.
2.师资队伍
2.1专业背景
大部分授课教师在其学习经历中至少有一个阶段是计算机专业的学历,部分教师具有相关专业学习的经历.
2.2工程背景
授课教师应具备与自己所讲授的课程相匹配的计算机技术能力(包括操作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研究,工程设计实现,教师承担的课程数和授课学时数要限定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在教学以外有精力参加学术活动,工程和研究实践,以及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讲授工程与应用类课程的教师应具有适当的工程背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专业的教师中,承担过工程性项目的教师需占有相当比例,应有教师具有与企业共同工作的经历.
3.专业条件
3.1专业资料
配备各种高水平的,最新的,充足的教材,参考书和工具书,以及各种专业和研究机构(如ACM和IEEE计算机协会)出版的各种图书资料,师生能够方便地利用,阅读环境良好,且能方便地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
3.2实验条件
(1)实验设备完备,充足,性能优良,满足各类课程教学实验的需求.
(2)保证学生以课内外学习为目的的上机,上网需求.
(3)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充足,能够熟练地管理,配置,维护实验设备,保证实验环境的有效利用,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3.3实践基地
应以校外企事业单位为主,能够为全体学生提供从事计划规定实践的稳定实践环境,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员对实践教学目标与要求有足够的理解.
化工与制药类专业
本补充标准适用于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
1.课程体系
1.1课程设置
本专业补充标准只对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四类课程的内容提出基本要求,各校可在该基本要求之上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自主设置相关课程和教学内容.
1.1.1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1)数学主要包括微积分,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和统计等基本知识.
(2)物理主要包括力学,振动,光学,分子物理学,热力学,电磁学等.
(3)化学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及相关实验.
1.1.2工程基础类课程
工程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类,工程制图类,电工电子类等知识领域,以及设计概论,过程安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1.1.3专业基础类课程
化学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知识领域.
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控制,化工设计等知识领域.
对制药工程专业,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化工原理,药物分析药物化学1.1.4专业类课程
各校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自身优势和特点,设置专业类课程教学内容.
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分离工程,化工系统工程,反应器分析等知识领域,以及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等相关知识领域.
对制药工程专业,专业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制药工艺学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等知识领域.
1.2实践环节
主要包括实验,工程设计,实习,科技创新等多种形式.
(1)实验包括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两部分.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比例应大于50%.
(2)工程设计包括单元设备设计和产品或过程设计.
(3)实践与实习主要包括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等.
(4)科技创新活动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的科学研究,开发或设计工作,以及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等.
1.3毕业设计(论文)(占总学分至少9%)
(1)选题选题原则按照通用标准执行.
(2)内容毕业设计包括:运用资料(文献,手册,规范,标准等)搜集所需的信息,技术路线的选择及操作参数控制方案的确定,分析方案的制定,编程或利用现有软件进行装置的工艺计算及典型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设备布置图及主要设备施工图等工程图纸的绘制,安全卫生及"三废"治理方案的制定,装置的技术经济评价,撰写设计计算书和设计说明书,结题答辩等.
毕业论文包括:运用资料(文献,专利,手册,规范,标准等)搜集所需的信息,国内外同类技术的对比分析,实验技术路线的探讨及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用仪器设备的选购或设计加工以及安装调试,实验分析方法的Ĵ
课程设计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建筑施工毕业文开题报告电视相关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