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幼儿急诊100例相关毕业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参考文献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幼儿急诊100例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参考文献及高热及皮疹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参考文献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89-01
幼儿急疹又称玫瑰疹,是人类疱疹病毒6型导致的婴幼儿期发疹性热病,特点是持续高热3~5天,热退疹出.但出疹前往往难以做出诊断.为更好地认识本病,对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100例幼儿急疹进行临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00例均为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儿科门诊诊治患儿.
1.2发病机制:病原体为人类疱疹病毒6型,病毒颗粒呈球形,直经为200nm.其核衣壳为163个壳微粒组成的立体对称20面体,其内是由双股DNA组成的核心,核衣壳外有一层脂蛋白包膜.无症状的成人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得到抗体,出生后4个月时抗体阳性率为25%,11月为76%,5岁时90%,17岁时达98%.本病多见于6~18月小儿,3岁后少见,春、秋两季发病较多,无男女性别差异.1.3诊断依据:本病的潜伏期为7-17天,平均10天左右.起病急,发热39-40度,高热早期可能伴有惊厥,病人可有轻微流涕,咳嗽、眼睑浮肿.眼结膜炎,在发热期间有食欲较差、恶心、呕吐、轻泻或便秘等症状,咽部轻度充血,枕部,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体温持续3一5天后骤退,热退时出现大小不一的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压之退色,初起于躯干,很快波及全身,腰部和臀部较多,皮疹在1-2天消退,无色素沉着或脱屑.肿大的淋巴结消退较晚.在病程中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可达70%-90%.1.4鉴别诊断1.4.1麻疹:上呼吸道卡他症状重,病初口腔粘膜有Koplik斑,发疹和发热可同时存在.1.4.2风疹:出疹前已发热6~24小时,高热同时发疹,颈后、枕后淋巴结肿大.1.4.3药疹:有服药史,末梢血淋巴细胞不高.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参考文献的文章 | 大学生适用: | 硕士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49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这篇论文地址 http://www.sxsky.net/yixue/0101032508.html
2结果2.1性别、年龄:100例患儿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分布:5-8个月达72例,8-12个月26例,大于12个月2例.2.2发病月份:4月份7例,5月份23例,6月份11例,7月份6例,8月份4例,9月份19例,10月份21例,11月份9例.2.3临床表现:全部病例起病急骤,均有发热、体温38.6℃~39℃39例,39℃~41℃61例,发热持续天数<3天19例,3~4天76例,>4天5例.生后首次发热82例(82%).发热3~5天体温骤降94例,逐渐下降6例,伴腹泻41例(41%),伴呕吐5例(5%),伴流涕23例(23%),伴咽部充血48例(48%),软腭疱疹或溃疡3例(3%).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73例(73%),另有24例(24%)患儿出疹前哭闹明显.出疹率100%.出疹部位以躯干,头面部为主,四肢远端较少出现,皮疹颜色为淡红色玫瑰疹、斑疹或斑丘疹,压之退色,皮疹持续2~3天,自然消退,不留痕迹,不脱皮.
参考文献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
2.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5.0×109/L62例,(5.0~12.9)×109/L?38例,淋巴细胞增高83例.2.5X线检查:8例患儿做X线胸片,3例示肺纹理增多.2.6治疗:诊断前使用抗生素82例(82%),且静脉用药72例(72%),诊断后停用抗生素,抗病毒支持治疗,其中18例高度怀疑本病者仅对症退热治疗,均未发生并发症.2.7治疗结果:100例患儿均痊愈.?
3讨论幼儿急疹又称玫瑰疹,是人类疱疹病毒6型导致的婴幼儿期发疹性疾病.1988年首次从幼儿急疹患者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分离出HHV-6.目前已确认HHV-6感染是引起幼儿急疹的病因[1].特点是持续高热1~5天,热退疹出.春秋两季发病较多,无男女性别差异[1].本资料发现患儿发病与性别无关.发病时间以5月份和9月份、10月份为高峰.在临床表现方面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和皮疹,热程多数在3~4天,但出疹时间距初次发热多数在4~5天,无全身中毒症状.国外有报道人类疱疹病毒6型具有亲神经性,可引起高热惊厥,并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脑炎.本资料无高热惊厥患儿.另外,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引起者,在发热期(出皮疹前)89.5%的患儿其悬雍垂根部两侧出现溃疡[2].但本资料仅有3%有软腭疱疹或溃疡,因缺乏病毒检测手段,无法进行比较.幼儿急疹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其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热退疹出表现,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易致误诊和过度治疗.笔者认为,患儿年龄12月以内,在春秋季发病,骤起高热,持续2~3天不退,一般精神状况良好,如初次发热并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周围血白细胞<5.0×109/L,应高度怀疑本病,若热退疹出,即可确诊.治疗上,本组幼儿急疹多发生于患儿急诊,主要原因是医生未意识到本病,其次未向家属交代可能出现的情况,导致家属较紧张,医生迫于压力对急诊病人采用静脉抗生素用药.18例高度怀疑本病者仅用对症退热治疗,均未发生并发症.说明本病可自愈,仅对症治疗即可.医生可告知家长本病发热日程和热退疹出的可能性,以及此病的良性经过.在治疗方面可口服抗病毒药物,尽量多饮含维生素C的果汁,当体温升至38.5℃以上时,可服用解热药,如无合并细菌感染,则避免滥用抗生素,尤其是静脉用药,一方面做到临床合理用药,另一方面减少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及静脉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38.
[2]邢.幼儿急疹.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1):642-643
作者单位:温岭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幼儿急诊100例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