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异地高考类论文范本,与异地高考其利弊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异地高考类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异地高考其利弊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异地高考及教育公平及经济发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异地高考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显得既合时宜又具积极意义.山东省率先公布了《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规定2014年起山东允许非户籍考生就地高考;安徽省规定高考无户籍门槛只要高中完整学籍;北京、上海规定综合考虑外来务工者在本地的职业情况与其随迁子女的就读年限;广东省则规定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等6项条件.尽管最具争议的北上广地区的异地高考政策没有太大突破,但不再单纯凭户籍排挤外地考生使得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有了更多的机会和保障,高考改革中户籍制度的“藩篱”将逐&
关于异地高考类论文范本
(三)异地高考利于解决社会问题
常态化的异地高考能发挥协调社会各方权益、解决社会问题的作用.
1.保证了外来务工人员的稳定.异地高考的顺利实现能为很多外来人口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并为他们争取享受与流入地学生同等的教育权利提供政策保障,减少其流动性,保证用工资源的稳定.
2.缓解了农村留守学生增多的问题.有助于改变学生在就学地与原户籍、学籍地之间的繁琐的转出转入,减少了学生的流动性,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多的归宿感,减少了留守学生,增强了社会的稳定性.
3.减少了区域性受教育和录取方面的特权导致的社会不公.对于务工人员流入地而言,能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和更高质量的人才,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稳定社会秩序,并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四、异地高考的弊端与对策
(一)异地高考导致教育资源争夺问题及对策
随迁子女在异地入学和参加高考势必牵涉到与本地学生争夺教育资源的问题.教育资源尽管具有可再生性,但一定时期内要保证教育资源的持续扩大利用是有难度的.随着各省市异地高考政策的逐步放开,教育资源不足势必成为人口流入大省必须面对的问题,无法保证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能够持续满足需求.
首先,异地高考要与高考制度改革、教育资源分配改革相结合,改善落后地区的教育条件,通过调整与改革分配方式,建立弹性的招生机制,适当增加人口流出地的招生指标,防止更多的随迁子女流出;其次,国家应加大对西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引导农民工回乡服务,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将更多群众留在“本土”;最后,加大人口流入大省的教育投入和师资储备,防止因外地考生流入而造成短期内教育资源不足[8].
(二)异地高考引发的社会承载力问题及对策
异地高考的推进会使得越来越多人口流入高考政策优惠地区,过多的人口流入必然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比如环境、交通,卫生医疗、就业、社会矛盾,等等.
政府应通过开源和节流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增强公民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流入人口应尽快适应当地生活环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爱护环境,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当地民众不应该歧视流动人口,提高自身素养,与流动人口团结合作,共同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贡献.
(三)异地高考催生新限制标准及避免措施
流入地政府为更好地维护本地居民的权利,不得不在异地高考政策上采取“堵”的措施.从发达地区公布的异地高考政策来看,很难有外来务工人员符合要求.因此,随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异地高考可能迫使流入地省市“开辟新道路”、采取新的限制标准,阻挡随迁子女分享当地教育资源.
为避免这一“悲剧”的发生,国家一方面应当为各省市制定随迁子女高考方案规定最低标准,在此基础上引导各省市结合本地实际,适度放开异地高考,切实保障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考试的权利,又兼顾当地家庭原本享有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任意制定新限制标准的部门严加惩处.当地政府应深刻认识到务工人员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在接纳他们的同时,接纳他们的子女,本着“公平接受教育”的原则,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保障随迁子女顺利参加高考[9].
总之,异地高考是大势所趋,虽然困难重重,但不能一蹴而就.只要认真分析其利弊,合理处理好各方面关系,那么异地高考对社会,对个人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金海,朱思鹤.从异地高考谈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07).
[2]蒋洪池,梁燕,彭元珍.我国实现“异地高考”的阻力分析与消解策略[J].高教探索,2013(01).
[3]刘典.古代违反户籍法的“高考移民”[J].法律与生活,2012(18).
[4]姜世健.高考移民现象的成因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17).
[5]张燕妮,张国磊.我国现行异地高考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03).
[6]谢宝富.“异地高考”政策深层问题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3).
[7]杨东萱,李丹.从“异地高考”看教育公平[J].中外企业家,2013(03).
[8]翟月玲.“异地高考”的根源、理念探究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2(07).
[9]陈斌.异地高考的利益博弈、困境分析与对策建议[J].教育与考试,2012(03).
关于异地高考类论文范本,与异地高考其利弊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