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艺术— 范文

通识教育类论文范文文献,与名校“公开课”现象对高校通识教育模式的相关论文格式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通识教育类论文格式模板,关于名校“公开课”现象对高校通识教育模式的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通识教育及信息化及互联网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通识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5;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避免重复开发同类教学资源.目前,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模式无论从课程目标还是课程内容设计上均反映出理念的保守和经验的不足.因此,在建设通识教育课程资源时,需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质量,大可不必盲目追求“多而全”,而要做到“少而精”,各高校可以结合本校自身的特点,将其最具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的课程共享.前面提到过,通识教育的内涵不应仅限于面向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还应面向全社会公民.以国外名校“公开课”现象为例,现在公开课的学习者大多是白领和大学生——知识分子在公开课学习中占的比例最大,这直接导致“知识沟”的扩大.“知识沟”这一理论假说由美国传播学家第奇诺(P.J.Tichenor)等人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而传播学者阿特维尔(Attewell)从较微观的角度出发,将数字鸿沟分为两个层面.他将计算机和互联网接入上存在的差距称为“第一道数字鸿沟”,即“接入沟”;将计算机和互联网使用上存在的差距称为“第二道数字鸿沟”,即“使用沟”.由此看来,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经济地位较好、网络使用方便的人比文化程度不高、经济地位较低、网络设备接入不方便的人观看公开课的可能性更大,学到的知识更多,视野更开阔.为了避免“知识沟”的继续扩大,国内高校在建立通识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时,要充分考虑文化程度不高、经济地位较低、网络设备接入不方便者这类群体,利用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技术手段,真正做到将通识教育资源面向全社会公开共享.

(3)通识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

通识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目的应是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而终身学习型社会则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对学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更持久、更全面,全社会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应对新的挑战.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名校“公开课”现象至少从以下两方面可以给我们高校的通识教育以启迪.

①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传统的高校教育以知识的传授为主,通识教育也不例外.很多学生反映,理工科教学照本宣科,人文社科教学应付了事,既没有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识,又没有增进学生人文素养的环境.与之对照的是,哈佛、耶鲁等名校的公开课堂、随性自然的主讲教授们,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构造出一个更符合大学精神的讲坛.


怎么写通识教育毕业论文
播放:32719次 评论:6660人

“如果必须选择杀死1人或者杀死5人,你会怎么选?”《公正,该如何做才好》的主讲人、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Sandel)以假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有关道德的辩驳.他每次提问时都会问学生的名字,并且会顺着学生的思路将讨论持续下去,让回答变成一种交流.这种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在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授课模式里虽然也有,但大多流于形式.

在《公正,该如何做才好》课程的最后,桑德尔教授说:“这门课程旨在唤醒你们永不停息的理性思考,探索路在何方.”这其实便是名校公开课的意义所在,提供另一种思维方式,填补我们在以往生活中的空白,提供一种远离标准牢笼、勇于质疑的精神.只有具备这样的精神,终身学习才不会沦为一句空话,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才有了可能.

②互动交流的教育氛围.目前我国高校传统的通识教育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学习与接纳知识的地位.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闭门造车的学习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终身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互动、交流与合作,才能达到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与共享.“教学相长”,这种互动本身就是一种新形式的学习.从名校公开课的授课过程中,我们不难感受到教与学过程的开放性与互动性.师生合作学习,互相激励;课堂上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环环相扣的设问、反问引发了学生思考的欲望、讨论的欲望及表达的欲望;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多元视角,多种选择,没有标准答案,教学始终处于动态的合作与交流状态.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学生自身的学习欲望被大大激发,这种良好的学习状态对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是大有裨益௚

关于名校“公开课”现象对高校通识教育模式的的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通识教育类论文范文文献
0;.


这篇论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yishu/040145769.html

5.结语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正在不断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十余年前由麻省理工学院牵头发起的全球性的公开课共享运动不但为传统教育,还为通识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名校“公开课”现象的剖析,对于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创建多样化、信息化的通识教育模式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也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通识教育.http://baike.baidu./view/628666..

[2]杨洲.高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教育探索,2011(11):59-60.

[3]吴新中.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冲突与融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10):285-287.

[4]张东辉.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研究——从组织文化的视角.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4):33-38.

[5]邓慧杰.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优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11.

[6]李万鹰.试论中国特色的高校通识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58-60.

[7]白鑫刚.新时期高校通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教育探索,2008(2):14-16.

[8]昌晓莉.论高校通识教育的课程改革与教学.中国成人教育,2008(16):25-26.

[9]安萍.论高校通识教育的性质与实施.教育学术月刊,2008(5):54-56.

[10]罗昌智.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历史与现状的双向反思.文教资料,2008(1):176-178.

1 2

通识教育类论文范文文献,与名校“公开课”现象对高校通识教育模式的相关论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资料:

体育类论文

高中美术论文

初中美术论文

体育专业手语

美术学年论文

竞技体育工作

音乐论文结语

小学生体育小论文

影视艺术论文

体育系毕业论文选题

名校“公开课”现象对高校通识教育模式的(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