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医学— 范文

关于水肿类论文范文集,与皮肤瘙痒中医辨证治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水肿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皮肤瘙痒中医辨证治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水肿及皮肤及微生物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水肿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关 键 词:皮肤病;皮肤瘙痒;辨证论治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6.044

中图分类号:R2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6-0093-02

皮肤病症状一般分为主观感觉和客观表现两种.

关于皮肤瘙痒中医辨证治的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关于水肿类论文范文集
其中瘙痒在主观感觉症状里最为多见,既可作为一个症状出现,如湿疹、牛皮癣、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表现的皮肤瘙痒,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出现,如瘙痒症.因此,皮肤瘙痒的发生机理和中医的辨证论治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1皮肤瘙痒机理和病因

正常皮肤内的感觉神经末梢分为3种,即游离神经末梢、毛囊周围末梢神经网和特殊形状的囊状感受器.皮肤瘙痒(痒觉)的最强部位在表皮与真皮连接处,表皮中部的某些痒点亦可发生皮肤瘙痒.组胺、血小板激活因子、胰蛋白酶、血管舒缓素等都是引起剧烈瘙痒的主要介质,存在于角质形成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等皮肤细胞中.不同的痒觉感受器与来源不同的配体特异结合后,传递冲动导致皮肤瘙痒,但详细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皮肤瘙痒的致病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尿毒症;阻塞性肝胆疾病的胆汁性肝硬化、慢性胰腺炎伴胆管阻塞等引起的胆汁淤积;某些血液病,如肥大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内分泌疾病中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脑梗死、脑动脉硬化、脑肿瘤;感染性疾病中的艾滋病、蛔虫病、旋毛虫病;自身免疫病中的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等.外因包括:季节、气温、湿度、地域的变化;有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使用强碱性的洗涤用品,穿化纤或伪劣染色的衣物;某些昆虫或微生物,如蚊虫叮咬、疥虫、阴虱、真菌;小儿尿布及粪便残留物的刺激等.此外,皮肤的健康与否、年龄大小、饮食的偏嗜、睡眠的好坏、大便干燥,以及精神紧张、激动、抑郁、焦虑等均能诱发或加重皮肤瘙痒.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项目(Z121107001012104)

中医学在皮肤瘙痒的病因病机方面也有相关认识,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认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外科大成诸痒》强调“风盛则痒”等.

2辨证论治

2.1实证

2.1.1风痒发病急,变化快,游走性强,痒无定处,时作时休,多见于荨麻疹、瘙痒症等皮肤病,伴有恶风,微发热,头疼咽痒等症,苔薄白,脉浮缓,乃外感风邪所致,治宜疏风解表,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风痒有风寒和风热的区别.风寒证多由外感风寒引起或加重,得暖则减轻,皮疹颜色淡或白,口不渴,舌质稍淡,苔薄白,脉浮缓,乃风寒束表,治宜疏风散寒,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风热证见瘙痒难忍,由外感风热引起或加重,得冷则缓,皮疹色红,微热恶风,心烦口渴,舌质红,脉浮数,证属风热外袭,治宜疏风清热,可用荆防方加减.

2.1.2湿痒和热痒两者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皮肤瘙痒类型,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存在,多发生于湿疹、银屑病、药疹、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血管炎等皮肤病,以及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肝胆结石等疾病.湿痒持续时间长,缠绵不愈,浸淫四窜,可伴有水疱、糜烂、渗出,皮疹色淡,头重如裹,四肢困倦,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滑.证属湿浊内阻,治宜祛湿止痒,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热痒可见瘙痒难耐、剧烈,伴有皮疹的潮红、灼热,甚至肿痛,大便干,小便黄,口渴喜冷饮,心烦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证属热入营血,治宜清热凉血,方用黄连解毒汤和犀角地黄丸加减.湿热痒表现为瘙痒时间长,搔抓不止,伴有糜烂红,头困重,小便黄,口有异味,舌苔白厚腻,脉滑数.证属湿热壅滞,治宜清热燥湿,方用清热除湿汤加减.在辨治过程中要注意,湿痒和热痒能互相转化,如湿痒日久化为湿热痒或热痒,热痒经过治疗转为湿热痒或湿痒.临证还应


本文出处:http://www.sxsky.net/yixue/010142805.html

结合三焦辨证进行分析,若上焦湿热,可选三仁汤和藿朴夏苓汤加减;中焦湿热,可选连朴饮加减;下焦湿热,可选萆渗湿汤加减.另外,根据脏腑辨证,属肝胆湿热证者,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属湿热蕴脾证者,可选甘露消毒丹加减.

2.1.3虫痒皮肤瘙痒有匡,痒若虫行,夜间或遇热加重,多见于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蚊叮咬、蜂蜇伤、虱病等.常因动物分泌物的刺激,出现皮肤红肿热痛和瘙痒的症状,辨证要把外感毒邪放在首位,治宜清热解毒,方选五味消毒饮加减.其次,根据伴随的不同临床表现,灵活治疗.若湿重,宜祛湿止痒,方选除湿胃苓汤加减;若湿热并重,宜清热燥湿,方选清热除湿汤加减;若热重,宜清热凉血,可选犀角地黄丸加减.

2.2虚证

2.2.1气血两虚遍身皮肤瘙痒,肌肤甲错,多见于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瘙痒症等疾病,伴有头晕目眩、心悸自汗、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活动后诸症加重,舌质淡,脉细无力.治宜益气补血止痒,方用八珍汤加减.

皮肤瘙痒中医辨证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水肿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2.2肝肾阴虚皮肤瘙痒无尽,搔抓不止,多见于皮肤淀粉样变、肝硬化、干燥综合征等,伴有耳鸣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瘦小,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止痒,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2.2.3肾阳虚泛发性皮肤瘙痒,无力搔抓,多见于结缔组织病、尿毒症患者,伴有形寒肢冷、腰膝酸冷、五更泄泻、面色白、双下肢浮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补益肾阳止痒,方用肾气丸加减.

2.3虚实夹杂

2.3.1卫气不固卫气生于水谷,源于脾胃,行于脉外,有护卫肌表、滋养腠理、启闭汗孔的功能.卫气虚则肌腠不密,卫外无力,常自汗出,而汗孔开合失常,则易感风邪,出现时作时休的游走性皮肤瘙痒,常见于荨麻疹,伴有恶风自汗,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乃卫气不足,外感风邪,属本虚标实之证,治宜益气祛风止痒,方用玉屏风散加减.

2.3.2肝郁脾虚皮肤瘙痒难忍,搔抓不止,限于身体某处,神经性皮炎、瘙痒症(局限性)多见,伴有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乏力,舌苔白,脉弦缓.乃肝气郁滞,横逆犯脾,属虚实夹杂之证,治宜疏肝健脾止痒,方用疏肝散加参苓白术散加减.3结语

皮肤瘙痒是一种能引起搔抓欲望的不愉快感觉,也是很多疾病的伴随症状.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以获得满意疗效.无论是皮肤病还是其他系疾病,在治疗皮肤瘙痒时,应根据皮肤瘙痒的不同表现形式和伴有的相应临床表现,通过辨证和辨病相结合、局部和整体相结合、外感和内伤相结合,仔细辨证,分清虚实,对证用药,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收稿日期:2012-07-22,编辑:梅智胜)

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如水饮壅盛于里,停于胸胁,或水饮泛溢肢体所致阳水实证.证见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可用十枣汤.本方为攻逐水湿壅盛于内之峻猛方剂,适用于治疗肾炎所致的胸水、腹水或全身水肿等属于水饮内停里实证者.所用药物甘遂、芫花、大戟均为有毒之品,不宜久服,中病即止.如瘥后腰以下水气壅积,证见膝胫足跗皆肿,或伴大腹肿满,然必有小便不利、脉沉实等证,治宜牡蛎泽泻散逐水清热、软坚散结.用散剂而不用汤剂,乃急药缓用,速达水所而不助水气.此外,临床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水肿患者表现为浊毒内阻者,可用大黄等泻下药通腑泄浊.若证见大便秘结、腹满或胀或痛、苔黄、脉实者,可用三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行结肠透析治疗,泄下浊毒的同时也可减轻水肿.

1.3消法

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金匮要略》将水肿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及五脏水.肾病患者多由肺脾肾虚,水湿运化无权,小便不利而水肿,利水消肿是最常用的治法.《伤寒论》中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均为治疗水肿的名方.其中,五苓散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或缓为辨证要点.猪苓汤利水为主,兼以养阴清热,主治水热互结而兼阴虚之证,临床应用以小便不利、口渴、身热、舌红、脉细数为辨证要点.防己黄芪汤有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之功,是治疗风湿、风水属表虚证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1.4和法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和法是一种既能祛除病邪,又能调整脏腑功能的治法,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全面兼顾,应用范围较广,主要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疏肝和胃、调和肠胃等.临床上常见肾病有严重水肿患者由于胃肠道水肿多存在胃肠道症状,因体虚易复感外邪,临床表现颇似小柴胡汤证,可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另外,因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也可选用半夏泻心汤或黄连汤.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广泛应用于中焦寒热错杂、升降失调诸证,水肿所致肠胃不和,心下痞满,脘腹胀痛,呕吐腹泻,苔腻微黄者多可应用.黄连汤具有寒热并调、和胃降逆作用,用治胸中有热、胃肠有寒的上热下寒证,水肿所致胸脘痞闷、烦热、气逆欲呕、腹中痛或肠鸣泄泻、舌苔白滑、脉弦者均可应用.

1.5温法

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

1 2

关于水肿类论文范文集,与皮肤瘙痒中医辨证治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医学统计源期刊目录

老年护理学论文

急救护理论文

医学论文期刊网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论文

护理论文修改

医学核心期刊

全科医学概论试题

护理学本科学校

压疮护理单

皮肤瘙痒中医辨证治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