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类有关论文范文,与传承是中医之根,是中医之路相关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中医药类有关论文格式范文,关于传承是中医之根,是中医之路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医药及中医学及中医药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中医药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作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优秀继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刘雁峰教授擅长诊治更年期综合征与不孕症等,对更年期综合征与不孕症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诊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疗效.刘雁峰教授注重中医传承,同时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断创新,如针对更年期综合征提出了适应不良假说,提出应重视应激与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的关系.她认为,进入更年期本身就是一种应激,并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诊疗采取共同参与的医患模式;她还提倡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先进的检测手段,从而进一步发挥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近日,本刊记者就以上话题,深入采访了刘雁峰教授.
提出“适应不良假说”
据了解,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出现一系列自主神经紊乱为主的症状,而这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造成的.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表现纷繁复杂,可有月经周期紊乱、烦躁易怒或抑郁忧伤、潮热、汗出、心悸怔忡、失眠、眩晕耳鸣,甚至情志异常等表现.刘雁峰教授指出,女性围绝经期年龄在45岁至55岁左右.通过我国人口学调查发现,目前大概有五分之一的女性步入更年期,而这其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女性会出现上述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广大妇女的竞争意识不断增强,故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而医疗技术的进步又使得人类寿命显著延长,妇女绝经后平均生命周期延长,这也导致更年期综合征对广大处于绝经期前后妇女的生活、生命质量的影响更为深远.”刘雁峰教授说,我国历代古医籍中并无更年期综合征病名的记载,但有关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的论述可散见于“百合病”“心悸”“脏躁”“失眠”“郁证”“眩晕”“头痛”等篇章中.1964年,著名中医专家卓雨家正式提出了“绝经前后诸证”这一病名,并被列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第2版中,这一中医病名与西医之更年期综合征相对应.
现代妇科学认为,卵巢功能减退、性激素水平下降,是引起更年期综合征的最主要原因.雌激素受体(ER)除分布在生殖器官外,还广泛存在于机体许多组织及器官中,如乳房、皮肤、心肌、冠状动脉、泌尿系统及中枢、周围神经元及神经细胞等.当女性在围绝经期出现卵巢功能衰退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平衡失调,从而影响了机体植物神经中枢及其支配下的各脏器的功能.
对此,刘雁峰教授指出,当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出现波动甚至下降后,其靶组织和器官就可以产生一系列功能学及组织形态学上的变化,从而表现出一定的症状.中医理论认为,肾主生殖.中医所说的“肾”,与女性生殖内分泌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目前多数医家认为,肾虚是该病的发病之本.妇女七七之年,“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则地道不同,故形坏而无子也”.女性年届七七左右,肾气由盛渐衰,天癸、冲任由于不能得到肾气的滋养而逐渐减少渐至衰竭,精血日趋不足,肾的阴阳易于失调,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但是,七七前后的妇女并不是每一位都发生更年期综合征,有人通过自身的调节,使体内的阴阳达到新的平衡,则能够顺利度过更年期.因而,刘雁峰教授对这一疾病的发生,提出了“适应不良假说”: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虚损,但也并不是所有女性皆出现较严重的症状,先天之精在绝经前后渐竭是不可逆转的,是一种生理现象,而机体调节失常是该病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刘雁峰教授认为,如何调整机体气机,使气血阴阳在新的条件下达到平衡,是诊治该病的关键.
重视应激与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的关系
在临床研究中,刘雁峰教授较为重视应激与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的关系.加拿大著名生理学家汉斯·塞里(HansSelye)于1936年首先将“应激”的概念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根据对动物和人的大量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他提出了著名的应激学说,亦即“塞里学说”.汉斯·塞里认为,应激有两种定义:一是“应激是通过特殊的综合征(全身适应综合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它由生物体内的、非特异地被引起的所有变化组成”.二是“生物的应激是身体对加于它的任何要求的非特异性反应”.可见,应激就是机体内环境稳态受到威胁时,产生的非特异反应.刘雁峰教授则表示,有相关研究发现,女性的生殖内分泌系统不仅是参与应激反应的重要系统,更是易受应激危害的系统之一.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女性精力逐渐减弱,脏腑功能易趋紊乱,阴阳平衡容易失调,处世行事时总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可以认为进入更年期本身就是一种应激;加之这一时期往往有较多的生活事件发生,体质因素、社会责任、工作与生活上的压力,再加上健康及经济方面的原因,长期的精神负担和压力,容易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更年期综合征的病症.
该文url http://www.sxsky.net/yixue/010171884.html
刘雁峰教授认为,尽管在中医古籍中没有“应激”这个名词,但古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不良的环境或精神刺激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当这种不良刺激时间过久、亦或强度过大,易超过机体承受的一定限度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该病的产生以雌激素减少为先决条件,同时雌激素减少的机体状态可作为一种应激原刺激机体,此时,机体通过调动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来适应这种改变,如果机体能够适应这种变化,达到新的阴阳平衡,就不会发生更年期综合征.相反,如果机体各个组织器官不能适应这一内环境改变,或者更有因为体质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性格因素等重要应激刺激源的影响,就会使机体对这一改变适应不良,从而可出现一系列如潮热出汗、月经不调、失眠、心烦等多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
刘雁峰教授近年对更年期综合征情志症状的发生机制也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既往有研究显示,5-HT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有关,其活性改变可引起抑郁、焦虑和睡眠异常等,但其作用机制不明确.有研究显示,更年期综合征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与神经递质减少有关.刘雁峰教授在其相关研究课题中分析了更年期综合征情志症状与5-HT及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的相关性,发现5-HT在许多情志症状严重的患者中低值区有集中点区,其趋向性明显;也就是说,有精神情绪相关表现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5-HT水平相对较低,可能是5-HT浓度的降低导致了精神情绪相关表现的发生.而运用中医药交通心肾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其情志症状可得以明显改善,这为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在更年期综合征的诊疗过程中,除了根据各个患者的不同主诉给予辨证施治的同时,刘雁峰教授还非常重视心理调护在治疗该病中的作用.她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临床上或多或少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障碍,心理支持和治疗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因此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治疗中,摒弃原有的“指导-服从模式”,采用“共同参与的医患模式”,态度诚恳、和蔼、友好,关心、同情、理解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医学交谈,并要善于引导病人交谈,在交谈中多使用安慰、鼓励的言语,避免具有潜在伤害性的语言,注重对病人的隐私给予保密.有些病人对本病的观念及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错误的认识往往会加重病情.作为医者,应积极纠正患者观念,树立治疗该病的信心.在交谈的过程中,刘雁峰教授常常根据每个病人的个性特点、所处环境情况、个体心理承受能力及其对疾病的认识情况,确立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帮助她们正确地
中医药类有关论文范文,与传承是中医之根,是中医之路相关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