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类有关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民办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改革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相关如何写硕士论文
关于大学生及德育工作及课堂教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大学生类有关如何写硕士论文,关于民办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改革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相关论文范文集,对写作大学生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属于高校德育工作范畴,因而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是落实好这一任务的关键,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对大学生历史及国情的教育,对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尤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从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及作业方式三方面进行改革,让当代大学生真正了解并热爱我们中国的历史.
[关 键 词 ]民族精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民办院校;大学生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杨叔子院士曾经感慨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就是落后,一打就垮;然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人文精神,就是异化,不打自垮.人文精神内涵丰富,民族精神是其中尤其重要的一种精神.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1]
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都具有激励和凝聚本民族的强大力量,是这一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这一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基石,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尤其是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使得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偏移,给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而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就显得尤为关键,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对大学生历史及国情的教育,对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更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这门课的独特优势,结合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契机,探索适合高校大学生教育的途径,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情感和使命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邓小平同志曾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2]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杨叔子院士曾经说过,他的一个美国朋友评价中国留学生时认为,他们外语很好、理科很好,也懂美元、英镑,就是不了解长城、黄河,不太了解中国的历史.[3]美国、新加坡等国十分重视通过民族文化教育来培育本国青年人的民族精神.比如美国,高校普遍开设有《历史课》等.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从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和作业方式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学习质量,让当代大学生真正了解并热爱我们中国的历史,从而更好地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
首先,我们应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考核方式上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以期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是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的主阵地,但一直以来,因为种种原因,特别是我们这类理工类的民办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很难得到学生的重视的.从客观上来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考核方式往往是一卷定乾坤,平时分数所占比例较少,只要期末一张试卷通过就万事大吉了.学生们平时上不上课、认真不认真上课都不重要,这导致不少学生逃课,即使来上课的学生也不一定认真听讲,课堂上极不严肃的状况时有发生.这也导致任课教师严重缺乏工作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针对此种情况,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就显得迫在眉睫了.我们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平时成绩提高到60%甚至70%(从日常表现、课堂讨论、课外作业等多方面考核),增加课堂讨论、课堂提问等互动环节,重视对学生平时课程学习的评价,从而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其次,我们应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方式上进行不遗余力地改革.我们传统的课堂是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其实很ࣩ

大学生类有关论文范文集
该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xie/422228.html
针对这种情况,也是为了配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考核方式的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就是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比如多安排一些课堂讨论等.一可以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学生们一开始可能是被动的,可能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较好的分数,但随着这种教学模式的继续推广,情况必定会发生很大的改观.大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大学生有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或辩论中来,以形成主导教育、自身塑造与环境影响的有机结合.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重点首先在于讨论内容的选择.我们应该充分挖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有关民族精神教育的典型题材(如帝国主义侵华事件,抗日战争等),善于抓住当代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有关联的并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活动或事件(如港澳回归、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掀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热潮,让大学生在讨论中自觉接受民族历史教育,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认清自己所承担的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从而让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不断增强其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另外尽量要求学生的发言要象老师上课一样,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讲解、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不同方式展现出来,努力增强讨论效果.
再次,我们应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作业方式上进行改革.一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传统的作业模式是写一篇论文或做一些习题等.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对学生的最后考试还是很有帮助的,可以适当保留.但是让学生写论文的作业效果却很差,因为学生往往喜欢从网上下一篇论文交差了事.所以我们的作业方式改革应秉承如下几个原则:一少而精的原则.民办院校理工类的大学生学习任务还是很繁重的,我们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量宁少勿多,宁精勿滥;二封闭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布置上面提到的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也就是封闭性的习题,又要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题,开放题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提出对历史问题的看法.一般而言,开放题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影响较大;三现实性的原则.突出历史为现实服务的功能.作业布置时,以现实的热点带到历史知识,以历史知识丰富现实热点,就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四多样性和趣味性的原则.可以让学生自行参观一些历史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是让学生读一本书、看一部影视作品甚至学唱一首歌曲(如七子之歌等)等等,这样的作业当然不好提交,可以采用课堂交流的形式完成,这样的作业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专升本论文、学年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82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改革归根到底要由“两课”教师来执行和贯彻,这就给我们“两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近年来,社会生活变化节奏加快,各种知识更新频繁,对我们“两课”教师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同时更要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能力素质,以适应形势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这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自身的人格魅力.在课堂上,我们应把知识传授和学生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学生情感体验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学中把知识转化为信念时曾经指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流淌”.[4]列宁也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5]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要充分重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通过自己的人格介入,以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去激发学生的心灵火花,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3-11-18
[2]邓小平.振兴中华民族[M].///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8
[3]刘成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途径探索[J].党史文苑,2004,(10)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82
[5]列宁.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17
基金项目:此题选自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TD01211JG25
作者简介:朱晓玲(1970-),女,汉,安徽滁州人.法学硕士,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大学生类有关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民办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改革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相关如何写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建筑史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史论文2016年论,方法及运用上海财大周亚新,龚尚猛070301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三版)清华大学张德07040306216中外建筑史中。
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
究,德育心理,提高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研究 。体育教学论文,浅谈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课,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主体,是完成学校体育教育任务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运动能力的重要手。
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省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论文佐证补充材料 。移动网络与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摘要:随着中学生对智能手机的大规模使用,移动网络应用于教育的时代即将到来,教育教学改革要主动顺应时代的要。职。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
才培养方案计划要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为公共必修。天一学院就业指导课教师申请表与就业创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纳入总体教学计划,开设48课时.成立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
实验教学改革
点.而新课程的实施,更为广大物理教师大胆进行实验课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也成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自主获。教育学重。
高职教学改革
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教师教育,体育与艺术教。海南省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或颁奖单位年月,《浅谈高职高专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对策》获中国青年教师协会首届孺子杯教研成果一等奖中国青年教。
教学改革专业
.,教改研究成果培育与推广计划在学校资助立。课堂教学改革论文课堂教学改革论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个途径,铁山小学钟芳勇,一,上好引导课初一学生对几何是比较喜欢的,但具有不稳定。
数学教学改革论文
浓,在上第一课。深化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用的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改善教师教学资源短缺的现状.,2.开发课程资源这个课题首先是由《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是基于中国"统编"教材格局。
生物教学改革
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生物课。浅谈对初中生物教学彩的动。
美术课教学论文
到参评论文篇,经评委会的认真评审,评出一等奖篇,二等奖。论文名称,浅谈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差异教学常州市中史会2006年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获奖名单公示,各辖市区中史会,各中学教导处并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