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类论文范文资料,与中医学与气功相关发表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中医学类发表论文,关于中医学与气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医学及气功及脏腑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中医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归的内在表现.4.1气滞
“滞”是指阻塞,不畅之意.气滞,是指气机郁滞而阻塞不畅的病理状态.
气滞的发生多与情志不畅、痰饮、水湿、食积、瘀血、结石等阻滞有关.由于上述因素,影响到局部或全身气的运行,形成气机郁滞不畅,可出现胀满、疼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因此气滞可导致血行滞涩,而形成瘀血.若气滞导致水湿停滞,则可形成痰饮.
气滞还可以使某些脏腑功能失调而形成脏腑气滞,常见的肺气、肝气和脾胃气滞,可见脘腹胀痛,时作时止,得矢气、嗳气则舒,以及完谷不化等症.
4.2气逆
“逆”是违背,不顺从之意.气逆,是指体内气机升降失常,当升者升之太过,或当降者不降而上逆的病理状态.气逆的发生,多由情志内伤、饮食寒温不适、痰浊壅阻及外邪侵袭等所致,与肝、肺、胃等脏腑关系密切.因肝主疏泄,升泄太过,肝气上逆,可见头痛而胀、目赤面红、烦躁易怒等症状,甚则导致血随气逆,出现咳血、吐血、中风、昏厥等症.因肺主肃降,肺失肃降而致肺气上逆,则见咳嗽、气喘、痰鸣等症.胃主降,胃失和降,则胃气上逆,而见呕吐、嗳气、呢逆、腹胀等症状.
4.3气陷
“陷”是升举无力,不足之意.气陷,是指在气虚的情况下,以气的上升不及和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气陷的发生常因素体虚弱,久病耗伤或思虑劳倦等所致.气陷多发生于脾脏,故又称“中气下陷”.脾主升清,一方面上输水谷精微于头目清窍,另一方面托举维系人体内脏器官位置的相对恒定.因此,在气虚升举无力的情况下,既可导致清气不能上养头目清窍,而见头晕、眼花、耳鸣等症;又可出现脏腑器官的维系乏力,而引起某些内脏的下垂,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还可兼见脘腹或腰腹胀满重坠、便意频频等症.此外,因气陷是因气虚发展而来的,故临床中常见疲乏无力、气短声低、少气懒言、面色不华、脉弱无力等气虚征象.
4.4气闭
“闭”为闭塞,不能外达之意.气闭,是指气之出入障碍,气不能外达,闭郁结聚于内,而出现的突然闭厥的病理状态.气闭多于情志刺激而气郁之极,或痰饮、外邪、秽浊之气阻阔气机所致.其发生,可因外感寒邪,束于肌表,阳郁而不达而无汗,感受秽浊之气而致闭厥、外感热病过程中的热盛内厥、突然遭受巨大的精神刺激所致的气厥等.临床上,还可因气机闭郁,壅于心胸,闭塞清窍,可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则见四肢逆冷,拘挛、两拳握固、牙关紧闭;肺气闭郁,气道阻滞,则见呼吸困难、气急鼻煽、面青唇紫;气闭于腑,则见二便不通.
4.5气脱
“脱”即脱落、不内守之意.气脱,是指气不内守,大量向外逸脱,从而导致全身性严重气虚不足,出现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气脱多由正不敌邪、正气骤伤,或正气长期持续耗损而衰弱,以致气不内守而外脱;或因大出血、大汗出、大吐泻等,使气随血脱或气随津泄所致.临床上,因气大量外散脱失,脏腑功能突然衰竭,常出现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闭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等危象.
5病因中七情对于气机的影响
七情的致病特性过度的情志活动可以直接干扰气机运动,造成气机的紊乱,如怒则气上,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思则气结等,气功的练习可以干预气机运动,气机平和则机体有机会得到修复,阻断了致病因素.内养功初级静功中松静筑基法,在自然呼吸同时配合松静的练习,使大脑和身体同时放松和入静,改善和提高机体的内环境,使身体处于较舒适的状态,而得到将息温养.
七情内伤直接影响其相应内脏,使其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
5.1直接伤及内脏
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相应的脏腑.因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而心是五脏六腑的统帅,它主宰着人的心理、情志活动.为此,七情致病均可损及心,并影响到其他脏腑,在七情致病中心起主导作用.另外,心主血藏神,肝藏血主疏泄,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故情志致病,以心肝脾三脏失调为多见.如过喜、惊吓、思虑劳神均可伤心,致心神不宁,症见心悸、失眠、健忘,甚则精神失常.郁怒伤肝,肝气郁结,证见两胁胀痛、善太息或咽中似有异物梗阻;妇女可见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肝气上逆,出现呕血、面红耳赤、晕厥.思虑忧愁伤脾,脾失健运,见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等症.若思虑劳神,不仅损伤心脾,而且可导致心脾两虚,同时会出现上述心神不宁及脾失健运的兼症.
5.2影响脏腑气机
七情对内脏的直接损伤主要为影响脏腑气机,气血运行紊乱.《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等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怒则气上,致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见头胀痛、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喜则气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可缓和精神紧张,营卫通利;二是暴喜过度,致心气涣散,神不守舍,见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悲则气消,过度悲忧损伤肺气,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见气短声低、倦怠乏力、精神萎靡不振.恐则气下,恐惧过度,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见溺频、溲多或二便失禁,甚则面白、昏厥、遗精.惊则气乱,突受惊吓,损伤心气,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见心悸、惊惶失措.思则气结,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致气机郁结,脾运无力,见食欲减退、脘腹胀满、便溏等.
5.3七情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
情绪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如肝阳上亢证,情绪的波动可诱发中风偏瘫,此时对于情绪的调摄,运用气功调神之法使患者能处于安静愉悦的状态,则可以避免和阻断,能处于安静愉悦.
6气功对于气机的干预
气功练习中,调神运用合理的良性意念替代和阻断不良情绪的侵扰,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动功的练习可以使身体的气机得到调整,动功的练习在中医里也与中医肝藏血,主筋,主疏泄行气.
气功通过三调的合理练习,对身心有序的调节,可以安神定志、养气、行气活血、舒筋通络,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动功如内养功动功、五禽戏、八段锦等.吐纳如内养功的停闭呼吸法、六字诀等功法,辨证选功、辨证练功,符合中医学理论的规律,合理的使用三调为宗技术,指导患者通过调神、调息、调身高效而安全的练功、养生祛病,练养结合来调达气机.
在气功的练习中,随着功夫的提高会逐渐形成自然的深长的腹式呼吸,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自然提高了水谷精气的形成.使宗气生成和气血的生成有了生化之源.深长呼吸更能获得充足的自然清新之气,使宗气更加充足,气血的运行动力更强劲.
在气功练习中,由于是自我调控的功夫和技能,故在很多急重的情况下是很难完成这一技术操作的,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气功的练习需要在缓则治本的阶段来使用,对于气功自我练习的适应症上亦以慢性病或疾病的恢复期为主,总之,是以病人自身能够完成操作为前提.
总结
通过上述的这些内容从生理到病因病机,中医学对于气的论述和实践运用都是完善而成熟的,用于临床亦行之有效.气功学,尤其是中医气功学或医学气功、医疗气功如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合理指导病患者辨证的习练气功,是我们中医气功学研究的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中医学类论文范文资料,与中医学与气功相关发表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