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学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历史学专业网站相关论文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历史地理学方面论文格式,关于历史学专业网站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历史地理学及史学及社会科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历史地理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当代中国史学专题讨论(授课大纲)
一,课程概说2
二,成绩计算方式2
三,授课进度3
(一)讲授与讨论3
(二)报告与讨论4
(三)同学口头报告4
四,参考书目4
五,授课大纲6
(一)现代中国中国史学的建立6
(二)晚清的经世史学7
(三)古史辨运动8
(四)历史地理学的兴起9
(五)陈寅恪的史学9
(六)五四史学的方法与方法论意识10
(七)陈寅恪的史学12
(八)台湾地区历史研究所的硕博士论文分析12
六,MLA简明论文格式14
学期报告封面16
程编号:153779-001
授课授授:彭明辉
开课系所年级:历史研究所硕士班
教室:季陶340315
时间:星期三7-8节16:10-18:00
课程概说
本课程讨论当代中国与台湾之史学,系采专题形式,而非叙述式之教学.
授课方式:前8周为一般性概论,采课堂讲授,其後以讨论为主.课堂讲授旨在引导学习者进入当代史学之门径,故所讲授内容并非完整,而系揭示学习者之论题选择方向.
课程讨论以20世纪的史学发展,流派,人物为重点,包括当代世界史学的发展,中国当代史学的形成,台湾史学的研究趋式等.
学期报告需具创发性.
指定阅读材料请於课前预习.
成绩计算方式
本课程无纸笔测验,以研究报告为评量对象.
报告成绩分为口头报告与书面报告两部分.
口头报告时须准备书面资料发给同学,内容包括下列项目:
研究动机
文献回顾
欲解决的问题
报告大纲(章节安排)
参考(徵引)文献(书目):分史料,专书,论文等列出
书面报告依论文格式写作,包括下列项目:
封面
目次
前言(绪论,引论):研究动机,文献回顾,欲解决的问题
本文
结论(呼应前言之研究动机和欲解决的问题)
参考(徵引)文献(书目):分史料,专书,论文等列出
写作格式:写作格式於课堂中说明,规格:A4纸,电脑打字,横打,上下左右空4.5cm,标题与内文字距离0.5cm,字大小:照相打字15-16级(Windows文书软体10-11pt),内文字请用细明或新细明体,标准行距(Windows文书软体0.6-0.7cm),25pp以内.
报告须有30%为一手史料(原始史料).
平时讨论占学期成绩40%.
期末报告占学期成绩60%.
授课进度
讲授与讨论
课程说明(09-19)
现代中国中国史学的建立(09-26)
晚清的经世史学(10-03)
古史辨运动(10-17)
历史地理学的兴起(10-24)
陈寅恪的史学(10-31)
五四史学的方法与方法论意识(11-07)
台湾地区历史研究所的硕博士论文分析(11-14)
报告与讨论
陈垣的史学(11-21)
钱穆的史学(11-28)
社会科学与历史学(12-05)
同学口头报告
同学口头报告(12-12)
同学口头报告(12-19)
同学口头报告(12-26)
同学口头报告(01-02)
同学口头报告(01-09)
参考书目
王泛森,〈什麽可以成为历史证据──近代中国新旧史料观点的冲突〉,《新史学》,8.2(台北,1997.6):93-132.
王泛森,〈傅斯年对胡适观点的影响〉,《汉学研究》,14.1(台北,1996.06):177-193.
王泛森,〈读傅斯年档案札记〉,《当代》,116(台北,1995.12):30-53.
王泛森,《古史辨运动的兴起》,台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1987.
王震邦,〈台湾近三十年来的胡适研究(专论类专着部分)〉,《国文天地》,6.10(总70)(台北,1991.03):107-111.
王震邦,〈台湾近三十年来的胡适研究(传记类专着部分)〉,《国文天地》,6.9(总69)(台北,1991.2):108-111.
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胡适之先生杂忆〉,《历史月刊》,70(台北,1993.11):68-76.
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4.
余英时,《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兼论他的学术精神和晚年心境》,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84.
宋曦,〈民国以来的史学──国八十五年九月十五日上午在中国历史学会年会上讲〉,《国史馆馆刊》,21(台北,1996.12):1-26.
李东华,〈一九四九年以後中华民国历史学研究的发展〉,《中国论坛》21:1(台北,1985.10):36-43.
杜正胜,〈从疑古到重建──傅斯年的史学革命及其与胡适,顾颉刚的关系〉,《当代》,116(台北,1995.12):10-29.
杜正胜,〈发刊词〉,《新史学》,1:1(台北,1990.03):1-4.
杜维运,〈西方史学输入中国考〉,《与西方史学家论中国史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1),288-335.
杜维运,〈西方史学输入中国考〉,收入:杜维运,《听涛集》(台北:弘文馆出版社,1985),137-192.
汪荣祖,〈梁启超新史学试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台北,1971.06):227-236.
汪荣祖,《史家陈寅恪传》,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4.
周玉山,〈五四的历史与文学〉,《联合文学》,12.7(台北,1996.05):55-57.
林德政,〈梁启超对传统史学的态度及其新史主张〉,《历史学报》,16(台南,1990.03):229-256.
俞大维等,《谈陈寅恪》,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0.
胡逢祥,张文建,《中国近代史学思潮与流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孙同勋,〈谈傅斯年先生的史学〉,《历史月刊》,12(台北,1989.1):8-13.
袁英光,桂遵义,《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117-207.
马金科,洪金陵,《近代中国史学发展叙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30-48,121-156.
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上册)(香港:中文大学,1986),137-172.
许倬云,〈社会学与史学〉,收入:杜维运,黄俊杰(编),《史学方法论文选集》,349-378.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後二十年》,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7.
彭明辉,〈外国史地引介与晚清史学〉,《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报》,17(台北,2000.5):197-228.
彭明辉,〈从元史研究到西北史地:晚清历史地理学兴起的一个转折〉,文化大学史学系主办,"史学,社会与变迁学术研讨会",1997年5月2-4日,32pp.
彭明辉,《疑古思想与现代中国史学的发展》(台北:商务印书馆,1992),1-14,52-127..
彭明辉,《历史地理学与现代中国史学:以《史地学报》,《禹贡半月刊》为中心的探讨》(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37-51.
本文网址 http://www.sxsky.net/xie/070977363.html
彭明辉,《历史地理学与现代中国史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
黄俊杰,〈近十年来国内史学方法论的研究及其新动向(民国六十年至民国七十年)〉,《汉学研究通讯》,2.2(台北,1983.04):69-76,2.3(台北,1983.07):135-145.
逯耀东,〈且做神州袖手人〉,收入:逯耀东,《且做神州袖手人》(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89),55-84.
逯耀东,〈胡适溯江河而行〉,收入:逯耀东,《且做神州袖手人》(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89),169-189.
齐思和,〈近百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燕京社会科学》,2(北京,1949.10):1-35.
刘子健,〈史学方法和社会科学〉
历史地理学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历史学专业网站相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