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类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德奥音乐学的传道者相关论文答辩
本论文是一篇音乐学类有关论文答辩,关于德奥音乐学的传道者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音乐学及音乐美学及音乐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音乐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刘经树,1952年出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本科,1983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讲师.1989年赴德国波鸿卢尔大学进修,1991年转科隆大学音乐学系攻读博士课程.1998年以优异成绩通过音乐学、英语学、汉学三个专业的考试并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后,随家人移居加拿大多伦多定居.1999年起,在多伦多湖滨音乐学院任教,教授西方音乐史、皇家音乐学院音乐史考级等课程.2005年起,任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1月至7月,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音乐学系当访问学者.先后发表了数十篇音乐学论著及论文.专著有《简明西方音乐史》、《理查施特劳斯――浪漫主义的巨匠》、《音乐术语学概要》、《什么是西方音乐史学》(印行中)等,译著有《西方音乐》、《枝繁叶茂――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译稿《19世纪音乐结构史》、《浪漫主义和声及其在<特里斯坦>中的危机》等.
音乐时空:您是怎样走上音乐学研究道路的?
刘经树教授:1978年初,于润洋、何乾三两位老师去上海考区为音乐学系招生,我作为恢复高考后中央音乐学院第一届音乐学本科生被录取.
音乐时空:您的学士论文《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唯意志论哲学内涵》,本科阶段就选择这样深奥的哲学课题进行论述困难一定很大吧?
刘经树教授:这个课题涉及我们通常说音乐学分析的“两张皮”:第一“张”指的是音乐本体,也就是和声、曲式分析方面;第二“张”指深层分析,包括社会思潮、作曲家个人经历,怎么把这两张皮贴切地用于一位作曲家身上,还有一定难度.现在看来,当时并未在真正意义上完成这个题目.
音乐时空:您是于润洋先生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在您探索音乐学的过程中,于老师给您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
刘经树教授:于老师治学严谨,做学问的态度认真.首先从资料研究出发,这是音乐史研究的出发点.其次对研究实事求是,不追求任何浮夸的东西.这些直到现在仍指导着我的学术研究.
音乐时空:您的硕士课题《炽热的宣泄与静穆的象征――瓦格纳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德彪西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的比较研究》仍是以德国作曲家瓦格纳作为主题,二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吗?
刘经树教授:硕士课题是本科阶段论文的延续.研究重点还是瓦格纳的乐剧,德彪西的歌剧只是进行比较研究的参照物,涉及较少.
音乐时空:您在上世纪80年代末,赴德国波鸿鲁尔大学进修,研究德国歌剧,是否可以理解为您对瓦格纳研究的延续?
刘经树教授:国家公派进修只限一年.鲁尔大学有研究瓦格纳的专家布莱格(WernerBreig)教授,所以我选择继续对德国歌剧、瓦格纳的研究.
音乐时空:您在波鸿鲁尔大学访学一年后,直接进入科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中有什么原因吗?
刘经树教授:我第二年向当时国家教委申请转为在科隆大学攻读哲学博士,获得批准,为期五年,经济上是自费的.攻博最后两年,我获得德国天主教学术交流中心(KAAD)的奖学金.
音乐时空:在德国攻读音乐学专业的博士学位与国内有何不同?
刘经树教授:德国有精神科学的历史与传统.这个概念不同于中文的人文科学,也不同于英语的社会科学.在德国,攻读精神科学专业学位需要学习三个专业,所有专业研讨课论文必须用德语撰写,获得必修学分后,才有资格撰写博士论文.我选择了音乐学、汉学和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共修了10门课学分,直至博士论文通过答辩,足足花费了七年时间.近年来,德国大学陆续改革教育制度,废弃了精神科学三个专业的死规矩,允许学生选择一个或“一个半”专业的学制.
这篇论文来源:http://www.sxsky.net/yishu/04039041.html
音乐时空: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德国大学的教学体系?
刘经树教授:德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获哲学硕士学位,故本科学制以中期考试(Zwischenprüfung)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基础学习阶段(Grundstudium),课程包括各种专业基础讲座课、练习(改题)、初级研讨课(Proseminar),相当于其他国家的本科学习阶段.通过中期考试后,学生进入第二阶段为主要学习阶段(Hauptstudium),课程以高级研讨课(Hauptseminar)为主,相当于其他国家的硕士研究生阶段,还要撰写毕业论文.通过答辩后,大学毕业生获哲学硕士学位.近年来,德国一些大学开始引进学士学位,可以不参加中期考试毕业.
音乐时空:什么是研讨课?
刘经树教授:国内大学授课大都采用讲座课形式,教师从头讲到尾,像是“灌鸭式教学”.这种授课方式优点是,把教师所知关于这门课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适于在本科前两年正确地打下课程的专业基础,学生能尽最大可能避免走弯路.它的缺点是不利调动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动性,总是只能跟在课本知识、老师讲授后面,欧美大学的研讨课弥补了讲座课的缺陷.教师、学生一起站在研讨课讲台上,每一门研讨课选择一个专业题目.头两次课由教师讲授,提供给学生有关这个题目迄今研究进展、参考文献.同时,教师公布第三次课以后每周课的内容,学生最迟于第四周选择自己想作课堂报告(Referent,就课题的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日期.届时,学生、教师对报告提出问题和意见,作报告的学生期末提交一篇学期论文作为修毕成绩.研讨课的最大优势在于,首先相当于每一位选课学生对课题某个问题作了研究,其次,教师对课堂报告的辅导同时也是给全班同学上课,每一位选课学生都能从课堂报告的教学辅导中受益,教学效率是个别辅导课的数十倍.初级研讨课与高级研讨课的差别在于选题的难度和课堂报告的篇幅.如上所述,初级研讨课仅限本科一、二年级学生,课堂报告限每人15分钟;高级研讨课适于本科三年级以上学生及研究生,课堂报告每人30―60分钟不等.研究生高级研讨课相当于学位论文的阶段汇报.我从2005年回国任教后,先后开设了十几门研讨课,课题涉及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等领域――《音乐术语学》、《19世纪音乐结构史》(专业课或共同课)、《18世纪音乐》、《20世纪音乐》、《瓦格纳的音乐戏剧》、《贝多芬的音乐思维研究》、《独立音乐观念》、《什么是音乐?》、《音乐文本研究》、《系统音乐学导论》(上、下)、《音乐史编纂学导论》、《声乐作品文献选读》、《德语音乐文献选读》等.这些课程都采用德语音乐学文献的内容.我认为,普及研讨课能使国内大学教学尽早摆脱私塾式教学体制,追赶国际上通行的教学理念.音乐时空:您最终选择《道家音乐思想及其对古琴音乐的影响》作为博士论文课题,这令人十分意外.
刘经树教授:德国的博士论文有规定,开题前需要查阅音乐工具书――
音乐学类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音乐时空:您在德国学习的音乐学方法是怎样与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接轨的?
刘经树教授:主要采用音乐美学的阐释学,中文叫作训诂学,就把别人的话加以阐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美学、音乐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阐释需要建立自己的理论系统,绝非将别人的原话拿来进行简单的改写、转述.
音乐时空:您在博士论文完成后,研究重点又回到西方音乐学,这又是出于何种原因?
刘经树教授:这是由于我在加拿大多伦多湖滨音乐学院教授皇家音乐史考级等课程的教学需要.
音乐时空:加拿大的音乐史教学与国内音乐学院是否存在不同?
刘经树教授:
音乐学类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德奥音乐学的传道者相关论文答辩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