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学院类论文范文集,与1994—2005年我国网球运动文献状况综述相关毕业论文网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体育学院类毕业论文网,关于1994—2005年我国网球运动文献状况综述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体育学院及网球及运动医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体育学院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发现学习理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掌握技术要领并培养其思维能力.另有研究者探索网球正手及双手反拍的教学模式,以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技术并提高教学效率.为了使学生熟悉球性、巩固基本技术动作,多球练习、辅助墙被大量运用于网球教学中.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被引入网球教学中,网球CAI课件的应用使学生能更直观、清楚地看到每个基本技术的关键环节,从而对技术的理解更深入.在网球教学改革及教学体系内容方面也有学者做专门研究.虞力宏(1995)在上世纪中期就提出了高校网球课教学要改革并进行尝试.谭沃杰(2001)在网球教学俱乐部教学里融入了多媒体、排球、羽毛球等技术和知识进行网球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构建了多样化教学内容体系.张洁(2005)也对高校网球课构建多样化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探讨.陈勇、李皿(2005)提出非体育专业高校提高网球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朱征宇等(2005)则对体育院系网球选修课课程体系进行探究.
以上研究从最基本的网球教学课到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方面都进行了研究,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为网球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不少贡献.但总体上讲,描述性的研究较多,重复研究的现象也较严重.今后还要根据实践的需要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而与训练有关的文章多是探讨提高网球运动训练水平的途径与方法.其中涉及到专项素质的训练、体能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及运动负荷的监控,疲劳与恢复等.这类论文运用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医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网球训练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如闫子龙(2001)认为,在网球训练中体能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体能训练是网球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在安排时要注意其合理性.王长琦,罗青琴(2003)关注网球运动中的疲劳与恢复,这在网球论文中比较少见.说明网球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从关注技术训练到与训练有关的运动负荷的监控,身体机能的评定及疲劳与恢复,为网球训练开辟了新的领域.但总体来讲对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研究较少,只有国家体育总局备战奥运会(第二批)科研攻关项目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是与我国竞技网球的训练密切相关的.今后,如何提高我国网球的竞技水平是我国网球科研工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2.基本技战术理论方面
对于网球的基本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正手、反手和发球技术上,且以发球为主.研究成果多是为初学者或者网球爱好者服务,对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的研究几乎没有.这种现状一方面说明我国网球科研工作者意识到发球技术在网球基本技术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只重视底线技术,而忽略了其它基本技术如截击、高压等.当今世界网球打法正朝着全面型方向发展,只靠底线技术根本无法在网坛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今后还应对其它基本技术作更深一步的研究,引起各级教练员的重视.
在战术方面,主要针对女子双打.陈正、刘青等(2005)指出,世界优秀网球女双选手打法正由过去一味追求发上和接上的双上网型打法向一网一底结合双上、双底的全面型打法过渡,全面型已成为女子双打发展的主潮流.而我国选手打法单一,以一网一底打法为主,缺乏主动进攻,上网逼压的气势,与世界优秀选手还有一定差距.国家体育总局备战奥运会(第二批)科研攻关项目课题组对中国网球女子双打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女子网球双打成绩的提高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李婷/孙甜甜组合还拿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女子网球双打金牌.岳海鹏(1999)对隔网对抗类(乒乓球、网球)项目比赛中“相克现象”的初步研究将“相克现象”上升到理论层次,是一个新的尝试,值得研究,具有实践意义.但总体来说,对于网球战术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而在比赛中各种基本技术的合理运用是通过不同的战术来体现的.因此,战术方面的研究还应进一步深入,且要引起所有从事网球教学、训练和科研工作者及所有网球运动员的重视.
3.运动心理学方面
一位著名的网球教练员曾说过,当两名选手实力相当时,比赛时的心理状态起关键作用.谁的心理素质好,谁就能赢得比赛的胜利.由图4可知,从心理学及运动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的论文占总数的13.42%,表明我国网球科研工作者还是认识到心理的重要性,运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对掌握得较好.章建成(1994)采用探针法测试网球运动员的注意容量,评价运动员技能的熟练程度,进而预测其比赛名次.王润平(1997)采用分析诊断法、表象练习、自我激励和积极暗示等方法对参加第12届亚运会的网球国手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控,取得不错效果.马克勤、蔺光梅(2002)运用想象、情绪调节等手段提高网球运动员接发球的注意力.另有研究者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人格特征和元认知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方法从一般的定性分析逐渐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方向发展,研究成果较有实际意义.4.运动生物力学方面
随着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的改进以及网球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对技术动作及球的运动规律进行分析,从而改进运动员的各项技术.郎荣奎(1995)纯粹从力学角度探讨了网球上旋球的运动规律.蒋中伟(2000)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分析了网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情况,并得出结论:击球点越高,发球成功率越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击球点高度而使击球点靠近球网,可提高发球的成功率.刘卉(2000)借助三维高速录像及直接线性变换(LDT)方法,获取我国优秀青年女子网球选手大力发球技术的运动学参数,揭示了网球大力发球动作技术的原理.严波涛等(2000)采用高速立体摄像和现场调研等方法,人生物力学角度对抛球、击球动作技术以及动作节奏问题的本质做了探讨,得出新的发球技术(即在抛球臂持球向上、向前运动直至抛球离手瞬间,挥拍臂缓缓移动,拍尖指向身体的后下方)更有利于发挥全身肌肉用力,我国运动员的抛球准确性和稳定性亟待提高等结论.这些研究成果用科学的方法解释了许多教练员的困惑,为高水平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但研究内容相对集中在发球技术上,今后还应多关注其它基本技术,运用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对网球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
5.医学及运动医学方面
从医学及运动医学角度研究网球项目的文章不多,但相对而言论文质量较高.吴升光等(1994)使用Lido等速测力机完成一种速度下男性网球选手股四头肌之等速向心离心收缩之测试并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可对网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起指导作用.孙卫星等(1999)将优势眼理论应用于网球正手抽球技术与发球时的站位练习中,提出在网球运动中可根据优势眼原理挖掘适合每个队员的技术潜能等.赵平平(2000)采用七星针配合拔罐方法,直接在湿邪瘀血留滞之处施治治疗网球肘,收效迅速可靠.吴亿中(2003)采用齐刺温针灸治疗网球患者也取得良好疗效.陈筱春等(2005)通过实验与跟踪测试发现点压肾俞、照海穴能提高网球运动员定量负荷后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减轻自由基们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这些研究成果都从不同方面为我国网球训练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虽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研究重点局限在网球运动损伤的防治方面.其实运动医学的内容非常丰富,运动员的医务监督和运动营养等都属于它的范畴,可惜这方面的研究是凤毛麟角.2005年莎拉波娃的教练来中国讲学时就指出,我国网球运动员所吃的东西甚少有营养价值,必须由专门的营养师为每位运动员开菜单,否则难以保证训练的效果.这给我们中国的网球教练员和科研工作者带来了新的网球理念.因此,应拓展在运动医学及运动营养方面的研究.
6.社会学方面
网球运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日益增强的健身要求,已成为都市人的运动时尚.对于网球的健身价值和其在全国开展的情况,都受到网球理论工作者的重视.早在1995年,胡学明、李莉(1995)就通过对参加网球运动的部分老年人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网球运动对老年人具有很好的健身价值、健心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手段和方法.阎天贵等(1996)通过医学检测,发现老年人坚持适当的网球运动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健康,延缓衰老.曾琳娜(1999)也发现,网球运动对中老年人健康影响明显,是预防心血管疾病与肥胖有关的一系列疾病的有效保健措施之一,且对进入更年
关于体育学院类论文范文集,与1994—2005年我国网球运动文献状况综述相关毕业论文网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