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类论文范文资料,与老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相关论文查重软件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类论文查重软件,关于老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及老子及大学政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作者简介:岳彤彤(1984.4-)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摘 要:老子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丰富而深刻既体现了时代特征又展示了独特见解.研究老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对于我们深刻理解道家思想的源流,了解其所占有的学术地位,以及对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老子;人性论;思想政治教育
老子即李耳,字聃,汉族,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市太清宫镇)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一、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春秋末年,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周王室地位开始衰微,而诸侯普遍强大,各诸侯国开始纷纷变法改革称雄.经济上由于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井田制的瓦解,以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使得统治者们也有了战争的物质基础.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本 | 大学生适用: | 自考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9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统治者为维护自己的统治,纷纷招揽贤才,用以治国安邦,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因此,老子的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恰好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目的是建立和维护一个统治秩序和一定的道德标准,即“礼之用和为贵”的社会.
二、老子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
“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主要来源,因为自然秩序是超时代的,所以是无善恶的,无公私的,无大小的;是大平等,自平均.因此,老子主张统治者治理国家应顺应自然,不应将其主观意志强加于社会政治生活,而是实行“无为而治”的方针.
从“道法自然”的前提出发,人与万物一样,本性也应该是质朴的,就如同保持如婴儿一般的无私无欲无知的心理.这就是老子的自然人性论.老子赋予了教育深远的意义,老子希望教育就是可以让人“复归于朴”,找回质朴的美德,还原淳朴的本性,基于这些基础,从而创立了一套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三、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
(一)哲学基础即其人性论
在人性问题上,老子没有直接的论述,也没有像儒家那样抽出一个恶或者善的概念,但是通过归根,复命之说,我们仍可以窥视出老子在人性上的基本看法,主要是以“复归于朴”的自然人性观为其理论基调的.老子认为人的本性应该是素朴的,就如同婴儿般的无知无欲,是婴儿时期的纯真自然、无知无欲、质朴无华的素朴状态.正是基于这样的人性论,老子反对人为的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
(二)老子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培养目标
1.培养能够实现其乌托邦理想国,小国寡民的“圣人”.圣人之道,培养圣人,就是老子的教育目的.“圣人”一词在《老子》全书八十一章中共出现三十一次.除有时指道德修养极高的人而外,大都是指有权势的执政者(人君).所以老子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能够按照自然之道的规律来治理国家的执政者.
2.培养能够实践其“无为”之道的“上德之王”.治国理政需要各类人才,既需要超越群雄的圣人,也需要具体实施的能人、强人.所以,老子所追求的培养目标就是具有“无为”品质的人,即践行“无为”的人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
该文来源:http://www.sxsky.net/yixue/01013695.html
3.在老子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还主张培养能够力行,清静无为主义的具有致虚修养、具有超然庄重风度的君子,培养对他所倡导的“道”能够勤能行之的“上士”.
(三)老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修身观(道德观):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宽厚仁慈是安心立命之本,清心寡欲是修身养性之要,谦虚柔和是立身处世之则.
2.人生观:老子的人生观总原则是法自然,顺应自然而行,不违反自然规律.主要是讲求谨慎处虚,不妄做为,柔弱处后.分析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守柔处弱、谦下不争
老子认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草木生长的时候形质是柔脆的,腐败之后就枯硬了;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就僵硬了.由此老子认为强硬是事物走向衰亡的征兆,柔弱才是生命力的象征.
(2)顺应自然、返朴归真
老子把人看作自然的一部分,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顺从道,才能达到与自然、与道的和谐.他强调“自然”、强调“返朴”,对人在道德意识上的复归、在人性上保持原初本然面貌以及戒除贪欲浮华的生活态度都是有深远意义的.
(3)虚而不屈,容人纳物
老子认为,天地之间,虚而不屈,意思是天地广大无所不容,从而达到自然不争,无为虚静的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状态.
3.义利观:朴实自然的义利观,主张“义利双弃”或者“绝利弃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不争观.老子以其不争的无为思想而达到“不争而莫能与之争”的境界.不争可以说是老子做人的一项准则,他不追名逐利,不求闻达,只追随天性,追随自然.
(2)弃虚义.对于离道远矣的虚义,老子主张摒弃而求真正自然之道.在老子眼中,“义”是为了取义的义,带有了功利的色彩,这与老子的无为思想相悖,故老子弃之.
(3)不可求利.对于利,我们不可苛求,要顺应万物而得,才会不失自我而真正得到.唤醒了世人要贵身重己,不可太求名利而丧身,要少私寡欲,知足知止,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4.政治观:老子从他的认识论出发,认为治理国家应该“无为而治”.又说“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干,而是要无所为而为,也就是凡事要顺乎自然.
(四)老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启示
1.行不言之教的方法及启示
行不言之教并不是真的不言.而是反对发号施令与空洞说教,老子认为,言应合乎自然原则,要言得少却言得精,合乎自然而无为.如果教育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么就没有什么人是不可以教育好的.这一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学双方应“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要切实遵循教学的规律,不放任自己,不人为地对教学规律横加干涉,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的方法及启示
老子认为,事物的难和易是互相转化的.只要把握时机,就可以变难为易.因此,办理任何事情,必须及早抓紧有利时机,作好准备.
3.“谋于未发”的预防性方法及启示
老子认为“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伴,其微易散.”即是说事物在安稳时容易把持,变故无迹象时容易图谋,脆弱时容易消散,微细时容易散失.
4.因材施教的方法及启示
《老子》二十九章说:“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就是说事物的本性各不相同,有前行的,有跟随的,有不出声的也有吹嘘的,有强盛的也有弱小的,有增加的也有减少的,老子认为人的性格也是符合这个规律的,人的本性也是各不相同.因此,要做到“高者仰之,下者举之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类论文范文资料,与老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相关论文查重软件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