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母论文范文集,与花好月圆能回家看看么?相关论文的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父母论文的格式,关于花好月圆能回家看看么?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父母及子女教育及受访者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父母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常回家看看”,一首流行歌,传唱十余载,久盛不衰.它的流行,击中中国人一心向钱奔生活的软肋:父母.“常回家看看”之所以流行,正是因为不能常回家看看,有太多的理由不能回家看看,工作太忙,家务太多,儿女拖累,银子不够,没有心情,应酬推不掉等只好以歌自慰,聊补心虚,边唱边想,下次吧,下次一定抽时间回家看看.
可是,父母不是永远像我们儿时记忆中那么强壮,生命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长,不回家的理由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重要.只怕有一天,当你想回家的时候,回家已经为永无愈合的伤痛,成为无法重现的幸福,成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月圆秋凉,菊黄蟹肥,一年之中最好的季节已经来了.花好月圆人团圆,今年的中秋佳节与国庆相遇,黄金周8天长假,纵有千万条不回家的理由,可是你能回家看看么毕竟啊,70亿人口的地球上,茫茫人海之中,你喊父亲只有一个男人回头,你喊母亲也只有一个女人伸开双臂迎接你呀!
你还能见父母多少面?
“这是一道残忍的算术题,爸爸妈妈25岁有了我,现在我25岁了,每年春节回去看望他们,现在爸妈50岁,如果他们能再活20年,我这一生,爸妈这一生,相见的机会就只有20次了.”前段时间,一张“父母年迈我们还能见多少面”的热帖,像一根刺扎进了无数网民的胸口,搅动我们早已麻木的神经,每个人都感到沉重和自责.当我们用“多少”这个词儿来标注与父母见面的次数时,才发现这份世上最宝贵的亲情,被我们无情挥霍,已经所剩无几了,“多少”不是多而是少,我们与父母见面的次数实在是太少了.
这篇论文地址:http://www.sxsky.net/yixue/010302691.html
“常回家看看”一度是老外必学的一句中国话.家庭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伦理,也是最有效的社会细胞.美国总统羡慕中国:家庭承担了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义务.中国人的传统幸福观是:子孙绕膝、四世同堂、合家团圆、家和万事兴.现在老一辈还认为:人一辈子图什么,挣钱做什么,养育后代,才有盼头.
常回家看看,要的是回家那种氛围,熟悉的景况、寒暄、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做做家务、吃顿好饭、说说亲戚家的事,中国人的生活气场就此弥漫开来.曾几何时,“常回家看看”已经成为空巢父母的一种奢求了.
您一年大概能陪父母多久?每个人的答案也许都不一样.今年8月,人民网的调查数据让人有些触目惊心.10%的受访者表示,两年才回一趟家陪父母,41%的受访者表示一年只有3天-10天能陪父母,25%的陪父母时间大于1个月小于3个月,天天跟父母在一起的只有10%.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父母的论文范文资料 | 大学生适用: | 学术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8 | 写作解决问题: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当儿孙绕膝变成父母们的梦想时,和孩子们一起吃饭也变成了奢望.调查数据还显示,49%的受访者一个月难得和父母吃一次饭,一个月能和父母吃一次饭的只占到18%,
关于父母论文范文集
回家看看咋就这么难
采访中,一位结婚3年的东北籍女教师向记者抱怨说:“谁不想常回家看望父母啊,现在的物价、房价、医疗、子女教育等开支多大啊,收入才多少啊,回得起吗?我都4年没回去过了.”四年没回家,也许是特别的个案.但年轻白领小杨的话却代表了大多数年轻人的心声:“不是我们不爱自己的父母,不是我们不想常回家看看,而是我们没有那个条件,我们这些小城镇出生的80后压力非常的大,不管是从工作、金钱还是时间上都不允许我们常回家看看,我们也想跟爸妈谈谈家常,让他们像别的父母一样享受天伦之乐.”
也许他的话正反映了众多年轻人的心态,调查数据显示“常回家看看”存在诸多困难,其中“工作压力大,没时间”稳居榜首,占到受访者的42%,其次是“生活在两地,无法常回家”占35%,“家在外地,回家成本太大,不如直接寄钱给父母”占9%,“没有好的工作,没有结婚,不敢回家,怕父母为自己担心”占了10%,“自由惯了,不想回家”占9%.
不回家的理由看似很充分,其实,说白了,全是名利在作崇.这个时代的中心,有一张摆放着声名、金钱、成功与性的欲望榜,有时要让我们用最珍贵之物去交换.富了还要富,强了还要强,当欲望变成了理想,我们一心向着成功的大道狂奔,早已将父母远远地抛在了身后,他们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相信我们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但是“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26岁的白领小婷说“常回家看看”这句话对她有着特殊含义.“以前没觉得这句话有什么不同,也很难理解歌词里面唱的内容,只觉得回家对我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了.”转变出现在不久前的婚礼上,她清楚地记得,父亲在婚礼致辞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希望他们以后能常回家看看.”
“当时我听见那句话立刻就哭了,我父亲是一个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人,他能在那个时候说出那句话,我想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觉得我爸好像真的上年纪了,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孩子和家庭上.”
小婷的父亲其实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很多空巢老人的心声.采访调查显示:七成以上受访者父母或多或少地表达过希望孩子常回家看看的意思.其中15%的父母偶尔对孩子说这样的话,15%的父母经常说,39%的父母虽然没有说过,但表达过类似的意思;同时有3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父母从没有说过类似的话.
当“回家看看”写进了法律
2012年7月,河南宝丰县的李大爷和李大妈将3个儿女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判令子女们每周末回家和父母团聚.李大妈和老伴均是退休干部,经济上没什么压力.李大妈说,他们有两女一男3个孩子,均已参加工作,成家立业.但自从他们老两口退休后,生活就开始变得松散了,而子女们工作太忙,平时很少有时间带孩子一起回家.其实老人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想让子女们在闲暇时,能常回家看看,全家人一起吃顿饭、聊聊天.但跟孩子们沟通几次后,并未如愿.于是,两个老人一纸诉状,将儿女告到法院,要求法院判令3个子女每逢周末回家,尽精神赡养义务.不过,更多的父母却对孩子不能常回家看看表示理解和原谅,“儿子也很不容易,要供房供车养孩子,双方四个老人,够他忙活的了.家安在上海,每次回趟家得花上几千块,做父母的,就不想跟他添堵了.”可怜天下父母心,67岁的张大爷的话,说出了绝大部分中国父母的心声.
关于父母论文范文集,与花好月圆能回家看看么?相关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