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育相关论文范例,与加强师德教育的现实路径相关发表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师德教育相关发表论文,关于加强师德教育的现实路径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师德教育及师德建设及伦理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师德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未必有德性伦理;由德性伦理可以形塑起教师职业伦理,而由教师职业伦理却不足以形塑起德性伦理.具有德性伦理者一定是好人,但仅有教师职业伦理者不一定是好教师.因为如果一个教师的职业伦理没问题,但他的德性伦理却不怎么样,他此时会是好教师,彼时不一定会是好教师,最终不会是好教师.因为他的德性伦理不怎么样会导致“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人只有首先成为一个好人,他或她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德性伦理与教师职业伦理的这种关系,反其道而论之也是成立的,即一个人师德好,其德性伦理一定好,至少其德性伦理不错,如他或她在家里作为父母是好父母、作为儿女是好儿女,在社会上是好公民;而师德不好,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其德性伦理有问题.既然德性伦理比教师职业伦理重要,那么,为加强师德建设,对教师的评价就应更加注重考评教师的德性伦理,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选拔教师环节应更加注重选拔德性伦理更好者.如果教师严重缺乏德性伦理教育的基础,教师职前教育和继续教育都严重忽视德性伦理教育,都忽视德性伦理的塑造,那么就很难甄选出更多的德性伦理更好者.“应试教育”下,学校注重的是学生应试知识的掌握,而不重视德育.结果,一些升入大学包括师范院校的学生高分低德,甚至是高分缺德.在教师职前培养阶段,没有针对中小学教育的不足做相应的弥补,将主要目标定位于如何使学生成才.它注重的是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它既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德性伦理教育,甚至连教师职业伦理教育也不重视.这就使得学生德性伦理不足,缺乏做好人的意识,也不知如何做好人.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职前培养的情形差不多.相对于师德教育而言,它更加重视学科知识、教学方法、技能、教科研培训;相对于德性伦理教育而言,它更加注重的是教师职业伦理教育.在如此师德教育下,师德好有多大可能呢?教师的德性伦理和职业伦理的成长都是过程性的,即教师德性伦理和职业伦理是一个人在成为教师后,在不断薰修、历炼的过程中形成的.但有谁能说教师教育的德性伦理、职业伦理教育甚至中小学阶段的德育不重要呢?!教师教育中的德性伦理、职业伦理教育和中小学阶段的德育是成就师德的基础.因而改进师德,整个学校教育应较以往更加重视德育,教师教育应在重视教师职业伦理教育的同时,较以往更加重视德性伦理教育,与此同时,整个社会应营造肯认、“点赞”德性伦理或美德(包括教师美德)的环境,因为“如果缺乏一个认同并褒奖美德的环境,个人的美德可能会逐渐消退,甚至带来自我挫败等”[3]
三、师德教育相对于倡导教师学习
师德榜样做好事而言,提高教师自我修养使其不做坏事更为迫切
做好事是善,不做坏事也是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不做坏事没有增恶,因而不做坏事是守善,属消极的善.做好事往往意味着付出,所以一个人做好事是不易的.其实,不做坏事也是不易的.我们都说一辈子做好事难,其实,一辈子不做坏事也难.因为不做坏事,尤其是一辈子不做坏事,需要强大的抗诱意志,需要做种种艰难的抵抗.人性的自利性、人生的不利境遇、生活环境的胁迫,加上缺乏外在的监督使人易于做坏事,“心理学研究早就发现,人在暗室里或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比在光天化日下更容易做坏事”[1].能做到自持、自重、洁身自好或不做坏事是不容易的,它与做好事一样也是难能可贵的.所以,以做好事和不做坏事作为人生信条者都是值得褒扬的,做好事和不做坏事都是人性光辉的闪耀.就道德建设而言,重视做好事而小觑不做坏事是片面的.
相对于做好事,不做坏事是不显眼的,更谈不上耀眼.它质朴、平淡,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但它却很重要:首先,不做坏事就是做好事,不做坏事等于做好事;而做好事,所谓好事不一定都是好事,有时却是坏事.其次,就良善社会、良善生活而言,鼓励人们做好事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人们能够普遍不做坏事,或Ň
师德教育相关论文范例
所以,就社会道德建设而言,要求人们不做坏事比倡导人们做好事更有意义.就师德建设而言,也是如此.一名教师没有做好事,但他也不做坏事,他就是好教师,因为他守善;既不做坏事、又真正做好事的教师,是教师中的德勋者,是众师学习的榜样.进行师德建设,倡导教师向不仅不做坏事、还真正做好事的师德榜样学习,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但就目前的师德建设而言,要求教师不做坏事可能比倡导教师学习师德榜样还要重要.当师德尚好时,倡导教师学习师德榜样而做好事与倡导教师不做坏事,很难说孰重孰轻;但在师德变坏时,进行师德教育,要求教师不做坏事远比倡导教师学习榜样做好事紧迫.“等相比之下,消除令人痛苦的恶(羞辱)要远比创造让人愉悦的善(荣誉)更为紧迫.”[4]对教师不做坏事更为紧迫的要求,是教师如果不能做到诲人不倦,但绝不能“毁人不倦”;不能做到引领学生追求自由,但绝不能扼杀学生的已有自由;不能做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但绝不能做泯灭学生个性的事;不能做到无差别、平等地关照每位学生,但绝不能有意歧视学生;不能做到使学生人格更健全,但决不能侵害学生的人身和人格权益;不能做到“布施”学生,但绝不能索要家长的财物;不能做到在学生面前说真话,但绝不能讲假话;不能做真君子,但绝不能做自甘堕落的“真小人”等我们肯定会做错事,有时也难免做傻事,但坚决不做坏事.
以不做坏事为目标的师德建设要求教师能够进行生命自省式的“求诸己”,即能诉诸于我们人性中的良知,或者说能够致良知.致良知即能将“刻印在人心上的律法”推广扩充至包括“暗室”在内的事事物物,能依凭神圣的良知做人、做事.一个人之所以做坏事,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良知蒙尘太厚.当良知蒙尘太厚,其做人、做事也就可能不再本分,也就可能做坏事.所以拭去良知的尘污,揭去关锁良知的束盖,确保良知不致涣散、溃灭,并努力保持它在胸中“燃烧”不止,是不做坏事的前提.而要使良知“燃烧”不止,就必须敬畏良知.为维护我们对良知的敬畏,我们须抵抗导致良知迷失的不良环境.我们虽然不能做完全的抵抗,但能够作“有限的抵抗”“量化的抵抗”也是值得肯定的.
奥地利伦理学家乌克提茨认为,要避免人的双重道德现象对社会和他人的危害,应“提防那些过于大声、过于频繁地向别人和公众呼吁道德,并过于公开地表示自己过着恪守道德原则的生活的人”[5].以上所论绝不意味着笔者在此要向世人表示自己是不折不扣地恪守道德原则的人,绝不意味着自己是一个道德圣洁者.其实,以上所论与其说是与自己的德行无涉的对师德教育的倡导,不如说是作为一名教师意欲做一个道德上诚实人的自白和希冀自己的师德更好的一种警示,一定程度上不如说是对自己师德的检讨.
参考文献:
[1]徐贲.让对话明亮起来[EB/OL].[2014-04-02].http://.aisixiang./data/73583..
[2]龚天平.德性伦理与企业伦理[J].武汉大学学报,2009(4):86-92.
[3]所罗门.伦理与卓越―商业中的合作与诚信[M].罗汉,黄悦,谭,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19-320.
[4]周濂.正派社会与正派的人[EB/OL].[2014-02-15].http://.ai
师德教育相关论文范例,与加强师德教育的现实路径相关发表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