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艺术— 范文

音乐教育有关论文范文集,与《音乐教育》杂志相关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音乐教育有关论文范文,关于《音乐教育》杂志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音乐教育及音乐及小学音乐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音乐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98;小白菜》(北平民歌,章枚采录)、《十二步》(厦门民歌,李焕之采录)、《打骆驼》(江西修水民歌)、《十送》(江西修水民歌)、《桃竹树上开红花》(湖南平江民歌,均晏即曙采录)等.缪天瑞回忆说:“每期刊出后(指《音乐教育》),程先生(指程懋筠)都会很有兴味地拿来吟唱.他还要求乐队的演奏人员,如发现本地有好的民歌,要介绍给《音乐教育》连载.有一次,他听说当地工人‘打夯歌’唱得很好,就带我一起去听,学习工人们的演唱.”[28]

1937年南昌音教会组织全市抗日救亡音乐活动,《音乐教育》杂志于1937年底发行了最后一期“音乐教育情况专号”后停刊.在终刊号最后,音教会主任程懋筠与《音乐教育》杂志主编缪天瑞共同署名的一篇《写在终刊号之后》,总结了《音乐教育》杂志的历史,表达了被迫停刊的无奈和对日本列强入侵的愤恨,此后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离开南昌,开始了在偏远地区不断转移、颠沛流离的日子.

除了关注音乐启民、国乐改进、音乐教育、救亡音乐及禁止黎派音乐外,《音乐教育》杂志内还刊登了一些关于音乐译著文章,如:青柳善吾的《音乐教育论》、门马直卫《音乐解剖学》、Dr.Goetschius《曲调的转调及其他》、高野澍、曾葆的《音乐心理学概观》.

三、结论

《音乐教育》是中国音乐期刊出版史上十分重要的音乐期刊,1933至1937年间中国音乐界的主要思潮、重大事件在《音乐教育》中都有所反映,它是研究20世纪30年代中国音乐思潮的一份重要文献.杂志提供的音乐作品为20世纪30年代学校音乐教师提供了教材,刊登的音乐教育理论译著丰富了音乐教师的理论知识.同时刊物以开放的姿态和对中国音乐的全面考量,为音乐学者讨论音乐热点问题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这份杂志记录了音教会在战前的工作情况,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历史记录.

作者说明:1、本文是笔者博士论文《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研究1933-1946》中的一部分,较原文有所删减.在此感谢导师王安国教授对此部分内容的修改.2、本文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11E08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60087),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资助计划项目(项目号:SGB2009-35)阶段成果.

注释:

①根据《中国音乐书谱志》(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资料室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统计.

②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简称音教会)1933年成立于南昌,隶属于江西省教育厅,主任委员程懋筠.1938年因战争原因音教会向赣南等地转移,1944年因迁移困难,经费难以为继,在赣州解散.1946年1月音教会在南昌复建,同年政府实施政府紧缩案被裁撤.

③第一卷第4、5期,第6、7期,第8、9期,第五卷第9、10期,第11、12期为合刊.

④《小学音乐教育专号》(1934年第1期),《中国音乐问题专号》(1934年第8期),《乐曲创作专号》(1935年第1期),《特大号·全国音乐总动员》(1936年第1期),《救亡歌曲特辑》(1936年第11期),《苏联音乐专号》(1937年第7期)《音乐教学情况专号》(1937年第11、12期).

⑤关于《音乐教育》杂志的相关研究有国华著《缪天瑞与<音乐教育>》(《中国音乐学》2005年第2期)及缪天瑞著《纪念程懋筠先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缪天瑞与<音乐教育>》主要以主编缪天瑞为中心对《音乐教育》杂志进行研究;《纪念程懋筠先生》一文中也涉及《音乐教育》杂志的内容,但主要以追忆程懋筠为主要视角.这两篇文章都是从纪念某个人的角度对《音乐教育》进行研究,缺乏对杂志本身的研究.

⑥2009年缪天瑞先生在与笔者的通信中讲到《音乐教育》杂志的发行量大约是一千多份.

⑦根据《广告价目》(《音乐教育》1935年第9期)制作.

⑧钱君匋(1906-1998)书画家、装帧艺术家.1907年出生于浙江桐乡.1923年考入上海艺术师范学校师从于丰子恺、吴梦非、刘质平学习美术和音乐.1926年钱君匋进入浙江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期间与沈秉廉、邱望湘、陈孝恭等人组织“春蜂乐会”,在《新女性》上发表抒情歌曲,反对封建礼教,倡导男女平等、恋爱自由.1927年钱君匋来到上海开明书店任音乐美术书籍编辑兼装帧设计,曾为茅盾主编的《小说月刊》、叶圣陶主编的《妇女杂志》、周予同主编的《教育杂志》、杨贤江主编的《学生杂志》画封面、题头、尾花.为鲁迅译文《艺术论》、《十月》、《死魂灵》等作书画,深得鲁迅奖掖.

⑨冯长春将以音乐为工具进行思想启蒙与锻造新的国民性的思潮称之为“音乐启民思潮”.他认为音乐启民思潮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人们对音乐社会功能的重视与强调,学堂乐歌既是这种思潮的产物,也被这种思潮赋予了沉重的历史大任.由于音乐对改造国民性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学校更是塑造新民的重要场所,音乐教育也就成为担负改良社会、塑造新民之重大使命的最佳选择对象.参见冯长春著《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思潮研究》博士论文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⑩安德鲁·琼斯(AndrewF.Jones)认为“五四”运动的知识分子和左翼音乐家,都将音乐构想成一门进行“社会控制”和“政治动员”的“技术”,在头脑里藏着文化达尔文主义图形的音乐改良派的心里,中国音乐是落后但又闲置的一门自强救国的技术,亟需大力翻新一番.

B11“五四”后在西乐思潮的冲击下,出现了一股寻求国乐发展弘扬民族音乐的思潮,即国乐改进思潮.在这个思潮的影响下,全国出现了许多以研究和弘扬国乐为宗旨的国乐社团,仅上海市就有近30家具有影响的国乐社团,对国乐研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参考文献]

[1]缪天瑞《写在读者意见之后》,《音乐教育》,1937(1):97.

[2]《本刊广告价目表》,《音乐教育》,1933(1),封底.

[3]缪天瑞《编后》,《音乐教育》,1934(8):96.

[4]唐学咏《音乐的社会作用》,《音乐教育》,1933(4-5):25.

[5]艺轻《音乐救国》,《音乐教育》,1933(8-9):115.

[6]沈隐痕《由音乐艺术谈到社会文化》,《音乐教育》,1933(8-9):117.

[7]青主《音乐当作服务的艺术》,《音乐教育》,1934(4):9.

[8]章枚《歌唱艺术的复兴》,《音乐教育》,1937(4):12.

[9]安德鲁·琼斯(AndrewF.Jones)《留声中国——摩登音乐文化的形成》,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4:62-69.

[10]程懋筠《女性与音乐》,《音乐教育》1934(5):23.

[11]可参见冯长春《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思潮研究》,博士论文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142-144.

[12]青主《我亦来谈谈所谓国乐问题》,《音乐教育》1934(8):13.

[13]陈洪《国乐的定义》,《音乐教育》1934(1

1 2 3 4 5 6

音乐教育有关论文范文集,与《音乐教育》杂志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非竞技体育

音乐论文网

乒乓球体育课论文

艺术本科毕业论文

体育论文2000字

体育期刊投稿邮箱

体育类论文

幼儿园舞蹈论文

现代竞技体育

在职艺术硕士真题

《音乐教育》杂志(5)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