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的西汉地理分区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历史地理类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的西汉地理分区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历史地理及自然地理及历史地理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历史地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作者简介:刘永富(1982―),男,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消防指挥学校政治法律教研室讲师,硕士
马琦(1978―),男,云南大学人文学院2007级历史地理学博士
摘 要: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经济史方面的文章,其他方面的价值反倒被掩盖.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历史地理方面的内容正逐步被发掘,本文就是在这方面的尝试.笔者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分析《货殖列传》,讨论了司马迁的西汉地理分区.对于其中的历史地理知识和资料进行发掘,肯定了《货殖列传》在历史地理学上的地位和意义.特别把司马迁的地理分区与当代学者的分区做比较分析,突出了司马迁在西汉地理分区方面的实践和创造.
该文地址 http://www.sxsky.net/yixue/0101038999.html
关 键 词: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地理分区;历史地理学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是我国史籍中首篇为商人立传的作品,也是第一部专门论述区域经济的专作,前人研究很多.然而该篇也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和资料.鞠继武认为:《货殖列传》不仅“可以说是我国第一篇具有区域经济地理内容的著作”,“还对西汉时代城市的地理位置,发展因素及重要产业,进行了分析,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城市地理学的萌芽”.新近还有些学者对《货殖列传》中风俗地理、民族地理及商业地理进行研究,这些讨论都充分肯定了《史记货殖列传》的历史地理价值.本文则拟对其地理分区思想及其实践和意义进行初步讨论.
一、司马迁的西汉地理分区思想
区域划分是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前提.前苏联历史地理学家库热林在其名著《历史地理学:对象与方法》中就对历史地理区划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当代学者鲁西奇更从地理学角度论述了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区域”的重要性,他还从方法论上论证了区域研究在历史地理学中的意义.由于地理分区是以区域为基础,是探讨不同区域的人地关系、环境对社会历史发展影响的前提.所以,地理分区为历史地理学家所重视,而不同时期的学者在他们进行地理分区尝试时,一般都包含了作者地理分区的独到见解和思想.
司马迁在其《货殖列传》中叙述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注意到各地域自然环境不同、物产不同以及人口与耕地比率的不同.在讨论这些因素不同的同时,特别将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人口分布等整合起来,分别考察不同地区的人地关系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这是司马迁地理分区的核心思想.如在《货殖列传》中他说到:“关中自雍开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巴蜀亦沃野”,“齐带山海,膏壤千里”,故而“好稼穑,殖五谷,地重”,“宜桑麻”.这些平原或盆地土地肥沃,适宜于农业耕种,因而其地人民多从事农业生产.“天水、陇西、北地、上郡”地“穷险”,不利于农业生产,“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濯之畜”,因而“畜牧为天下饶”.“上谷至辽东,地踔远,人民希”,“东北边胡”,因而“燕、代田畜而事蚕”.西北凉州与东北燕代,无中原之沃野,但地广人稀,与少数游牧民族相邻,因而畜牧业发达.中原三河、中山、梁宋、邹鲁之地,“无山川之饶”,虽“好稼穑”,但“地小人众”,因而“多商贾”,因其地处中原,交通四达.江南地广人稀,资源丰富,虽无饥馑,也无千金之家.借助丰富的自然资源,从事渔猎采集和原始的火耕水褥农业.此为自然环境的差异,致使各地域人们从事的主要经济生产方式不同.司马迁在后面总结说“故秦、夏、梁、鲁好农而重民,三河、宛、陈亦然,加以商贾.齐、赵设智巧,仰机利.燕、代田畜而事蚕.”形成了他的地理区划格局.
地理分区的思考和实践并非始于司马迁,先秦时代已有尝试.司马迁是在总结先秦地理分区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西汉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自己的分区思想的.在先秦《山海经》、《尚书禹贡》、《尔雅释地》和《管子地员》等文献中,就曾记载了先秦时期对我国古代地理分区的探索和思考.《禹贡》提出了著名的“九州说”,假托大禹治水成功后依据山川形势,将其统治区分为九个大的区域.撇开该文的写作时代和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区划分不论,单就其对当时地理的划分,完全是依据名山大川等标志性地理实体.可以说《禹贡》所反映的地理分区标准是很单一的,仅以当时人们所认识的自然地理角度划分,而且各区域没有确定的边界线.经过春秋战国常时期的纷乱征战,秦汉全国统一,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确立,管理地方行政的郡县制遍及全国.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地理的认识逐步扩大,对全国地理进行分区的条件趋向成熟.所以,司马迁对全国地理的合理分区才成为可能.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将当时的中国分为四个大区分别加以叙述,即山西(崤山以西)、山东(崤山以东)、江南(指江淮以南)和龙门碣石北(从渤海湾循燕山山脉、太行山脉、吕梁山至黄河山陕峡谷南端一线以北)这四大区域.在这四大区之下,司马迁还划分出了许多亚区并做了相应的论述.司马迁的地理分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首先,他同前代一样,依据山川形便进行划分,或以崤山、江淮(实指淮河)等名山大川,作为分区的依据,或以龙门、碣石等地理标识为依据.这反映了司马迁进行地理分区时依据的自然地理要素除了名山大川,还有具体的地点,这在地理划分时能更具体地确定区域.第二,司马迁除了依据自然地理要素外,更增加了许多其他要素,综合多种要素作为分区的依据,是司马迁地理分区的主要创造.
二、《史记货殖列传》所反应的西汉时期各区域的历史地理状况
司马迁不仅提出了自己的地理分区思想,而且还进行了地理分区实践.他的地理分区有两个阶段,一是以春秋战国时期各地方物产为依据的初步分区,二是建立在对区域地理特点及政治、经济、文化各要素综合考察基础上的西汉地理分区,司马迁重点探讨的是西汉地理分区,即《史记货殖列传》中所反映的西汉时期各区域的历史地理状况.整体上看,司马迁的地理分区有两个层次,一是把全国划分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北四个大区,这是第一层次.在这四个大区之下,依据某一两个要素,又划分为若干个亚区,这是第二个层次,从而形成二级分区体系.下面将从自然环境、经济生产方式、交通和商业方面对各区的特点以及各区之间的联系加以叙述.因篇幅所限,以山西区域为例来说明.
司马迁所指的山西(崤山以西)大区以关中平原为中心,包括黄河上游,长江、汉江上游流域及陇山以西的河西之地.本区域以关中为中心,南连巴蜀,西接陇右,基本上处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之上,地域广阔,地形多样,既有高山大川,又有平原盆地.因之经济类型多样体现最明显,既有关中和四川等盆地的发达农业,又有陇右河西走廊的畜牧业.整体上看,除陇右地区自然环境较差,地广人稀,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外,巴蜀地区为平原盆地,广袤千里,物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发祥地,农业开发较早,至秦汉时期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关中平原相继成为秦汉统一王朝的国都所在,成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司马迁曾说“故关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本大区的中心在关中平原,即“自、雍以东至河、华”,今陕西省之关中平原.渭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地势平坦,灌溉方便,三代时以为上田,农业开发较早.因而“膏壤沃野千里”,周人自西而东开发,形成了岐、丰、镐等经济发展中心.在长期的政治教化下,关中人民形成“好稼穑,殖五谷,地重”的典型的农耕民族习惯.民风淳朴,“重为邪”.自秦始居雍、栎阳等陇蜀之间要道,商业兴起,不但西贾陇蜀,且R
历史地理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的西汉地理分区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