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相关论文范文集,与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相关论文查重免费
本论文是一篇绿色建筑相关论文查重免费,关于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绿色建筑及运营管理及绿色建筑技术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绿色建筑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清华大学
城市建设研究院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建设部科技部印发
二OO五年十月
目录
前言3
1.总则3
2.适用范围4
3.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4
4.绿色建筑指标体系5
5.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技术要点7
5.1节地与室外环境7
5.2节能与能源利用8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9
5.4节材与材料资源10
5.5室内环境质量10
6.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要点12
6.1场地环境12
6.2节能13
6.3节水13
6.4节材与材料资源13
7.绿色建筑的智能技术要点14
7.1智能技术14
7.2智能化系统14
8.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技术要点14
8.1管理网络14
8.2资源管理15
8.3改造利用15
8.4环境管理体系16
9.推进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16
9.1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16
9.2发展绿色建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与新工艺16
9.3绿色建筑评价和认定17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前言
绿色建筑引导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
1.总则
1.1我国,
1.2本导则所称的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3发展绿色建筑,应倡导城乡统筹,循环经济的理念和紧凑型城市空间的发展模式,全社会参与,挖掘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潜力,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
1.4
1.5发展绿色建筑,应注重经济性市场发展需求地方经济状况,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
1.6发展绿色建筑,应注重地域性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
1.7发展绿色建筑,应注重历史性和文化特色,要尊重历史,加强对已建成环境和历史文脉的保护和再利用.
1.8绿色建筑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的法规实现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2.
本导则用于指导绿色建筑(主要指民用建筑)的建设,适用于建设单位,规划设计单位,施工与监理单位,建筑产品研发企业和有关管理部门等.
3.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
3.1绿色建筑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理性的设计思维方式和科学程序的把握,是提高绿色建筑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本保证..2绿色建筑除满足传统建筑的一般要求外,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3.2.1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及最终的拆除,形成了一个全寿命周期.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意味着不仅在.2.2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
充分利用建筑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尽量保留和合理利用现有适宜的地形,地貌,植被和自然水系,
在建筑的选址,朝向,布局,形态等方面,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
建筑风格与规模和周围环境保持协调,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
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和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2.3创建适用与健康的环境
绿色建筑应优先考虑使用者的适度需求,努力创造优美和谐的环境,
保障使用的安全,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同时为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条件.
3.2.4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减轻环境负荷
通过优良的设计和管理,优化生产工艺,采用适用技术,材料和产品,
合理利用和优化资源配置,改变消费方式,减少对资源的占有和消耗,
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利用本地材料与资源,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促进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
增强耐久性能及适应性,延长建筑物的整体使用寿命.
尽可能使用可再生的,清洁的资源和能源.
4.绿色建筑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指标体系是按定义,对绿色建筑性能的一种完整的表述,它可用于评估实体建筑物与按定义表述的绿色建筑相比在性能上的差异.绿色建筑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这六类指标涵盖了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包含了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及回收各阶段的评定指标的子系统.
图1为绿色建筑指标体系框图,表1为绿色建筑的分项指标与重点应用阶段汇总.
建筑场地节地降低环境负荷绿化交通设施
降低建筑耗能提高用能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
项目分项指标重点应用阶段节地与室外环境建筑场地规划,施工节地规划,设计降低环境负荷全寿命周期绿化全寿命周期交通设施规划,设计,运营管理节能与能源利用降低建筑能耗全寿命周期提高用能效率设计,施工,运营管理使用可再生能源规划,设计,运营管理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水提高用水效率设计,运营管理雨污水综合利用规划,设计,运营管理节材与材料资源节材设计,施工,运营管理使用绿色建材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室内环境质量光环境规划,设计热环境设计,运营管理声环境设计,运营管理室内空气品质设计,运营管理运营管理智能化系统规划,设计,运营管理资源管理运营管理改造利用设计,运营管理环境管理体系
节水
智能化系统资源管理改造利用环境管理体系
图1绿色建筑指标体系框图
表1绿色建筑分项指标与重点应用阶段汇总表
5.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技术要点
5.1节地与室外环境
5.1.1建筑场地
优先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
场环境应安全可靠,远离污染源,并对自然灾害有充分的抵御能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
避免建筑行为造成水土流失或其他灾害
5.1.2节地
建筑用地适度,
强调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充分利用周边的配套公共建筑设施,合理规划用地,
5.1.3降低环境负荷
建筑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应控制在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允许范围内,
减少建筑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
利用园林绿化和建筑外部设计以减少热岛效应,
减少建筑外立面和室外照明引起的光污染,
采用雨水回渗措施,维持土壤水生态系统的.
5.1.4
优先种植乡土植物,采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的植物,减少日常维护的费用,
采用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应对乔木,灌木和攀缘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并起到遮阳,降低能耗的作用,
绿地配置合理,达到局部环境内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低污染和隔绝噪音的目的.
5.1.5交通
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
合理组织交通,减少人车干扰
5.2节能与能源利用
5.2.1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考虑建筑朝向和楼距,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减少使用空调和人工照明,
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复合墙体和屋面,
5.2.2提高用能效率
(1)采用高效建筑供能,用能系统和设备
合理选择用能设备,使设备在高效区工作,
根据建筑物用能负荷动态变化,采用合理的调控措施.
优化用能系统,采用能源回收技术
有条件时宜采用热,电,冷联供形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采用能量回收系统,如采用热回收技术,
针对不同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梯级利用.
5.2.3使用可再生能源
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潮汐能以及通过热泵等先进技术取自自然环境(如大气,地表水,污水,浅层地下水,土壤等)的能量.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应造成对环境和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污染.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可参考下表3:3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利用方式太阳能太阳能发电太阳能供暖与热水太阳能光利用(不含采光)干燥,炊事等较高温用途热量的供给地热
(100%回灌)地热梯级利用技术(地热直接供暖-热泵供暖联合利用)地热供暖技术风能风能发电技术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发电生物质能转换热利用其他地源热泵技术污水和废水热泵技术地表水水源热泵技术浅层地下水热泵技术(100%回灌)100%回灌)
5.2.4确定节能指标
各分项节能指标,
综合节能指标.
5.3节水水资源利用
5.3.1水
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节水规划方案,如中水,雨水回用,保证经济性和可实施性.
5.3.2
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
采用节水的景观和绿化浇灌设计,如景观用水不使用市政自来水,尽量利用河湖水,收集的雨水或再生水,绿化浇灌采用微灌,滴灌等节水措施.
5.3.3雨污水综合利用
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有利于污水处理和雨水的回收再利用,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顶雨水径流途径,最大程度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的渗透量.
5.3.4确定节水指标
各分项
综合节
5.4节材与材料资源
本篇论文转载于 http://www.sxsky.net/xie/070734711.html
5.4.1
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体系,
选用可循环,可回用和可再生的建材,
采用工业化生产的成品,减少现场作业,
遵循模数协调原则,减少施工废料5.4.2使用绿色建材
选用蕴能低建材,减少建材在中的能源消耗,
建材
5.5室内环境质量
5.5.1光环境
设计采光性能最佳的建筑朝向,发挥天井,庭院,中庭的采光作用,使天然光线能照亮人员经常停留的室内空间,
采用自然光调控设施,如采用反光板,反光镜,集光装置等,改善室内的自然光分布,
办公和居住
绿色建筑相关论文范文集,与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相关论文查重免费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