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艺术— 范文

图书馆相关论文范文集,与中国图书馆学近代化演进相关论文查重软件

本论文是一篇图书馆相关论文查重软件,关于中国图书馆学近代化演进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图书馆及图书馆学及图书馆管理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图书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340;《藏书纪要》等,阐述了藏书的采集、分类、编目、流通、版刻、使用等问题.章学诚通过总结刘向、刘歆、班固、郑樵等校雠学家的理论和方法,撰写了集古之大成的《校雠通义》.校雠学说从《别录》《七略》的肇始,到《通志·校雠略》的发展,再到《校雠通义》的光大,形成了系列的文献整理理论.正如清代学者朱一新所言:“刘中垒父子成七略一书,为后世校雠之祖等惟郑渔仲章实斋能窥斯旨,商榷学术,洞彻源流.”[5]

北宋程俱的《麟台故事》是我国第一部深刻论述图书馆的建制、业务与管理的专书,全面地记录了北宋馆阁制度,详细地阐述了国家图书馆的职能、馆舍、馆员及其藏书的购求、整理、典藏、使用等.明代邱濬撰《论图籍之储》与《访求遗书疏》,主张增设图书馆、加强藏书建设、改进购书方法与制定图书馆规章等,譬如提出:“富余之书,各分一本送两京国子监典籍厅收掌”,“贮藏而有异所,永无疏失之虞”,“馆阁职清务简,不预他务,宜委之校雠勘正.有不究心者,坐以旷官之罪”[6].明末胡应麟著《经籍会通》,第一次全面地研究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考察历代图书的收藏与聚散情况,探讨藏书功用、书目类例与分类方法等问题.胡氏初步确立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研究的基本格局,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意义,为后世研究图书事业史作出了开创之功[7].清代周永年的《儒藏说》阐述了至今仍然熠熠生辉的图书馆学思想,如“公藏公用”、“藏书流布”、主题整序法、编制联合书目等[8].显然,我国古代学者在藏书管理实践中系统地总结了“图书馆”的工作经验,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图书馆学学术思想.这些理论成果曾经一度领先世界,即使相对于西方文艺复兴后的图书馆管理思想乃至后来的图书馆学“整理论”与“管理论”而言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1.3古代校雠学说的体系

“校雠学”亦称“流略之学”,原意指研究“九流”、“七略”的学问.最初的“广义校雠”主要阐述文献作用、书目作用、书目分类、书目方法等问题,通常散见于各书目之序等文献中.《周礼》和《史记》等著作涉及有关图书的访求、分类、编目、典藏等问题,反映了古代图书馆工作的经验.《别录》与《七略》的问世标志着校雠学已经诞生,当时的文献整理包括校勘、辨别、分类、编目等步骤.郑樵的《通志·校雠略》共21论69篇,系统地阐述了类例(分类原理)、著录范围、著录方法和类书、解题四大方面[9].有学者提出:郑樵目录学思想由求书、校书及分编三个前后相衔接的阶段组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开放性体系;这三个阶段又分别与辑佚学、校勘学和目录学紧密相关[10].《通志·校雠略》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阐释校雠学说的理论著作,其在古代图书馆学理论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章学诚特别推崇郑樵的“校雠”思想,所著《校雠通义》详细地阐述了校雠学的起源、目的、任务与流变,明确地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校雠学理论.章氏指出校雠学的目的和任务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推阐大义”、“宣明大道”,并针对校雠学之目录、校勘、版本等三大内容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在分类著录上,特别强调“序录”的重要性,提出互著与别裁、辨嫌名与著残逸、编韵编和制索引等具体方法;在校勘方法上,提出系统的“校勘条理”,强调校勘必须持有的态度和方法;在版本方面,提出广储副本、采辑补缀、书掌于官等观点[11].毋庸置疑,《校雠通义》是继《通志·校雠略》之后最重要的一部校雠学理论著作,它进一步开拓了校雠学说的研究领域.

图书整理是图书馆藏书组织的重要环节,也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基本要求;图书目录是图书馆藏书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读书治学的基本途径.在长期的图书治理活动之中,校雠学研究的范围与深度不断拓展.我国古代图书馆知识体系被称为校雠学,主要由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组成,一般以图书为研究对象.从西汉至隋唐五代,图书依靠抄写,流传不畅且屡有散亡,校雠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撮旨意、叙作者、定是非、考存亡、分类例、明源流等,代表作有《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等.宋代以后,印刷术普及,图书易得且错误减少,校雠学的研究范围较之以往更加广泛,其内容增加了访图书、详著录、辨真伪、辑佚失、纂类书、职掌管等,代表作有《通志·校雠略》、《澹生堂藏书约》、《藏书纪要》、《校雠通义》等[12].显然,我国古代的校雠学说已经完成了系统化的理论构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士大夫读书治学所必须具备的“显学”.总之,校雠学说是关于文献整理与文献管理的理论体系,版本学、校勘学、目录学、典藏学等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2中国图书馆学近代化演进的条件

2.1古代校雠学说的传承

我国古代不仅有比西方更为出色的图书馆事业,而且有决不逊色于西方的图书馆学学术思想.值得充分肯定的是,20世纪初期孙毓修、梁启超、杜定友、刘国钧等知名学者面对西方图书馆学强势冲击时,仍然能够坚持不懈地传承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1909-1910年,孙毓修在《教育杂志》上连载《图书馆》一书,该书总结了我国古代的藏书管理经验、充分吸收了日本与欧美先进的图书馆管理方法、系统阐述了新式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正如其《序言》曰:“援仿密士藏书之约,庆增纪要之篇,参以日本文部之成书,美国联邦之报告,而成此书”[13].这里的“密士藏书之约”即祁承所著的《澹生堂藏书约》,“庆增纪要之篇”即孙从添所著的《藏书纪要》.孙著全篇以阐述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为主,力图将古今中外图书馆管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他能够正视古代图书馆思想与西方图书馆理念,《图书馆》也就无愧为当时图书馆界新旧学术交融的经典之作了.古代藏书管理方法随着社会进步不断改进,并在近现代图书馆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譬如,当一本图书内容涉及两个以上主题时,明代祁承提出了“互”与“通”的概念,清代章学诚提出了“互著”与“别裁”的主张,这实际上是当今目录组织中“参见”与“分析”类目的前身[14].从“互”、“通”到“互著”、“别裁”再到“参见”、“分析”,既是一脉相承的分类著录方式,又是不断发展的文献揭示方法.

从学术发展的源头来看,校雠学说是中国图书馆学的本土化基因,它奠定了我国近现代图书馆学发展的基础.1925年,梁启超指出:“中国从前虽没有‘图书馆学’这个名辞,但这种学问却是渊源发达得很早.自刘向、刘歆、荀勖、王俭、阮孝绪、郑樵以至近代的章学诚,他们都各有通贯的研究,各有精到的见解.”[15]次年,杜定友提出:“我国向来有目录学、校雠学,也差不多有图书馆学的意思.”[16]这就是说,民国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学虽无其名却有其实,并且还达到了“通贯研究”与“精到见解”等相当发达的水平.自1926年创刊至1937年终止į

1 2 3 4 5 6 7 8

图书馆相关论文范文集,与中国图书馆学近代化演进相关论文查重软件参考文献资料:

体育产业发展论文

体育专业学年论文

中国体育旅游

大学生体育论文网

音乐研究论文

大学体育健康

体育研究生毕业论文

艺术硕士毕业

高一体育论文

艺术类博士论文

中国图书馆学近代化演进(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