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反思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相关论文查重软件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教学反思论文查重软件,关于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教学反思及中小学教师及教育实践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教学反思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起到了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作用,在此过程中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互结合、碰撞,都得到了发展.二、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进行深度、有效的教学反思确实具有极好的意义,但现实中我国中小学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和运用都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有的教师由于专业水平有限,对教学反思的理解存在偏差.
(一)不重视教学反思的作用.
许多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琐碎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关注的是具体课业、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往往忽视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忽视了对教学的反思.一部分教师迫于学校管理的要求和上级检查的压力而进行反思,然而心不甘、情不愿,将其当成一种额外附加的任务,违背了教学反思的自觉性;反思内容不全面、不系统,甚至出现臆造教学情境等现象;反思形式也往往是单一、古板的纸笔式反思,并且在撰写过程中如“八股文”一般套用固定的格式

关于教学反思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二)由认识偏差导致的教学反思缺乏有效性.
在教学反思方面,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除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之外,对其理解也存在着诸多偏差,由此导致他们的教学反思往往缺乏有效性.
1.偏差一:认为教学反思是一种独立自省活动
教学反思其实有许多种形式,可以是教师自己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省,也可以采取讨论、交流、对话等形式进行反思.中小学教师却往往将其片面地理解成是一种独立进行的自省活动,因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采取单一的独立反思的形式,缺少相互交流.这样就容易导致教师们各自闭门造车,好的经验教训不能相互分享,不仅不利于教师的共同进步,反而容易使教师形成思维定势,很难在教育教学上有突破和创新.
2.偏差二:将教学反思等同于检讨
很多教师将教学反思理解成一种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检讨的过程,因而总是以一种失败者、检讨者的身份来反思,其实这也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上文提到,教学反思是一种带有批判性的思考和分析,然而带有批判性的思考是强调教师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勇于承认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但是并不意味着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行为的完全否定,也不意味着只关注不足之处而忽视好的经验.将教学反思等同于检讨,极大地影响了教学反思的有效性:一方面只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忽视了成功的经验,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少犯错误,但是好的做法没有得到发扬,不利于教学创新和进步,不利于独特教学风格的形成,另一方面,教师总以失败者的姿态反思,使教师越反思越没有信心,不利于良好的职业心态的形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
3.偏差三:认为教学反思只是在教学过程之后的活动
舍恩将教学反思分为“行动中反思”和“行动后反思”,即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和教学过程后的反思.由于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反思是一种即时性的思考,这种反思的结果是增长实践性知识,而此种知识往往是缄默的,常常被忽视.然而正如医生的临床诊治经验对医生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样,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对教师的专业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许多教师想当然地以为教学反思都是在教学过程结束之后进行的,由于这一认识上的偏差,他们往往只注重在教学过程之后对一些既成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针对发生的教育情况进行及时反思和调控,这样总是“事后诸葛亮”,不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不利于教师提高灵活处理真实发生的复杂教育状况的能力.
4.偏差四:重“教”轻“学”,忽视家校共建等问题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过程,而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往往出于一种思维定势,单纯地偏重于思考分析教师“教”的行为,而忽视对学生思维习惯、接受能力、学习模式,以及取得的进步等方面的分析,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的体现.这样的做法不利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阶段调整教学行为,没有将教学过程看做是一种“教”和“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没把“教”和“学”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学生的发展情况和表现出来的行为并不是仅仅受教师“教”的影响,还受社会和家庭等因素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如果不一致,就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矛盾、困扰,而教师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家校共建”等问题的思考,孤立地分析自己的教育过程和教育行为,这样的教学反思片面、肤浅,对具体教育现象的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可能产生偏差,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教育问题.
5.偏差五:将教学反思等同于教育叙事或总结
教学反思并不是简单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进行回顾,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将真实的教育情形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思考,沉淀其中的经验教训,以此来促进教育活动更好地开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许多教师却恰恰忽视教学反思最精髓的价值,舍本而逐末,进行“流水账”式的反思,不能抓住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案例、主题和个案进行研究,也很少对一些教育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及其中包含的教育理论、教育规律进行深度思考,反而花费大部分精力用来回顾整个教育过程,这样的教学反思不仅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实际只是在浪费时间或者说这种所谓的“反思”根本就不能称之为教学反思.
三、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措施
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需要切合实际、多方配合,采取一定的措施,将以上教学反思方法灵活地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
(一)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反思习惯.
中小学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与学校的氛围有很大关系.如果学校管理模式僵化、死板,教师们就容易循规蹈矩、不思进取,形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产生职业倦怠.而如果学校形成民主、开放、和谐的氛围,给教师们减轻不必要的负担,并鼓励提出不同的想法,就有利于教师们自觉地反思自己和同事的教学,自由、大胆地互相审视、互相交流.在这种环境中,人人反思、时时反思也会自然而然成为一种氛围.
同时应该使中小学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促进更好地教学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进行教学反思的动机,使教学反思成为自身的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在此基础上,培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的思维品质,勤于反思,使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二)提高反思素养,加强沟通对话.
很多教师缺乏教育学理论知识作为进行教学反思的支撑.中小学教师应该掌握基本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再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从理论的高度去看待平实的教育现象,并在教学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反思能力,并且,在师范生、在职教师中都应该开展教学反思方面的专题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以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结合个性和教育实践选择合适的教学反思形式加以运用.
此外,中小学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有时候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要与专家学者、学生家长、其他教师加强合作,
关于教学反思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相关论文查重软件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