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有关论文范本,与北京市小学生入学前就读学前班状况调查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幼儿园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北京市小学生入学前就读学前班状况调查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幼儿园及班主任及学前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幼儿园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发现一超过半数的学生入小学前上过学前班.
发现二就读学前班学生比例存在显著的区域和校际差异.
发现三就读学前班学生比例随家长学历递升而递减.
发现四学前班保教条件低于幼儿园,教学方式小学化.
发现五家长对学前班价值认知存在分歧,但班主任认为上学前班有助于入学适应.
《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教基[1991]8号)指出:“学前班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等在现阶段,它是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城市,则是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形式.”该文件特别指出:“幼儿园已能满足群众需求的城市,即不必举办学前班.”这就是说,学前班是在普及学前教育的初期阶段,在不具备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条件的地区的一种学前教育组织形式,而在已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地区,幼儿园大班毕业后可直接升入小学,无需过渡.
但近年来,部分地区出现一种不同性质的“学前班”,以入学准备、幼小衔接的名义招收从正规幼儿园大班退园、转园或已经从幼儿园毕业的5~6岁幼儿,开展学前教育.学习时间一般为一年、半年或小学入学前暑假一两个月,费用不菲.一位住在北京北五环附近的家长反映,小区周边这种学前班已经“泛滥成灾”了,近十家培训机构在办班.另有中科院系统幼儿家长反映,到幼儿园大班时,差不多一半的幼儿退园去上了学前班,在园的大班幼儿则重新编班.不少家长在孩子幼儿园中班结束时、大班上半学年结束时都纠结于是否离园上学前班这个问题.基于此,笔者以北京市为例开展调研,以了解小学生入学前就读学前班的现状及就读学前班对适应小学生活的影响,由此判断就读学前班的必要性.调研结果对家长安排幼儿学前教育具有参考意义,对教育部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及出台相关政策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幼儿园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电大论文、学年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11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该文转载于 http://www.sxsky.net/yishu/040117406.html
一、对象与方法
由于目前北京市边远山区刚刚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通过延庆等区县教研中心也证实当地尚不存在这种性质的学前班,因此笔者将抽样范围确定在中心城区和近郊区.笔者在东城区、海淀区按办学水平各抽取3所小学,然后以一年级32个教学班的学生家长和58个班的班主任作为调查对象,主要调查:(1)5~6岁幼儿就读学前班的比例;(2)幼儿家长选择/不选择学前班的原因;(3)学前班学习内容与方式;(4)幼儿就读学前班对其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影响.
笔者向家长发放问卷1135份,回收有效问卷1000份,回收率88.1%;向班主任发放问卷58份,回收58份,回收率100.0%.除此以外,笔者还对1位幼儿园大班学生家长、1位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做了访谈,整理访谈记录7300字.
对两份调查问卷中的封闭式题目,笔者采用SPSS16.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家长为幼儿选择学前班情况进行了户籍、学历等人口统计学分析,以找到潜在的倾向性和影响因素.教师问卷设置了一道开放题,请班主任写下自己对就读学前班必要性、幼小衔接问题的意见和建议.58位被试中有32位班主任作答,回答率55.2%,整理文字2000字.
二、结果与分析
1.超过半数的学生入小学前上过学前班
51.4%的家长称自己的孩子上过学前班.班主任填写的一年级在校生共1630人,其中上过学前班的学生为833人,占51.1%.这两组数据高度一致,可以断定一年级学生上过学前班的超过半数.
2.就读学前班学生比例存在显著的区域和校际差异
统计检验表明,是否上学前班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χ2等于12.51,P<0.01)和校际差异(χ2=26.13,P<0.01).近郊区海淀区学生就读学前班比例(59.4%)显著高于中心城区东城区比例(47.9%),名校一年级学生上过学前班的比例(45.1%)明显低于普通小学比例(56.6%),见图1.
进一步检验发现,学生户籍状况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χ2等于1.26,P<0.01),东城区学生户籍为北京的比例(86.6%)远高于海淀区比例(54.7%);学生户籍状况也存在显著的校际差异(χ2=53.78,P<0.01),名校中的非北京户籍学生比例(12.5%)明显低于普通小学比例(33.5%).而学生户籍状况又与其是否上学前班存在显著相关(χ2=26.99,P<0.01),非北京户籍学生上学前班的比例(66.3%)明显高于北京户籍学生比例(47.4%).由此可以看出,是否上学前班的区域和校际差异,背后的一个影响因素是户籍状况.
3.就读学前班学生比例随家长学历递升而递减
统计检验表明,是否送孩子上学前班与家长学历存在显著相关(χ2等于55.10,P<0.01),孩子上学前班的比例随家长学历的递升而递减,见图2.进一步检验发现,家长学历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χ2=1.31,P<0.01),中心城区学生家长学历水平高于近郊区家长,见图3.这一结果可以进一步证实上学前班情况存在区域差异.
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
一是高学历家长持有比较理性的教育观.在问卷试测时部分高学历家长明确表示没必要上学前班:第一,是不想太早给孩子那么多压力;第二,幼儿园已经提前教了不少东西,学前班再学一次,小学再学一次,或许会抹杀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的发展没有好处.
二是高学历家长对社会举办学前班的保教方式不信任.
三是高学历家长通常占有较多的社会资源,子女就读好学校的几率较大.统计检验表明,家长学历与子女就读名校明显相关(χ2等于1.56,P<0.01),就读名校学生比例随家长学历升高而明显上升,见图4.
4.学前班保教条件低于幼儿园,教学方式小学化
23.3%的家长称学前班没有午睡安排,65.9%的家长称学前班没有或仅有很小的户外活动场地.仅有2.9%的家长称学前班一日有三餐并有加餐,仅供一顿午餐的学前班占44.6%,见图5.85.9%的家长称学前班的学习方式以上课为主,87.0%的家长称学习内容以读写算为主,68.0%的家长称学前班留有读写算方面的家庭作业.可见,学前班教育方式小学化很明显.
5.家长对学前班价值认知存在分歧,但班主任认为上学前班有助于入学适应
数据表明,学生没上过学前班的家长,大多并不认为上学前班对孩子入学适应有多大的价值;但班主任和上过学前班的学生家长,一致认为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入学适应快,过渡顺利.另外,67.2%的班主任认为上过学前班的学生学习成绩更好.总体看来,班主任和上过学前班的学生家长认为没必要上学前班的比例均不高,见表1.
6.九成班主任赞同一年级适当增加游戏时间,逐步向学科教学过渡
91.4%的家长赞同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应适当增加游戏时间,逐步过渡为以学科教学为主,便于孩子适应.在开放题中,12.5%的班主任建议一年级减少知识容量、降低课业难度、放缓课业进度,让孩子顺利过渡,没有必要增设新的学前教育机构.
三、讨论与建议
1.建议已普及三年学前教育地区的幼儿不上学前班
本次调研数据表明,目前社会培训机构举办或小学附设的学前班保教条件低于正规幼儿园,用餐安排、午睡安排、户外活动场地等均不符合幼儿保教要求,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同时,目前的这种单纯指向幼小衔接的学前班,教学方式小学化,严重违反了国家有关政策和幼儿保教规律.
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在这里,“体”被排在幼儿发展的首位.但是学前班的户外活动场地远不能满足幼儿活动需要,以上课为主的学习方式也限制了活动时间.《指南》要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在“数学认知”部分,5~6岁幼儿只要求“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但是调查发现,某些培训机构举办的学前班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
班主任普遍反映没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入学适应周期较长.既然六岁的孩子入学适应都比较困难,那么让五岁的孩子上这种小学化了的学前班,无异于让五岁的孩子提前进入小学,对孩子造成的身心压力可想而知.
2.建议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调整,建立幼小教育系统连续性,促进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的问题在于“儿童在入学前的环境中各系统间交互作用与进入学校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间多大程度相
幼儿园有关论文范本,与北京市小学生入学前就读学前班状况调查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