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方面有关论文范例,与音乐理期刊编辑问题管窥相关毕业论文致谢
本论文是一篇音乐学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致谢,关于音乐理期刊编辑问题管窥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音乐学及学术期刊及音乐学术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音乐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音乐编辑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学科,涉及期刊、著作的编辑、出版,各类音像作品的编辑、传播和音乐节目制作等诸多领域,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的特征.文章针对我国音乐理论期刊现状,重点探讨了办刊各环节所应注意的问题.笔者认为,一份优秀的音乐理论刊物,应该做到以“创新精神”锻造特色期刊、以“问题意识”指导选题组稿、以“同行三审”严把学术质量、以“传播理念”组织编校出版.惟其如此,才能使音乐理论期刊真正成为推动音乐学术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
关 键 词:音乐编辑学;音乐期刊;特色办刊;选题组稿;同行三审;编辑原则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13)04003606
音乐编辑,是根据一定社会文化需求,对“音乐产品”(如录音、录像、乐谱、学术论文等)进行选择、鉴定、整理、加工、出版、发行,使其以完备形态呈现于受众的过程.音乐编辑的成果形式直接表现为音像制品、传媒节目、图书、期刊、报纸等载体,是音乐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音乐编辑学即对音乐编辑的对象、方法、目的、意义、历史与现状等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涉及期刊、著作的编辑、出版和各类音像作品的编辑、传播等诸多领域,具有较强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的特征.
早在1987年,四川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探索》第1期便列出“音乐编辑学”栏目,成为较早明确提出该学科建设的音乐理论期刊;1994年,西安音乐学院开设“音乐编辑学概论”课程;1997年,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再次发出“倡导音乐编辑学研究”倡议,对音乐编辑学的作用、意义和研究内容等问题作集中说明,并开辟专栏予以探讨.①2001年《中国音乐年鉴》刊发的蔡际洲先生综述《一个悄然兴起的研究领域——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音乐编辑学研究》,在系统梳理音乐编辑研究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该学科的定位,推动了这一新兴学科的完善发展.②
音乐学术论文,是音乐理论研究的重要“产品”形式之一.对其进行系统汇总、整理、编辑、出版等,是学术成果公之于众的重要形式,也是音乐编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音乐期刊的发展,如果从李叔同创刊于1906年的《音乐小杂志》算起,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期间由于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音乐理论期刊在社会文化的颠簸中艰难前行,但总体呈现出“涓涓细流汇江海”的发展趋势.③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各类音乐理论期刊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无论刊载论文数量、理论研究深度还是学术领域广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呈现出名副其实的“知识爆炸”局面.面对当下每年数以万计的音乐学论文流通量(包括撰写、答辩、投稿、发表等),音乐理论期刊如何在大学术环境中生存,进而以自身努力为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学术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是每位期刊编辑人员难以回避的问题.本文仅就音乐理论期刊编辑中涉及的期刊定位、选题组稿、论文评审、编校出版等问题,结合实例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期望能为期刊编辑工作提供参考.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
一、以“创新精神”锻造特色期刊
音乐理论期刊要想在学界拥有一定影响,得到大多数同仁的关注和认可,首要问题就是明确自身学术定位,创办出刊物的特色.当前全国十几家主要音乐理论刊物中,大凡做得比较好的,都有自身较为明确的定位和特色.例如,《音乐探索》对音乐教育理论的探讨(包括专业音乐教育和师范音乐教育、大中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对音乐文献学、西南地区民族音乐文化和王光祈学术成就等前沿问题的关照;《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和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艺术》依靠各自音乐学院的理论传统,对作曲技术理论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关注;《交响》依托地缘优势,长期对西安鼓乐和汉唐音乐文化的关注;《黄钟》对以曾侯乙墓乐器为代表的古乐器特性和荆楚音乐文化的挖掘;《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对岭南音乐文化的关照等.这些专题依托刊物各自学术资源和地缘优势而设,无形中为期刊的定位和特色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那么,一本音乐理论期刊又该如何明确学术定位,办出自身的理论特色呢?有学者曾将音乐学术期刊办刊特色的形成归纳为三方面影响:一是地域条件,二是学术氛围和环境条件,三是编辑者的思想主导和学术素养.④这一总结无疑为特色期刊的创办提供了可循之途.笔者认为,音乐理论期刊的定位和特色,直接取决于办刊者的学术理念和创新精神.集优秀音乐理论家和编辑家于一身的期刊负责人,如能充分依托主办单位的学术资源,在全面把握音乐学各领域现状的基础上,秉持学术研究的创新精神,敏锐抓住当前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力求使刊物对学术研究有所补益,期刊的定位与特色自然得到明确.我国卓越的出版家邹韬奋先生,对期刊特色与编辑工作创新精神之间的关系曾有如下论述:“最重要的是要有创造的精神.尾巴主义是成功的仇敌.刊物的内容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趋’,那是刊物的尾巴主义.这种尾巴主义的刊物便无所谓个性或特色;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要造成刊物的个性或特色,非有创造的精神不可.”⑤
如同学术论文必须要有创新观点一样,一份音乐学术期刊的创新精神,也是其在学界立足的根本,是系统整合包括自身传统、学术资源、地域文化等因素在内的核心力量.以创办于1985年的《中国音乐学》为例,该刊与其他兄弟刊物相比虽然创刊较晚,但却能够以其独特的个性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众多音乐理论期刊中的佼佼者,其中之因与办刊者清晰的学术定位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密不可分.诚如有学者所论:“在过去20年里,《中国音乐学》已成为许多学术事件的引航者,引发了一系列的学术争鸣和思想、观念的撞击,特别是在80年代以来的思想解放过程中,《中国音乐学》敢于把许多有争议的话题公开发表,为音乐学界学术思想的活跃提供了一个高起点、高质量的开放性平台,在保障知识分子的话语权、捍卫知识空间应有的独立性方面,彰显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为学术刊物摆脱旧有模式提供了例证.这恰恰是《中国音乐学》最突出的学术品格.”⑥如今,《中国音乐学》正以“全面展示老一辈学者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中青年理论家风采、为学术争鸣提供平台、积极开展与海外学界的交流、及时反映国内外学者最新研究动态”为建设目标,为繁荣我国音乐学术研究而努力.1930年,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指出:“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其未得预者,谓之不入流.此古今学术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⑦学者治学需要与时代学术“预流”,音乐理论期刊的定位同样如此,这是锻造刊物特色的重要前提.办刊者若对音乐学领域的新材料、新问题茫然无知,只知奉行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尾巴主义”,必将被时代潮流所抛弃.一位成熟的音乐理论家,除拥有扎实的学术基本功和优秀的创新才能之外,更需要对国内外音乐学术乃至整个民族音乐文化,拥有一种高远的志向和过人的识断,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在文化上有所建树.⑧音乐理论期刊要明确定位,成为中国音乐学术事业
音乐学方面有关论文范例,与音乐理期刊编辑问题管窥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