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中西医结合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与相关论文摘要
本论文是一篇中西医结合相关论文摘要,关于中西医结合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与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西医结合及教学改革及教育改革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中西医结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人体,用物质的变化来衡量人体的健康状况.专业人士通常用“白箱法”来概括西医的这种研究模式.由于人体发生疾病的时候,往往都是很多处会同时发生物质变化,如果只是固定某一处物质变化加以研究和治疗,就会显得局限和机械.中医展现出的鲜明特色:用系统比对和疗效反推的方式来认识生命和疾病.所谓系统比对就是指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总结出的客观规律运用到人体身上(比如:阴阳、五行、气血),认为人体内部的运行规律也和自然界、人类社会相似,这是一种哲学思维模式.然后,通过四诊将客观观察到的疾病症状和体征用这些术语进行概括性描述,认识疾病的证候就此产生了.除了系统比对,中医的许多理论是通过临床疗效推求而出的.比如:经络理论就是基于针灸在临床表现出的疗效而总结出来的;归经理论也是由于方药在临床上表现出的特定效果而得出的.某些中药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可以化痰湿的症状,当再次用这些中药治好了某种病理状态后,就把这种病理状态称为痰湿证.专业人士通常用“黑箱法”来概括中医的这种研究模式.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中西医结合相关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在职研究生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6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2.2.2减少隔阂的教学模式:两类不同的医学体系放在一起势必会相互排斥并产生隔阂,进而诱发“中医和西医根本就不能结合”的想法.这本是一个合理的现象,但如果这种情绪进一步蔓延,势必会危害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因此,减少隔阂、相互吸引,把中医和西医构建成矛盾双方可能是中西医结合教育重要的改革方向.求同存异可能也就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下面笔者以病理学课程教学谈一谈这方面的探索.
⑴总论教学:病理学总论部分系统概括了西医对疾病的理解.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作用下,因动态平衡被打破而发生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异常生命活动.笔者认为,中西医对疾病的理解是求同存异的切入点之一.事实上,中西医对疾病的理解基本一致.笔者在讲解时作了相应的比较.比如:“动态平衡被打破”对应于中医的“阴阳失调”;“损失和抗损伤反应”对应于中医的“正邪相斗”.西医对病因的大体分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应于中医的“先天和后天、内因和外因”.西医认为,疾病的转归取决于“损伤和抗损伤的势力对比”,对应于中医的“正邪此消彼长”.两者对疾病理解的不同点仅限于:这些概念是不是用具体的物质来描述而已,这属于认识手段上的差异.而事实上,中西医采用各自的认识手段,最后实现了对疾病相同的认识.这也侧面证明了:不同的认识手段都可以用来探索客观真理.
⑵各论教学:病理学各论主要涉及各个系统的疾病,重点在于讲述疾病的病理变化.笔者认为,目前的各论教学过于强调了疾病的某个状态,而弱化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样可能会给学生留下西医对疾病的研究是局限的、静态的印象.这种印象可能会与中医留给学生的系统性印象产生冲突.因此,动态、系统的讲解某个疾病可能是求同存异的又一个切入点.下面笔者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例谈一谈这方面的探索.
探索的总原则:从疾病的发生一直讲解到死亡.慢性支气管炎按照该原则讲解的线路如下: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死亡(抢救不及时);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呼吸衰竭-缺氧-机体的代偿反应-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静脉淤血、低排出量综合征-丧失劳动、自理能力-死亡.按照该线路图,笔者在讲解时,把呼吸衰竭、缺氧、机体代偿反应、失代偿等章节的内容调整到了呼吸系统疾病章节.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病理学教材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编写,从而体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样可能有利于降低不同医学体系间的隔阂,并能促进两者之间的交流.
⑶细节教学:中西医的相通点还可能存在于一些细微的地方.比如:神经系统疾病章节谈到抑郁症,将临床使用有效的抗抑郁药用于小鼠后,可以减少强迫游泳试验中其静止不动的时间,那么就把小鼠强迫游泳试验中静止不动的行为称为“抑郁样行为”.这种认识模式和中医疗效反推的思维方式极为相似.再如:发热章节里面谈到体温正调节介质和负调节介质,这和中医的阴阳观念一致.这样的哲学思维模式如今也正广泛运用于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之中,这不也说明了系统比对的思维方式在西医的微观世界里其实也在运用.
3结语
中西医两套医学体系存在认识手段上的差异,但也存在很多的共同点.因此,如果把中医和西医放在一起,它们注定会成为矛盾双方.哲学认为,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那么,中西医结合定会成为中医发展和西医发展的动力,这不仅可以促进中医科学化,还可以形成有中国特点的西医研究模式.为此,中西医结合教育改革应以维持这对矛盾为总体方向.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一方面求同存异,避免两者冲突,从而营造中西医结合的氛围;另一方面彰显各自的特色,培育可实现各自发展的可结合点,从而实现中西医真正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振瑞,李经纬,陈可冀.20世纪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史学考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1):1033-1037.
[2]黄李平,凌江红.中西医结合医学教育在西医高等院校的初步实践[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3):273-274.
[3]王阶,许志仁.中西医结合人才教育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4):245-246.
[4]刘建平,曹卉娟.从循证医学看国内发表的中医药临床研究现状及改进策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5-8.
[5]杨云松.中西医结合史论[D].黑龙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
[6]王炜,严火其.从库恩范式理论解读中西医结合教学中的问题[J].医学与哲学,2003,24(9):55-56.
[7]聂优爱,陈利国.中西医结合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之浅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4):380-382.
[8]陈可冀.循证医学与中西医结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1):8-9.
[9]李致重.从科学的出发点、含义、分类看中医[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1):3-4.
[10]BernheimHA,KlugerMJ.FeverandantipyresisinthelizardDipsosaurusdorsalis[J].AmJPhysiol1976,231(1):198-203.
[11]KlugerMJ,RinglerDH,AnverMR.Feverandsurvival[J].Science1975,188(4184):166-168.
该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yixue/010256450.html
[12]肖革新,付丽娟,代解杰.系统生物学的发展与思维方法
中西医结合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中西医结合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与相关论文摘要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