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范文

关于自动化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心理疾病内隐污名述评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这是一篇关于自动化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心理疾病内隐污名述评相关硕士学位论文。是教育心理学专业与自动化及污名及心理疾病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自动化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联系在一起.以公众为被试的BIAT研究也发现,人们对于心理疾病患者不仅存在自动化的羞耻反应,还存在自动化的恐惧反应(Riisch et al.,2010b).

对心理疾病患者的负面评价是心理疾病污名的重要成分.Teachman等人(2006)采用IAT范式研究发现,58%~78%的被试将“心理疾病”与“坏”、“罪有应得”和“无助”自动化联结在一起,且联结程度要大于这些形容词与生理疾病之间的自动化联系.采用BIAT范式的研究表明,心理疾病与“破坏性、危险性、负面和坏”等负面评价存在自动化联系(Riisch et al.,2009b).Riisch等人(2010a;2010b)后续研究表明,心理疾病还与“责任性、罪恶、丢脸和责备”等负性形容词存在自动化联结;无论是公众,还是心理疾病患者,他们都对心理疾病患者存有内隐的负面评价.采用启动任务范式的研究也发现,与心理疾病相关的启动词能够促进人们对负面词汇的判断,表现出对心理疾病的内隐负面刻板印象(RUsch et al.,2011).

这些研究表明,人们对心理疾病患者存有自动化的负面评价和情感反应.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成分是复杂的,可能也包括负面的认知评价、消极情感体验和歧视倾向,不可简单地把它看作是刻板印象(corrigan,2004;Stier&Hinshaw,2007).

3.2公众和患者的心理疾病内隐污名

在心理疾病公众内隐污名方面,Teachman等人(2006)研究表明,相对于生理疾病,公众对心理疾病有更强的负面评价.Riisch等人(2007;2010a;2010b)的一系列研究也表明人们对心理疾病患者不仅存在内隐的负面评价,还存在自动化的羞耻和愤怒.Peris等人(2008)研究还发现,相对于社会福利求助人员,公众对心理疾病患者有更明显的负面评价,也比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对心理疾病患者持有更强的负面评价;而心理学背景的从业人员比其他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对心理疾病患者略显积极.Lincoln,Arens,Berge和Rief(2008)的研究也发现,心理学和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对于心理疾病患者的责任性、危险性和不可预测性的判断在内隐测量上存在差异:医学背景学生表现得更为消极,更倾向于与患者保持社交距离,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也偏重.外显污名研究也发现,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对于心理疾病患者存在外显的偏见和歧视,表现为对心理疾病患者的悲观预期和排斥倾向,如不愿与心理疾病患者做邻居或把房子出租给他们(Ogunsemi,Odusan,&Olatawura,2008).总之,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研究表明,无论是采用词汇(心理疾病),还是以具体的人(自己)作为心理疾病标签,或者采用不同的测量范式,公众对心理疾病或患者都表现出了内隐的、自动化的负面评价和情感反应,即使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也不例外.


怎么写自动化本科论文的参考文献
播放:32465次 评论:5657人

外显污名研究表明,心理疾病患者会将污名内化,形成自我污名,表现为自责、自我贬低、社交退缩和负面情绪等(corrigan&Watson,2002;2007).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研究也发现,与生理疾病相比,心理疾病患者对心理疾病持有“坏”、“罪有应得”和“无助”等方面的内隐负面评价(Teachman et al.,2006).以“自己.他人”作为心理疾病的类别标签,心理疾病患者对自身表现出明显的负面评价,认为自己是“坏的”、“罪恶的”、“罪有应得的”(RUsch et al.,2009b;2010b;2010c).采用其他属性材料作为心理疾病标签的研究也发现,患者自身对于心理疾病患者存在自动化的负面评价,表现出明显的自我内隐污名(Rttsch et al..2009c;2010d).但是与公众相比,心理疾病患者对于心理疾病的内隐负面评价略显积极(Riisch et al.,2011).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心理疾病患者之间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对他们的病情、社会功能和行为是否存在危险或传染性有更为客观和准确的认识.Rtisch等人(2007)也发现,公众对于心理疾病患者的自动化羞耻反应强于患者自身.

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研究表明,不同心理疾病患者之间的自我内隐污名存在差异,这与外显测量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Rfisch et al.,2006;2007).例如,Rusch等人(2007)研究发现,边缘人格障碍患者自动化的羞耻强于社交恐惧障碍患者.然而,当前内隐自我污名的研究被试以严重心理疾病患者为主,如精神分裂症、物质滥用、情感分裂性精神障碍和人格障碍等,缺乏关于轻度或一般心理问题患者的研究支持(Rfisch et al.,2007;2011).总的来看,基于内隐测量的心理疾病污名研究表明,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都存在一个内隐的、自动化的水平,且不同人群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

3.3内隐污名与外显污名的关系

内隐社会认知研究认为,外显和内隐测量的结果基本上是不相关的,二者测量的是各自独立的结构(Gawronski&Bodenhausen,2006;Teachman&Woody,2003;Wilson,Lindsey,&Schooler,2000).Teachman等(2006)采用相同的形容词考察了心理疾病的外显和内隐态度,测量发现人们对心理疾病的外显态度是中立(中性)的,但内隐态度是负面的.Peris等人(2008)研究也发现,公众和心理疾病患者对于心理疾病的外显和内隐污名之间相关不显著.然而,Riasch等(2011)发现内隐和外显污名的关系在不同群体上是不一致的.在公众中,内隐测量与外显测量的结果呈显著正相关,但二者在心理疾病患者中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在行为预测方面,研究者认为内隐和外显测量的预测作用也不同(Teachman&Woody,2003).外显测量能够很好地预测那些受意识控制的有意行为,而内隐测量能更好地预测那些自动化的行为.研究发现,内隐污名对于心理健康从业人员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预测作用,而外显污名则对于做出是否属于某种心理疾病的诊断判断有较好的预测作用(Peris et al.,2008).Peris等人 (2008)认为诊断判断可以参照明确的诊断标准进行仔细、反复的观察和思考,是一个意识过程,更容易受到外显污名的影响,而病情严重程度没有明确的标准,依赖于主观经验,更容易受到内隐污名的影响.Ruisch等人(2010b)研究表明,内隐污名能够较好地预测人们对于心理疾病患者的社交距离变化,但外显污名没有这种预测作用.总体来看,大多数研究者支持心理疾病内隐污名和外显污名属于不同的结构,彼此相互独立(R~sch et a1.,2007;2010c;Stier&Hinshaw,2007). 3.4去污名干预和效果评估

与外显污名研究一样,内隐污名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消除污名对心理治疗和康复的负面作用.研究表明,内隐污名测量不仅可用于测量心理疾病污名(Rfisch et al.,2007;Rfisch et al.2010b;Teachman et al.,2006,),还可评估去污名干预的效果(Lincoln et al.,2008;Rtisch et al.,2010b),甚至可以直接作为去污名的干预措施(sdram&Greenwald,2009;Shaffer,2011).

在去污名干预中,人们可能迫于社会压力而掩饰真实态度,而外显测量难以测量到人们的真实态度是否发生变化(Lineoln et al.,2008;Rfischet al.,2010b).内隐测量能够反映人们对心理疾病的自动化态度,是评价去污名化效果的有效方法(stier&Hinshaw,2007).许多研究者认为,开展心理疾病遗传病因说(geic model of mental illness)宣传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自责感,减少心理疾病污名(Austin&HoneL 2007).但内隐污名研究表明,在基于心理疾病遗传病因说的教育干预之后,内隐污名没有明显变化(Lincoln et al.,2008).新近研究则发现,无论是心理疾病患者还是公众,赞成遗传病因说的被试都表现了相对更强的内隐污名,且公众还表现出进一步增大与患者社交距离的行为倾向(Rtisch et al.,2010b).R~sch等人认为支持遗传病因说会让人们觉得心理疾病是稳定的、内在的或不可改变的,这有助于减少人们对心理疾病患者患病的公开指责,但却无法改变对患者的内隐负面评价.此外,内隐污名研究还对其他传统去污名措施提供了一些重要启示.例如,心理疾病从业人员对于心理疾病具有相对积极的评价(Peris et al.,2008),,而心理疾病患者的自我内隐污名也低于公众污名(ROsch et al.,2011).这些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增进对心理疾病的了解,增加与心理疾病患者的接触,有助于改善人们对心理疾病患者的态度和反应”(corrigan,2004;Peris et al.,2008;Rfiseh et al.,2011).总的来说,采用内隐测量评估去污名效果的研究还不多,得到的研究结果也需验证,但内隐测量提出的质疑对于实施和改进现有的去污名措施是非常有益的.

更值得关注的是,Monteith,Mark和Ashbum-Nardo(2010)认为内隐偏见教育可以通过参加内隐联想测验的方式予以实现(sdram&Greenwald.2009).Monteith等人先让一部分被试参加心理疾病BIAT,接着再完成外显污名测量,而另一些被试则接受完全相反的测验顺序,结果发现前者对心理疾病的外显态度比后者更加积极.在后续实验中,Menatti等人考察了BIAT的测量结果反馈对于去污名的作用,但未发现接受测量结果反馈的被试与没有接受反馈的被试之间在外显污名上存在显著差异.Shaffer(2011)进一步研究发现,被试的内隐测量经验对于外显污名降低没有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偏见控制动机影响外显污名降低的.根据偏见自控模型(serf-regulation0f prejudice model)(Monteith et al.,2010),当个体认识到自己对某个事物做出偏见反应而违背自己的非偏见意愿时,控制偏见会促使其检查未来可能做出的污名化反应(shaffer,2011).Shaffer认为内隐测验经验能让个体“感知”到自己对心理疾病患者的内隐偏见,并体会到这些偏见对于歧视行为的影响,而内隐测量经验就可能成为个体偏见控制的线索,进而减少外显污名.从已有研究的干预效果来看,内隐联想测验作为去污名措施的积极作用是有限的.

4 展望

心理疾病污名不仅涉及心理疾病患者的康复和合法权益,也与社会和谐及公平相悖(corriga al.,2004;Verhaeghe&Bracke,2011).当前,我国也正在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和心理保健立法工作,无论是从理论的角度,还是实践的角度,心理疾病内隐污名都有不少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4.1心理疾病内隐污名构成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背景中,人们对某一概念或事物具有自己的内隐评价,并且这种内隐观具有系统的结构,以某种形式存在于个体头脑中(Sternberg,1985).人们对于心理疾病的观念和反应也是如此.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研究表明,人们对心理疾病患者有自动化的负面评价和消极情感反应(Peris et al.,2008;Teachma al.,2006;Rtisch et al.,2009a;2010d).公众也自动化地把心理疾病患者视作危险的、不安全的,表现出回避和排斥的行为倾向(Lincoln et al.,2008).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们对心理疾病患者的内隐负面评价,以及自动化的消极情感反应和歧视倾向,但关于内隐污名成分的研究仍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从研究材料可以看出,作为属性材料的形容词多是来自研究者的主观选择,且单个研究中的属性词多为同义词,这并不能完全反映心理疾病污名的内在结构(Rfisch et al.,2010b).由此可见,对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构成尚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基于ERP源定位以及fMRI的研究表明,参与刻板印象认知加工的脑区可能包括杏仁核、前扣带回、前额皮层以及外侧顶叶皮层附近的颞顶联结区(贾磊,罗俊龙,肖宵,张庆林,2010).如果污名是负面刻板印象,那么个体对于心理疾病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应与刻板印象一致.从以上视角来看,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污名的认知神经基础,同时也可为污名的构成提供新的证据.

4.2不同类型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特异性

心理疾病(mental illness,),亦称精神疾病,俗称精神病,是指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常损及患者的社会功能、人际关系和生活能力, 可分为一般心理疾病(强迫症、抑郁症等)与严重心理疾病(精神分裂症、妄想障碍等)(车文博,2001;Wikipedia,201 1).对于大多数公众而言,心理疾病是一个复杂而又模糊的概念,他们对其的界定、分类和诊断标准并不清楚,往往将贴有“心理疾病”标签的人都视为不受欢迎的“心理疾病患者”.心理疾病外显污名研究表明,无论是严重心理疾病,还是一般心理疾病,都存在心理疾病污名问题(Alonso et al.,2009).

在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研究中,BIAT中使用的“心理疾病”类别材料也是人们日常对心理疾病的称谓,如“mental.ill,mental disturbed,mentalillness,mental unbaIanced”(Rilsch,et al.,2010a;2010b;2010c;2010d).也有研究选用具体的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作为“心理疾病”的类别材料(Teachman et al.,2006;Lincoln et al.,2008).这些研究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心理疾病内隐污名在不同类型的心理疾病上都是存在的,但研究没有考察心理疾病的类型和程度是否会导致不同的心理疾病内隐污名.而自我内隐污名研究发现,边缘人格障碍患者自动化的羞耻强于社交恐惧障碍患者(Rdsch et al.,2007).外显污名研究已表明,严重心理疾病患者(如精神分裂症)的自我污名程度会高于一般心理疾病患者(如焦虑症,抑郁症)(Corrigan,2004).然而,当前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研究尚无法明确回答不同类型心理疾病的内隐污

1 2 3

关于自动化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心理疾病内隐污名述评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参考文献:

肛肠疾病护理论文
使学员获得护理学领域最新信息,了解护理教育,护理研究,护理心理,护理专业与课程,临床护理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护。护理专业导师简介,护理论文的格式简介曾霞智能胶囊内镜在下消化道疾病检查。

疾病护理论文
3,各。护理论文题目河北件(),a.建立一套完整的健全常规制度,b.实行技术管理,c.实行技术监督,d.建立统一组织领导,12.常规护理技术是指(),a.各种疾病护理技术b.专科护。

心血管疾病护理论文
3,各。护理论文题目河北件(),a.建立一套完整的健全常规制度,b.实行技术管理,c.实行技术监督,d.建立统一组织领导,12.常规护理技术是指(),a.各种疾病护理技术b.专科护。

心血管疾病的护理论文
3,各。护理论文题目河北件(),a.建立一套完整的健全常规制度,b.实行技术管理,c.实行技术监督,d.建立统一组织领导,12.常规护理技术是指(),a.各种疾病护理技术b.专科护。

眼科疾病论文
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及参编着作4部。眼科护理论文摘要美国度,r135职业性疾病预防,专论职业疾病预防兼论职业性疾病的治疗,康复等的着作入此.,非职业性的物理化学性损害入r59。

妇科疾病护理论文
周产期医学 高危险妊娠 高层次超音波 更年期医学 妇科疾病 妇科肿瘤。妇科论文发表网2016年瘤,普通妇科疾病和盆底重建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简历-,1984年8月毕业于山。

妇科疾病论文
.,专科链接--县医院泌尿外科 。妇科论文发表网2016年瘤,普通妇科疾病和盆底重建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简历-,1984年8月毕业于山东医学院经留校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

医学妇科疾病
济大学临床助理教授周产期医学 高危险妊娠 高层次超音波 更年期医学 妇科疾病 妇科肿瘤。妇科论文发表广东省应急医院,妇科论文发表广东中国女医师协会,中女医(办)字2016第(46)。

心理健康教育自考教材
等. 运用学科教学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几个问题:1要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摘要,1.2.1《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代的心理素质不。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理,4,2,2,4 。竞聘护理部干事演讲稿理对不同年龄及不同病情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对老年人要敬重,对小儿要消除其恐惧心理,采用安慰性语言,对慢性病患者帮助其正确对待疾病。

心理疾病内隐污名述评(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