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教育方面论文范本,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启蒙之形而上相关论文发表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音乐教育方面论文发表,关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启蒙之形而上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音乐教育及教育实践及音乐教育实践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音乐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这时分别赴日本留学,归国后对中国音乐教育的乐谱编写、音乐理论构建、乐歌传播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对近代音乐教育的启蒙,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适合于中国儿童身心发展的音乐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和完善.(一)从儿童心理出发的音乐教育方式
1903年曾志忞在《乐理大意》序中说:
“呜呼!乐之为物,可兴感,可怡悦,学校中不可少之科目也.因不揣浅陋,采集最近学校所用唱歌若干,附以说明及教授法,刊以告吾国之教育者,而先之以乐理大意.”⑦
这则史料,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当时的音乐教育活动对“教授法”的需要.对于乐歌理论的探索,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特别是要关注孩子们的年龄与接受能力的关系问题.
1906铃木米次郎的《中学唱歌集》序中说:
“小学时代,学生之脑力幼稚,故各种科学精神之教育,必附丽于形质;至中学,则智识渐完,优美之思想,完全之人格,必于此时期养成之.音乐之道,何独不然.是编修辞、选曲,多以精神教育为主,其唤起伦理之观念,政治之思想,振武之精神诸作,皆能令歌者奋然兴起.然则是编之出,不独为音乐界进化之先声,其有补于国民之教育者,岂浅鲜哉.故乐为之序.”⑧
这里对孩子年龄与智力发展的关注,体现了我国早期音乐教育是建立在对儿童心理、生理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来实施的.同时我们也能看出音乐教育启蒙是以“唤起伦理之观念,政治之思想,振武之精神”为目的的.这是在时代的需要下所产生的“功用”音乐教育理念,然而“美育”的提倡给中国音乐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二)对“美育”逐渐重视的音乐教育方式
王国维是我国较早提出“美育”教育的音乐家,他强调音乐教育是使“人心之动”的“最纯粹之快乐”的根本特点及其与德育、智育、体育之间的关系.
1907年王国维的《论小学校唱歌科之教材》中这样谈及音乐的修身作用:
“欲达第一目的,则于声音之美外,自当益以歌词之美.而就歌词之美言之,则今日作者之自制曲,其不如古人之名作审矣等盖一在养其感情,一在强其意志,其关系乃普遍关系,而不关于材质之意义也.循此标准,则唱歌科庶不致为修身科之奴隶,而得保其独立之位置欤.”⑨
在“美育”思想的传播下,中国音乐教育的本土化实践逐渐走向了健康的道路,从结合儿童心理接受能力的“技术模仿”层面走上了探索“音乐审美意义”的教育实践道路.
中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合理性还体现在中国音乐的“本土化”实践上.虽然我们在时代的需求下借用西方的乐谱和西方的曲调进行创作和学习,但是我们并没有忘记一定要将其“本土化”的历史教训.因为“拿来主义”是要再结合本土的实际情况下才能使其真正推动本土音乐文化的发展.
(三)古乐与西乐结合下音乐教育方式
李叔同未留学之前,便提倡以“中国古诗”填词的唱歌教学方式.而之后对中国乐歌的歌词和曲调的选择上,也一直是以“中西合璧”的方式开展的.对中国雅乐的复兴,也偶尔会在历史的舞台上凸显.
1918年周庆云的《雅乐新编》序中:
“等自学堂兴,亦列音乐为一科,诚与六艺之旨有合.顾所楷模皆异域曲谱,《白虎通》所谓僸佅兜离是也.而吾国四千年相传之古乐,益放失而不可复循,亦移宫换羽之痛矣!
等
顷出所撰《稚乐新编》见示,则以葩经旧谱十八篇,演成古调旧谱,一字配一律,乃审音之强弱,酌增辅助音,藉资圆足.其绪言谓求合于学堂普通教材,故以西法为对照,西字为识别,洵创例也.等施子教育,将使莘莘学子,乐操土风,勿为钟仪所笑,其保存国粹之用心,不亦过人远哉.”⑩
通过以上史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希望通过对古乐曲调的复兴与西乐乐谱对照的结合方式,达到保存国粹的目的.这样的提倡者,在近代历史上不少其人.比如赵元任、刘天华,提倡“在中西音乐调和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今天我们音乐教育中,也没有离开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在当时的历史实践中可谓是非常有远见的提议.
对古乐与西乐“不同之不同”的理性分析,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中国音乐教育的“现代性”之路,要在不抛弃自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西方音乐的.因为我们一旦失去了传统,就会像失忆病人一样,脱离现实.
虽然在当时,对“全盘西化”思想的热烈追逐站在了时代的主轴线上,但是在传统与现代的十字路口,我们的“固守本土”的另一条实践道路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可贵的财富.
四、结语
(一)中国近代早期音乐教育的生成是在“西学东渐”中展开的
从史料中回看中国近代音乐教学法启蒙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西洋教会学校在中国的传播活动——设立音乐科,出版音乐理论书目、对音乐唱歌的教授;中国外交使节外出考察中所观察到的西方音乐教育模式——音乐道具、课时费用、教学内容、教学课本的运用方式.这些都与中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启蒙是在“西学东渐”中生成的.
(二)中国近代早期音乐教育“以西为师”的实践是合理的
中国早期音乐教育的“现代化”过程,从儿童心理、生理的发展状态出发的,对“美育”逐渐重视,并运用了中国雅乐与西乐结合的教育方式,给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使中国逐步摆脱了传统的“八股取士”、“科举选举”的教育方式,适应了解决文化危机、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
(三)中国近代早期音乐教育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
我们只要活着,就会有对“理想”的追求,可以说我们是在对“理想”追求的过程中感受到人类的存在意义.
中国音乐教育的启蒙是在我们对“新音乐”“现代化”建构的追求下逐步实现的.可以说,它是在中国与西方教育实践的“共创”下形成的.
我们不能不承认对于西方早期教育的借鉴是有“中国化”思考的.当今,我们已经度过了“向西乞灵”的阶段,开始在“全球化”视野的“动力”下去实践、完善自身.可以说这是一种进步,全世界文明的进步.
19世纪末20世纪在追求“中国音乐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从启蒙的艰难摸索中走上了中国音乐教育蓬勃发展的道路.当然,“现代化”的道路是否真的需要继续追逐,已经有先人提出了质疑.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仍需要吸取近代伟人创建的音乐教育实践的经验,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中国梦”的理想,继续为当代的中国音乐教育做出努力.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张静蔚.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1):93,95,135,15,84,86,142,159,230,174.
参考文献:
[1]张静蔚.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2]张静蔚.搜索历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
[3]汪毓和.中国近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4]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向和发展道路论争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
关于音乐教育方面论文范本,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启蒙之形而上相关论文发表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