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学科论文范文检索,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相关论文格式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历史学科论文格式模板,关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历史学科及文化艺术及大学历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历史学科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2299;(香港:商务印书馆,2001).五,大一统帝国的拓建与古典中国文化的形成﹕秦汉帝国
〔英〕崔瑞德(DenisC.Twitchett)(编),杨品泉(等译),《剑桥中国秦汉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页69-94,〈大一统帝国时代〉.
田余庆,〈论轮台诏〉,见洪焕椿(主编),《大学中国史论文选读(第一册)》(江苏:江苏古籍,1986).
伊藤道治(等着),吴密察(等译),《中国通史》第六章〈统一帝国的完成〉.
余英时,〈东汉政权之建立与士族大姓之关系〉,见《中国知识阶层史论/古代篇》.
余英时,《中国知识阶层史论/古代篇》(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0).
吕思勉,《秦汉史》(台北:台湾开明书店,1969).
吕思勉,《秦汉史》(香港:太平书局,1962).
吕涛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秦汉》.
沈刚伯,〈秦汉的儒〉,见《沈刚伯先生文集(上)》(台北:中央日报出版社,1982).
邢义田,〈试释汉代的关东,关西与山东,DenisC.Twitchett)(编),杨品泉(等译),《剑桥中国秦汉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关于历史学科论文范文检索
曹道衡,〈汉代的「经今古文学」〉,见《中国历史百题(第一分册)》.
许倬云,〈西汉政权与社会势力的交互作用〉,见《求古编》.
傅乐成,〈西汉的几个政治集团〉,见氏着《汉唐史论集》(台北:联经,1977).
劳干,〈论汉代的内朝与外朝〉,见氏着《劳干学术论文集甲编》(台北:艺文,1976).
雷海宗,〈皇帝制度之成立〉,见《中国通史论文选辑》.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页31-34,〈怎样看待秦王朝的历史地位〉﹔页34-40,〈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页40-43,〈西汉"郡国并行"体制及其演变〉﹔页43-45,〈东汉豪族势力的兴起〉﹔页45-47,〈进取与开放﹕汉王朝走向世界的步伐〉.
刘炜主编,刘炜着,《中华文明传真4秦汉﹔开拓帝国之路》(香港:商务印书馆,2001).
钱穆,《秦汉史》(台北:三民书局,1969).
瞿林东,〈说汉初的基本国策〉,见《中国历史百题(第一分册)》.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上海:群联,1955).
六、分裂动荡,胡汉混合,梵华同化及门阀贵族时代﹕魏晋南北朝
文史知识编辑部编,《佛教与中国文化》(北京﹕中华书局,1992).
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略论稿〉,《史语所集刊》第47本第3分.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1980).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伊藤道治(等着),吴密察(等译),《中国通史世界帝国之形成》第一章〈古代世界之解体〉﹔第二章.〈迈入新时代前的摸索〉﹔第三章〈胡汉二世界〉﹔第四章〈贵族和国家〉﹔第五章〈迈向中国再统一之途〉.
余逊,〈南朝北士之地位〉,《辅仁学志》第12卷1,2期.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香港:太平书局,1962).
吕涛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魏晋南北朝》.
李泽厚,〈佛佗的世容〉,见中国通史教学研讨会编印《中国通史论文选》(台北:中国通史研讨会,1989).
沈刚伯,〈论文化蜕变兼述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大革新〉,见氏着《沈刚伯先生文集(上)》(台北:中央日报出版社,1982).
周一良,〈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中国通史论文选辑》(上).
金发根,《永嘉乱後北方的豪族》(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4).
唐长孺,〈九品中正制度试释〉,见氏着《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北京:三联,1978).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北京:三联,1955).
孙同勋,《拓跋氏的汉化》(台北:台大文史丛刊).
宫崎市定着,邱添生译,《中国史》第二篇〈中世史〉.
张大可,《三国》(北京:中国青年,1995).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第四编〈三国时期﹕从动乱走向新的安定〉﹔第六编〈西晋〉﹔第七编〈东晋十六国〉﹔第八编〈南北朝〉.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历史学科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 大学生适用: | 电大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9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6).
劳干,〈论魏孝文帝之迁都与华化〉,《中国通史论文选辑》(上).
汤用彤,〈隋唐佛教之特点〉,见氏着《汤用彤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1983).
黄烈,〈略谈魏晋南北朝民族关系〉,《中国历史百题(第一分册)》.
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台北:联经,1979).
蒙思明,〈六朝世族形成的经过〉,《中国通史论文选辑》(上).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页48-49,〈九品中正制的形成与影响〉﹔页49-54,〈民族冲突与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色之一〉﹔页54-56,〈从曹魏"屯田"到北魏"均田"〉.
刘炜主编,罗宗真着,《中华文明传真5魏晋南北朝﹕分裂动荡的年代》(香港:商务印书馆,2001).
刘精诚,《两晋南北朝》(北京:中国青年,1994).
钱穆,〈纵论南北朝隋唐的儒学〉,南京《中央周刊》第8卷12期.
缪钺,〈清谈与魏晋政治〉,《中国文化研究》第8卷.
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後之民族迁徙〉,《燕京学报》第15期.
七,世界帝国的新秩序﹕隋唐帝国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伊藤道治等着,吴密察等译,《中国通史世界帝国之形成》第六章〈隋唐文化的世界〉﹔结语〈世界帝国与贵族社会〉.
伊藤道治等着,吴密察等译,《中国通史征服王朝的时代》序章〈中国史上的北与南〉﹔第一章〈走向灭亡的唐帝国〉.
牟润孙,〈从唐代初期的政治制度论中国文人政治之形成〉,《注史斋丛稿》(北京:中华,1987).
吕思勉,《隋唐五代史》(香港:九思出版公司,,1977).
吕涛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五卷《隋唐五代》.
岑仲勉,《隋唐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崔瑞德(DenisC.Twitchett)(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西方汉学研究课题
关于历史学科论文范文检索,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相关论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