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学类论文范文集,与超越新闻学:新闻学教育中的合作思路相关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新闻学类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关于超越新闻学:新闻学教育中的合作思路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新闻学及通识教育及社会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新闻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从20世纪初至今,新闻教育已有百年历史.回溯西方新闻教育发展的历程会发现,困扰我国新闻教育的命题早已存在.究竟新闻学教育应重“术”轻“学”还是“学”、“术”并重?新闻教育是职业教育、素养教育还是专业教育?将传播学引入新闻学究竟有害或是有益?虽然至今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或无定论,或无实践层面的合理设计,但这种问题意识的存在本身具有无限的价值.它不断地刺激着业界、学界和教育界思考新闻学教育的科学理念和合理规划.
新闻学教育的目标是为新闻媒体培养人才,因此,不能适应业界需要的新闻学教育无论如何都是失败的.适用性应该是新闻学教育最基本的评价标准.回顾西方新闻学教育的源头,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然而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新闻教育在职业训练之外,同时开设了通识教育.这种通识教育,意在让学生接触大量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作准备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使学生在面对包罗万象的新闻事实时拥有更宽厚的知识储备.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新闻学相关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学年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2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当然,通识教育的含义远非如此.通识教育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或译博雅教育),与专注以“谋生为目的”的职业准备不同,自由教育注重的不是效用性,而是透过心智的发展与理性运作来脱离蒙昧或修正偏狭观点,人的视野因此而开阔,心灵因得到解放而自由.因此,通识教育除了帮助学生建构起广阔的知识体系,更在于使学生对生活、历史、政治和艺术具有一般的了解和正确的评判力.因此,这种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先,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培养人文素养为追求的新闻教育理念,一直居于学校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主导地位.然而,目前我们新闻教育的现状是否真正落实了这一教育理念呢?
新闻教育问题何在
为切实考察山东师范大学新闻学教育的现状,获得学生对于在校教育的意见反馈,笔者面向新闻系新闻学与广播电视新闻学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之所以选择大四学生,是因为他们目前已基本完成课程学习和实习,对于教学内容与媒体实践需要之间的契合度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以问卷数据分析为基础,结合目前课程设置的现实,笔者发现目前山东师范大学的新闻学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一)学科门类过于单一
根据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新闻学专业本科生的课程类型分为四种:学校通识课、学院通识课、专业课和实践环节.除去16周的实习时间,仅就课堂教学而言,学校通识课占总学时的35%,学院通识课占13%,专业课占52%.在这些课程当中,文学类的课程占有相当的分量.学院通识课共四门,文学类的课程占三门(现代汉语、基础写作、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必修课16门,文学类课程占3门(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外国文学专题),专业选修课目前共有34门备选课程,文学类的课程占18门.哲学类的课程仅限于学校通识课中规定的两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历史类课程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门;政治学、艺术学、社会学的课程完全空白.
学校要求学生必须有四门跨系选修课,且有一门为理科.根据调查,学生的公选课共涉及85门课程,其中理学与工学共计31门,哲学类课程6门,社会学课程4门,政治学课程5门,经济学课程8门,教育学课程7门,文学(包括语言学和文化学)共11门,艺术学8门,管理学、军事学、法学各1门,另有两门医学养生类课程.
在影响学生们公选课选课决定的诸因素中,个人兴趣是首要因素,占选课原因比例分布的63%.据学生反映,由于公选课一般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完成,且主要在大一下学期选完,所以对本专业影响考虑较少,多从个人兴趣出发.排第二位的因素“不得不选”,占13%.诸如抽签不中、上课时间冲突、原选定课程停开等原因都会造成“不得不选”的被动局面.基于“对专业有益”的考虑有11%,共有37课次,其中有11课次为摄影,其它课程分布较为分散.好拿学分的现实考虑占8%,5%的选择基于一般知识与能力培养的考虑.
这篇论文来源:http://www.sxsky.net/yishu/04097341.html
若撇开主观因素,仅就客观结果论,真正与新闻学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实际上选择人数寥寥.比如政治理论与实践,有9人选择;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问题,有7人选择;政治传播学,仅有5人选择;社会调查方法,仅有4人选择.
综上,目前的课程设置并不足以提供给学生多元的学科知识,依靠公选课机制也并不能有效弥补新闻专业课程设置上的缺陷,目前的教学距离通识教育相去甚远.这一结论在学生对于新闻教学的评价中亦可得到验证.
(二)实践技能的培养是最大软肋
结合之前所述新闻教育的理念,我们将新闻教育目标分为“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扎实的人文基础与素养”和“实用的操作技能”三个层面,并请学生以0~5分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数据统计结果发现,“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平均得分3.74分,“扎实的人文基础与素养”为3.40分,“实用的操作技能”一项平均得分2.83分,可见实践能力的训练是学生最为不满的一环.
相应的,当问及新闻教学的实用性评价时,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为理念有效性打出的平均分值为3.85分,操作有效性的分值为3.37分.
结合上述两组数据可知,学生对于新闻理论学习的认可度相对较高.学生认为这些内容在理念层面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即对于新闻的制作流程、记者的基本素养、媒体的伦理规范等内容都有清楚的认知.但理论学习的最终指向仍然是实践,当把理论学习的成果放到实践中去考量时,学生仍然表达了对于理论学习的不满.
在一个开放性问题——“实习后,你认为自己所受的新闻学教育最大的缺陷是什么”——的回答中,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到了实践能力的薄弱.学生们一方面反映“专业知识有余,而实践技能不足”,“理论知识学习较多,但实际锻炼机会太少”;另一方面认为在将知识性的内容转化为实践操作的技能中面临困惑.他们说:“理论很少能应用于实践,或在实践中行不通”,“理论知识都仅限于理论,在真正实用的时候往往还是觉得无从下手,还是要从头学习,一点点去积累各种方法、技巧等.”教学改革的策略与计划
针对上述新闻教育的两个突出问题,我们认为新闻教育必须超越新闻学,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合作办学之路.合作,一方面指新闻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合作,另一方面指新闻专业与新闻媒体的合作.
变跨系选修课为专业课从目前跨系公选课的选课情况来看,学生所选的四门课程虽对其知识体系的完善有一定帮助,但收效并不明显.因此,若实现真正的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精减文学类课程,增加其它人文学科课程.由于教学计划并非可以随时调整,对于课程改革的设想仍在论证阶段.
根据学生目前的知识体系、媒介环境的现实需求和新闻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参照其他高校的经验,再结合山东师范大学现有的学科体系,我们拟将以下学科的相关课程率先纳入本科培养方案.
1.社会学
新闻学与社会学
关于新闻学类论文范文集,与超越新闻学:新闻学教育中的合作思路相关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