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类有关论文例文,与《我在伊朗长大》政治题材动画创作方法相关论文查重
本论文是一篇政治类有关论文查重,关于《我在伊朗长大》政治题材动画创作方法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政治类及题材及政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政治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法国政治题材动画片《我在伊朗长大》,将伊朗残酷的战争与严苛的社会环境都融化在一个小姑娘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从中我们应当反思,为何中国历史上的政治题材动画犹如昙花一现,为何当代中国鲜有政治题材动画问世,是题材问题还是创作问题?对比后我们得出推论,题材不应拘泥于形式,政治题材的动画片非常具有潜力,但要做到“以人为本”,只有将目光关注于人的矛盾、人的发展,从个人折射社会,才能唤回政治题材动画的生命力.
[关 键 词]《我在伊朗长大》;政治题材动画;以人为本
任何艺术的题材都应是开放的,美术可以表现山水的悠远,也可以表现战争的残酷;音乐可以表现清晨的静谧,也可以表现命运的悲壮;电影可以表现爱情的甜蜜,也可以表现法制的严肃.动画也一样,动画不是小孩子的专属,它是一个开放的形式,可容纳任何题材,当然也包括政治.当法国动画片《我在伊朗长大》走入人们视野时,就以厚重的历史背景,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立的政治态度,获得了一片赞誉.它有力地证明了政治题材同样可以在动画中扎根,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我在伊朗长大》的成功也带来一种反思,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政治题材动画犹如昙花一现,为何当代中国鲜有政治题材动画片问世,为何《我从伊朗长大》能够获得奥斯卡的垂青?我们应该审视自身,眼望世界,并最终找到答案.我们认为,政治题材的动画片有存在的沃土,前提是创作立意点的选择.“以人为本”将成为此类动画片生机勃勃并最终影响到全人类的关键之所在.
一、一部片子
(一)基本信息
作者:女插画家MarjaneSatrapi,1969年生于伊朗.2001年出版自传漫画《我在伊朗长大》,横扫各国漫画大奖,包括:“2004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漫画奖”“2002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年度最佳漫画奖”,有十五国译本,全球销售二十万余册.2007年改编为电影,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并入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
(二)剧情梗概
《我在伊朗长大》就改编自MarjaneSatrapi的同名漫画,以自传的形式讲述了作者的成长经历,反映了伊朗的社会变迁.
1979年,伊朗发起伊斯兰革命,社会动荡不安,革命的失败更使伊朗失去民主的希望,人民苦不堪言.九岁的Marjane早熟、敏感,她聪明地瞒过官方爪牙,迷上了西方朋克乐队和流行音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两伊战争爆发后,14岁的Marjane被父母送到奥地利上学.在那里,Marjane身为伊朗人,遭遇了歧视与自卑困扰.最终她克服了心理障碍,赢得大家认可.但爱情的伤痛和对家乡的思念,使她回到父母身边,此时的伊朗身处战火,宗教对妇女的限制越发严苛,Marjane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法国,去追求一个光明的未来.[1]
(三)观感
整部片子用八个字可以概括:以情感人,以小见大.
1浓浓家庭温情.在片中,父母对Marjane的宠爱无处不在,Marjane外出留学时,父母等的焦虑,接起时的激动,中碎碎的嘱咐,一如每个中国家长对远在他乡孩子的浓浓牵挂.同时,Marjane的奶奶是片中的灵魂人物,她坚强独立,有幽默感,她谆谆教导小Marjane永远保持自尊、忠于自我.也会在Marjane陷害了无辜的人时,一改往日慈祥冲她大喊大叫,她让Marjane最终成长为一个善良与独立的人.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政治类的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大学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59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技巧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技巧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2女孩的成长故事.片中小女孩Marjane从天真无邪的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女性,经历了阵痛与迷茫.在很多人的生活中,都可能会遭遇像Marjane一样奔赴异乡、失恋、放弃自我、离婚、忠于自我、追求自由的人生经历.人不怕遭遇挫折,重要的是挫折之后的成长.Marjane的成长故事给了我们力量和勇气.
3从细节展现战争之残酷.这是一部大时代的小人物的故事.小小年纪的Marjane亲身经历了反对皇帝暴政的革命运动被血腥镇压;大伯被逮捕和处决;两伊战争使国家满目疮痍等这些都在生活的细节中一点点展现.
4、浓烈的爱国情感.因政府的高压统治,伊朗人生活痛苦,但仍然体现出撼动人心的民族精神.Marjane留学时因自卑,说自己是法国人,却受到了灵魂长时间折磨,最终有一天她大声的承认自己是伊朗人,并且回到了自己热爱的国家.片中,伊朗人民在高压的政治环境和残酷的战争中,仍然相信自己的国家会越来越好,让人肃然起敬.
这篇论文出处:http://www.sxsky.net/yishu/04072119.html
二、一个反思
面对《我在伊朗长大》的成功,我们应该反思――中国历史上不乏政治题材的动画片,尤其是在抗战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但比起脍炙人口的《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影片,它们仅仅昙花一现.是题材本身的缘故吗?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中国历史上不乏政治题材动画片
1.抗战时期的动画.这时的动画多以“抵制日货,救亡图存”为内容,如《同胞速醒》《精诚团结》《勿忘国耻》等;还有以反帝反封建为题材的宣传片如《狗侦探》《民族痛史》等.如《精诚团结》为1932年万氏兄弟导演.“影片中出现一条头上写着‘日帝’的大虫,正在蚕食一张桑叶的东北角,桑叶上标有‘中华民国’字样.一群中国民众扛着铁锹,齐心协力地用土把被吃掉的东北角填盖上,这时画面上重复出现了‘精诚团结’的标语.[2]38
2.“文革”时期的动画.“文革”是中国动画的特殊时段,艺术形式的单一与政治倾向的疯狂,使这段时间的动画片追求思想内容上的“绝无差错”与“三突出”原则.主要影片有《放学以后》《渡口》《起航》等,但今天我们很难看到这些影片,只能从文字中看到一些端倪.“《放学以后》描述了红小兵李国华同教唱坏儿歌的坏人进行斗争的故事.影片把儿童放学后唱儿歌的题材加以深化,告诉小观众‘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2]104
(二)中国当代鲜有政治题材动画片中国当代的动画片很少以选择政治类题材,影院长篇多以神话故事、历史传说改编为主,如《宝莲灯》《马兰花》等.个人独立短片大都以个人经历、打斗场景为主.如《功夫兔与菜包狗》《吃早饭啦》《抢狮头》
政治类有关论文例文
这种现象的出现能够从动画创作者本身找到原因.老一代的动画创作者因为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连《牧笛》《金色的海螺》这样经典的动画片都被冠以“阶级调和论”等罪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们在今后的动画片创作中不想谈政治,也不敢谈政治;而新生代动画创作者们,很多人从小把政治当做学习任务完成,而不是天然的向往和关心,他们从心底对政治题材不敏感,更不用谈进行艺术创作了.
三、一个分析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中国政治题材动画片与《我在伊朗长大》,在创作的立意点上有很大不同.
(一
政治类有关论文例文,与《我在伊朗长大》政治题材动画创作方法相关论文查重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