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文集,与高职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医学检验技术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高职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医学检验技术及顶岗实习及医学检验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医学检验技术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高职教育改革首先应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加强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培养基层医院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 医学检验技术; 专业建设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具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自2007年成为国家示范院校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后走向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过几年来的专业建设改革和发展,该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力量明显增强,实验实训条件显著改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竞争力明显提高,为基层医院培养出了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专业技术人才,在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建设整体思路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满足职业岗位群人才规格的需要,要体现职业能力为本位[1].结合学院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市场调研情况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能熟练掌握常用各项医学检验技术,适应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基层医院(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疾病控制中心、中心血站、生物技术行业等从事检验技术工作.
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是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卫生健康为己任,创新“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加强专兼结合“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培养基层医院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2 专业建设改革措施与实践经验
2.1 创新“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市场广泛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和各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分析论证,对本专业面向及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创建了“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学院附属医院是一所直属综合性三级医院,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是集教学、临床和科研功能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临床见习、顶岗实习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附属医院检验科技术人员和学院专任教师共同承担专业技能课理论教学、实践带教任务.学院专任教师轮流安排到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临床实践,双方交流临床与教学经验.其二,基层医院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提供场所,也是毕业生就业基地.第1、2学年每个学期都安排1周时间到基层医院临床见习,让学生了解检验科的基本情况和工作任务.第3学年顶岗实习10个月安排在基层医院(其中1个月在乡镇卫生院).其三,本院作为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利用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及附属医院检验科的优越条件,为周边基层医院提供良好的共享资源,包括技术支持和在岗人员培训,支持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2.2 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加强课程建设力度
2.2.1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通过人才市场调研、行业专家咨询、合作医院参与、专业分析论证会等多种形式对本专业面向及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明确适应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制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块结构.将工学结合、院校合作的教育思想贯穿整个课程体系,按照“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教学并组织实施.
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教学课等五大课程模块构成,其中公共课模块和专业基础课模块的教学由学院专任教师完成;专业技能课模块和专业拓展课模块由学院和附属医院教师共同承担;实践教学课程模块主要由附属医院、基层医院及校外实习医院兼职教师完成[2].
在课程安排上坚持基础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专业技能课实验实训时间,毕业顶岗实习为10个月,使实践教学总学时达57%.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加强顶岗实习管理等途径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3].
2.2.2 课程建设措施 一是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学科体系,重建新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将原来的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整合为《基础医学概要》;将原来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课程整合为《临床医学概要》;新编了校本教材《检验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指导教程》,增开了《医用物理学》、《检验仪器使用与维修》课程,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为加强人文科学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增加了选修课程,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改革后的课程设置是针对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来确定的,体现了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具有的针对性、灵活性、适应性特色.二是学院与行业专家、兄弟院校合作共同开展课程建设.目前已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临床检验基础技术》、4门院级精品课程、7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主参编卫生部规划教材3本,编写“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和实验实训指导书共12本.
2.3 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 几年来,学院通过外出进修、培训、学术交流、实践工作锻炼、人才引进等多种途径,加强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并重点培养了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注重了传帮带对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所起到的作用,现已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医教结合、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现有校内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副主任技师)6人;有硕士学位者4人;有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院级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10人;有双师教师13人,占87%.专业负责人是省级专业带头人,也是全国医学检验技术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医学检验分会常委.专业骨干教师每人能够承担2门以上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此外,学院聘请了校外兼职教师16人,他们均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主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任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本专业实现人才培养、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4].2.4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2.4.1 校内医学检验实验实训中心建设 新建了校内医学检验实验实训中心,新增面积约900 m2,新增实验实训室12间,新添教学仪器设备价值为450万元,新开实训项目12个.改建实验实训室7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00万元,实验实训开出率达100%.学院建立了开放性实验实训制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明显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也增强了对乡镇医院在职人员培训、师资培训、联合培养学生等多种社会服务功能.
2.4.2 附属医院检验科教学基地建设 附属医院检验科新增仪器设备150万元,设备总值达500余万元,进一步充分发挥了附属医院的实训实习基地功能,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见习、临床教学、顶岗实习、师资培训、社会培训等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学实习和培训工作中,注重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检验质量控制观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减少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失误[5].
2.4.3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进一步加强校院合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校已跟50家医院(含乡镇卫生院8家)与签定了实习合作协议,实行院校共同管理学生.学校与实习医院每年举行联席会议1~2次.实习带教老师对本院检验专业实习生的表现满意,许多实习生被留用,实现了“实习到哪里,就业到哪里”的理想.
3 专业建设改革的主要成效和创新
3.1 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3.1.1 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就业形势好,生源充足 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实践,专业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实践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学生顶岗实习普遍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质量高.2007级、2008级、2009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分别为90%、92%、95%.学生毕业后参加检验士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均为95%以上.近几年来专业招生学生人数稳步上升,每年招生数在120人以上,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约400人.
3.1.2 毕业生受到县级及以下基层医院的青睐 特别是乡镇医院,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后都能安排住房,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大多能解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编制等,毕业生能安心在乡镇医院从事检验技术工作.
3.2 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明显提升
3.2.1 为县和乡镇医院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一是学院为全市县乡镇医院(含社区卫生服务站)培训检验技术人员共190人次,附属医院接受县乡镇医院检验人员进修20人次.二是学院每年选派教师下乡镇进行技术指导20余人次,对口支援了8家乡镇医院,有效地提高了乡镇医院检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拓宽了乡镇医院的检验业务.三是利用附属医院的雄厚技术力量和先进设备,以附属医院为龙头,建立了基层医疗网络,使农民能享受三级医院的优质服务.
本篇论文地址 http://www.sxsky.net/yixue/010256519.html
3.2.2 无偿提供教学资源,达到资源共享 学院为对口支援的3所西部地区院校免费培训师资12人,联合培训学生15
关于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文集,与高职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