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类论文范文检索,与演讲提纲格式北京大兴年鉴相关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民族音乐类论文提纲,关于演讲提纲格式北京大兴年鉴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民族音乐及音乐表演及音乐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民族音乐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部的三音跳进.内容:为跳进的旋律配置和声
重点:跳进声部的特点
难点:注意排列法
第六章终止,乐段,乐句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终止乐句,乐段的定义并掌握各类型终止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内容:不同类型终止的用法
重点:终止与乐句乐段的联系
难点:完满终止和不完满终止的应用
第七章终止四六和弦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终止四六和弦的定义及其功能特点并掌握其标记与应用方法.
内容:终止四六和弦
重点:终止四六和弦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难点:熟练的用其为旋律配和声
第八章正三和弦的转位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正三和弦的转位方法及特点,牢固掌握其在旋律配置中的应用.
1,正三和弦的六和弦
2,三和弦与六和弦的连接法
3,两个六和弦的连接法
4,经过的与辅助的四六和弦
重点:掌握正三和弦转位后的结构
难点:掌握转位正三和弦在四部中的连接
第九章属七和弦的原位与转位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原位和转位属七和弦的应用.
1,原位属七和弦
2,属七和弦转位
3,属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时的跳进
重点:属七和弦的结构,预备及解决
难点:属七和弦的实际应用
第十章副三和弦,副七和弦及其他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各副音级上构成的和弦结构,和声大调特点,弗里几亚进行,模进定义及阻碍终止的定义,并掌握各节内容的用法.
1,二级六和弦与三和弦
2,和声大调
3,六级三和弦与阻碍终止
4,二级七和弦
5,导七和弦
7,三级和弦
8,弗里几亚进行中的自然小调
9,自然模进
重点:各副三和弦的结构,和声大调的调式变音,自然模进的特征
难点:二级七和弦与导七和弦的应用,弗里几亚进行的用法
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
《基础和声学》课在第二学年开设两个学期,共32周,每周2学时,共64学时.
本课程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精讲多练的原则,其主要教学环节应包括和声理论的讲述,习题示范,作业讲评,实例分析及和声效果弹听等.要注意课堂提问,学生上讲台板演,键盘练习等方法的适当运用.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辅导与批改.
本课程考核实行平时考查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查以上课考勤,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为主,所得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期末卷面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80%.
五,学时分配
章节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
题量备
注讲
授习
题讨
论课
外小
计第一章绪论及原位正三和弦3363第二章用正三和弦为
旋律配和声1122第三章和弦的转换2242第四章为低音配和声1122第五章三音跳进1122第六章终止,乐段,乐句1122第七章终止四六和弦1122第八章正三和弦的转位55108第九章属七和弦的原位与转位3366第十章副三和弦,副七和弦及其他10102014机动448合计32326443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和声学教程》,伊.斯波索宾等合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参考书目:
《和声学教程》,桑桐着,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和声学教程》,谢功成等合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
《和声学》,柏西.该丘斯着,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7月第2版.
《和声学》,辟斯顿着,人民音乐出版社1951年7月第1版.
执笔教师:张星高教研室主任:杨永兵教学系主任:郭华
《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0412104B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64
学分:4
适用专业:音乐表演
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合唱与指挥《曲式与作品分析》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通过本章节教学,使学生基本理解曲式的定义,掌握有关曲式的基本知识,了解曲式结构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
1,音乐表现现中的多种要素的特点及其关系
2,曲式的定义及概念
3,主题的概念
4,曲式的结构原则
5,曲式中的结构功能及调性布局
6,音乐的陈述类型
重点:音乐中的各种要素及主题概念
难点:曲式结构中的结构功能及调性布局
第二章乐段和一部曲式
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乐段和乐段以下各次级结构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划分方法.能准确地标明乐段以下各结构的基本图式.能用不同的手法进行乐段分类.了解乐段和一部曲式在实际音乐作品用的应用.
1,定义和基本特征
2,乐段的内部结构
3,一部曲式
4,乐段的基本类型
5,方正性乐段
6,非方正性乐段
7,一句体乐段
8,复乐段
9,乐段及乐段各部分的反复
重点:乐段及一部曲式的定义,乐段的类别
难点:灵活应用本章知识对实际音乐作品的分析
第三章二部曲式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能准确地区分出再现性单二部曲式,非再现性单二部曲式,和复二部曲式,并掌握它们的分析要领,从而领略曲式结构中音乐内容上的对比与统一的辨证关系.
1,定义和基本特征
2,单二部曲式的分类
3,单二部曲式的第一部分
4,单二部曲式的第二部分
5,单二部曲式的对比及重属部分
6,复二部曲式
重点:二部曲式定义及其类别的联系与区别.
难点:在实际音乐作品中准确的辨别所学曲式类型.
第四章单三部曲式
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单三部曲式的主要概念,能把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和单三部曲式区分开来.了解中段的不同类型.能独立完成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图式和文字分析报告.能区别结构图式中的基本与从属部分.
1,定义和基本特征
2,单三部曲式的呈式段
3,单三部曲式的中部和三段式分类
4,单三部曲式的再现部
5,单三部曲式与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的区别
6,单三部曲式的反复
7,单三部曲式的从属部分
重点:单三部曲式的定义,别及其关系
难点:三部曲式在音乐作品中的实际应用与分析
第五章复三部曲式
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复三部曲式每个结构内部的组成部分,了解中部的不同类型,严格区分曲式结构的基本与从属部分,写出完整,详细的曲式结构图式和严谨的文字分析报告.
1,定义与基本特征
2,复三部曲式的基本类型
3,复三部曲式的两端部分
4,复三部曲式的从属部分
5,复三部曲式的应用
重点:复三部曲式的定义及其与单三部曲式的联系
难点:复三部曲式的应用及作品分析
第六章回旋曲式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回旋曲式的基本类型和它的变体,了解回旋曲式的来源和特征.准确界定出回旋曲式和变体的复三部曲式,并独立完成曲式结构图式和文字分析报告.
1,定义与基本特征
2,回旋曲式的基本类型
3,小型回旋曲
4,典型的回旋曲
5,回旋曲的变体
6,回旋曲的应用
重点:回旋曲式的概念,回旋曲式的特点
难点:各种回旋曲式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及其分析
第七章变奏曲式
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变奏曲式常见的变奏手法以及它们的区别,准确领略对变奏主题分析的内涵.要求学生能写出曲式结构图式和文字分析报告.
1,定义与基本特征
2,固定低音和固定旋律变奏
3,装饰(严格)变奏
4,自由(性格)变奏
5,变奏曲式的从属部分及应用
重点:变奏曲式的定义及常见类型
难点:变奏曲在实际音乐作品中的应用与分析
第八章奏鸣曲式
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典型的奏鸣曲式的分析方法,了解该曲式的形成与发展衍变过程.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充分地理解音乐结构和音乐内容在形式上的辨证统一关系.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作曲技法,曲式结构,体裁风格等诸多内容.帮助学生完成详尽的文字分析报告和结构的基本图式.
1,概述
2,奏鸣曲式的呈示部
3,奏鸣曲式的展开部
4,奏鸣曲式的再现部
5,奏鸣曲式的尾声和引子
6,奏鸣曲式的应用
重点:奏鸣曲式的定义及其结构
难点:奏鸣曲的应用及作品分析
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在第三学年开设两个学期,共32周,每周2学时,计64学时.
本课程采用集体授课教学方式.通过教师课堂讲
民族音乐类论文范文检索,与演讲提纲格式北京大兴年鉴相关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