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艺术— 范文

关于历史学相关论文范本,与南京大屠杀影像叙事述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历史学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南京大屠杀影像叙事述评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历史学及艺术学及电影艺术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历史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30340;“后屠杀”叙事之路,建立新的历史观、新的情节与人物、新的叙述风格,从而满足历史与现实之间谋取对话的强烈诉求.应该说,严前海教授的提法相当有洞见,并具有纲领性的意义.

此外,关于创作手法,2010年第1期《文艺研究》还刊登了华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凌海衡《历史创伤的再现——大屠杀电影叙事的两种方法》一文,文中以《大屠杀》(乔姆斯基)和《夜与雾》(雷奈)为例,探讨了现实主义与非现实主义两种手法在“再现”历史创伤时的优缺点,最终得出结论,现实主义手法能重现残酷可怕的场面,但始终是虚假的、煽情的,容易将苦难琐碎化,相比之下,非现实主义手法更能够引导人们超越画面,追究历史事件的根源.《现代传播》2011年第6期刊登了周振华《“南京大屠杀”题材纪录片创作类型与手法》一文,文中将“南京大屠杀”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类型区分为:(1)资料汇编片,以过去的影像和资料为主要材料进行整合汇编,依靠文字解说阐述观点;(2)口述历史片,方式可能是采访,主要是对受害者、加害者和第三方亲历者的采访,也可能是演员扮演当事人直接面对镜头讲述历史;(3)情景再现的纪录剧.凌海衡和周振华分别从不同角度考察了大屠杀影像的创作手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的发展方向

从上述研究现状来看,南京大屠杀影像生产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是研究的角度比较集中,不够多元化,二是研究成果不多,多为宏观探讨之作.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相关重要文章均集中于近几年发表于重要期刊.2007年三联书店出版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炎所著的《奥斯威辛之后——犹太大屠杀记忆的影像生产》,前言中王炎的研究被戴锦华教授评价为“在华语世界的文化研究中首度开敞了这一重要议题.”此外,中日对于南京大屠杀观点的持续冲突、南京大屠杀在西方世界几乎被遗忘、中国年青一代对南京大屠杀的肤浅认识,这些国际、国内现存的形势都亟待呼吁将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提到重要位置.综合上述所说,在影视领域,国内关于南京大屠杀影像生产的研究只是一个开端,作为一个历史学和影视艺术学的跨学科命题,它将朝着更为深入、更为多元的方向发展.


本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yishu/040117247.html
历史本相与影像叙事话语对历史的建构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在《书写史学和影视史学》一文中提出了影视史学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以视觉影像和影片的论述,来传达历史以及我们对历史的见解.以影视史学的观念,影像不仅仅是史料,也同文字一样是书写历史的工具或者介质,更具有开拓意义的是影视史学认为,建立在史实改编基础上的虚构影像创作,只要能反映出某一时代历史本质的真实,尽管它们并非严谨的历史书写,同样具有史料价值.

基于此理论,笔者认为南京大屠杀影像叙事话语的历史建构与历史本相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是颇值得探讨的向度之一.这需要基于南京大屠杀影像文本,结合历史学中二战与南京大屠杀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影像叙事话语对于历史的建构与历史本相的差距.尤其是一些焦点问题,如南京大屠杀否定说、东京审判不公论、靖国神社问题、南京保卫战及沦陷后中国军队战斗实况、屠杀期间平民反抗等具体历史问题需给予更多的关注.研究对象为迄今为止国内外(尤其是中国与日本)以南京大屠杀为主要表现题材的电影纪录片、电视纪录片、电影故事片,此外一些片中局部涉及南京大屠杀的影像也应作为参考纳入研究之列.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纪录片部分着重于纪录片的主题、取材、拍摄、史料运用、论证过程等,故事片部分着重于故事的主题、题材、人物、导演表述历史的方式等,从这些角度研究影像叙事话语对于历史的建构,并与二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研究成果相对照,分析历史建构与历史本相的差距,进一步指出差距存在的原因为影像叙述背后意识形态的不同以及不同历史分期历史意识的变迁.

反思南京大屠杀影像中的批判与反思

二战以后,对纳粹的暴行形成了西方世界全体的检讨和反省,“屠犹”成为西方文学艺术中常见的表现题材,“犹太大屠杀影片”甚至成为专门的影片类型,从《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师》等经典影片,到近年来《朗读者》《浪潮》的非主流叙事,大量作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思了这场人类历史上的浩劫.相比之下,南京大屠杀的影像作品数量欠缺,且多数仍局限于陈列苦难,对大屠杀的反思远未达到深刻而全面的高度.

历史学中对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始末有详尽的研究,以笠原十九司在《南京事件争论史——日本人是怎样认知史实的》一书中提到的2005年12月在南京召开的“南京大屠杀史料国际学术研讨会”为例,到会的中日双方学者就南京大屠杀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进行了探讨.有的从第三方国视角阐述了南京大屠杀的特质,有的从日本士兵心理角度分析了南京事件的主要原因.诚然南京大屠杀成因复杂,日方的原因有传统的军国主义教育、源自社会背景的性歧视意识、缺乏对国际法的认知、部队军纪涣散、战争中人性的变异等诸多历史、社会以及国民心理因素.另一方面,对于自身的反思,回顾历史并不是为了增加仇恨,思考为什么我们民族会有这样一场悲剧,反省我们的民族弱点,反省我们对于历史的态度,呼吁加强民族凝聚力等等,有良心和有社会责任感的影像创作者理应在作品中体现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相比较而言,日方作品对于自身有一些有价值的反思之作,参考日本自身影像作品对二战的反思以及犹太大屠杀影片对屠犹的反思,并借助历史学中对南京大屠杀发生始末的研究,全面分析现有南京大屠杀影像作品中的批判与反思现状,推进国内影视界对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发掘和思考,为影像创作提供更丰富的视角,这是南京大屠杀影像叙事研究另一个值得深入的角度.

(三)主题、情节、人物、艺术手法等

二战以来,西方电影界在犹太大屠杀题材上不断开拓和挖掘,对大屠杀的体现进入到具体的、个案的、历史的、社会的乃至哲学的各个层面,积累了大量艺术经验,呈现出题材和艺术风格多样化,艺术手法成熟等特点.相较而言,国内的大屠杀影像生产还停留在残酷场面的展示和情绪宣泄层面,题材、艺术风格乃至艺术手法相对单一,缺乏感染力和影响力.

因此,南京大屠杀影像叙事研究还可以借助影视艺术的美学理论,从主题、题材、情节、人物、艺术手法等多方面对犹太大屠杀影像和南京大屠杀影像进行对比研究,为南京大屠杀的影像生产提供参考.主要关注的问题可以集中于具体创作手法的运用、主题题材的多样化、如何艺术再现灾难场景、大屠杀叙述中的道德禁忌等,借助西方已积累的艺术经验,为南京大屠杀的影像生产注入新的元素.

三、结语

2012年2月20日,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在与来访的南京代表团会谈时,发表了“南京大屠杀很可能不存在”等歪曲史实的挑衅言论,并一再拒绝中方的道歉要求.日本政界一直存在不愿正视历史的政客,河村隆之只是代表之一.张纯如在著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大屠杀》中也提到,南京大屠杀在西方世界几乎鲜为人知,即算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多数也从未听说70年前日本在中国的暴行.而二战期间,欧洲大陆发生的另一桩惨剧——犹太大屠杀却受到完全不同的待遇.纳粹屠犹的

1 2 3

关于历史学相关论文范本,与南京大屠杀影像叙事述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参考文献资料:

体育篮球

大学艺术鉴赏论文

学校竞技体育

声乐艺术论文

学校体育学论文

成人美术本科

初中美术学科论文

体育舞蹈种类

美术毕业论文

体育论文格式

南京大屠杀影像叙事述评(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