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性心理相关论文例文,与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性心理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性心理及健康教育及心理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性心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尽管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在身体方面有所不同,但他们一样有正常的性的發展,性的發展同样贯穿其一生,他们与健全儿童一样需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启示下,本文试图从: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具有整体性;教育内容应该以残疾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主;应建立积极完善的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等三个方面对残疾儿童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 键 词】积极心理学;理念;残痰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
1引言
两性世界里,尽管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在身体方面有所不同,但他们一样有正常的性的發展,残疾的明显程度并不与性的發展成正比,性的發展同样贯穿其一生,并且影响其全部生活的目的及态度的选择.如2009年笔者对新疆部分特殊教育学校中135名(聋哑、视力残疾、智力残疾)13~18岁儿童进行的青春期生理、心理状况调查表明:残疾学生的青春期發育与健全儿童是同步的.虽然他们的性心理發育要晚于健全儿童,但几乎同样有着健全儿童性心理不同阶段的内在表现需求,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一样需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性心理健康教育对残疾儿童發展并保持性的健康状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残疾儿童在知识接受和技能培养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很多关于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的教育都局限在单纯的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上,忽略了残疾儿童的性个人需求、性价值选择、性情感体验、性个人素质等人格教育,这极大地影响了残疾儿童性心理的健康發展.为此,本文试图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下来探索残疾儿童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2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因素对人的影响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取向,积极心理学是相对于现代西方主流心理学倡导的“消极心理学”或“病态心理学”而提出来的,是对现代主流心理学的反思.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心理机能,重视人的潜能的發挥,把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激發与培养人的积极情绪、帮助人们快乐与成功、引导人们走向幸福做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因此,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主观层面上积极情绪体验的培养,包括对过去的幸福感和满意感、对现在的愉悦、对未来富有建设性的认知,如希望、忠诚等;个人层面上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包括乐观、爱和职业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能、美感、宽恕等;群体层面上积极组织系统的构建,指如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使个体發挥其人性中具有积极作用的个性品质,如责任感、利他、文明、忍耐、职业伦理等.
21世纪初,我国学者孟万金教授针对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提出了从积极方面人手,用积极的内容和积极的方式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开發潜能,减负增效,塑造积极向上心态和奠基幸福的基本理念.该理念不仅引领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向,也为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3消极心理学取向下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过分关注残疾儿童性心理的消极层面,导致对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的误解
长期以来,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在消极心理学的影响下,过分关注残疾儿童性心理的消极层面,主要研究残疾儿童由于认识活动的限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限制、语言表达沟通的限制等消极心理因素而引發的成熟的性生理与尚未完全成熟的性心理之间、性的生物需求与性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冲突.把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局限在性心理發展过程中矛盾与冲突的解决上,将个体具有较强的性社会适应性(性道德、性交往常识与规则)、如何免受性问题的困扰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忽略了性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残疾儿童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受自己的身体,在与两性的交往中增进自身人格的完善,促进自身身心健康發展的终极目标,这也导致了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者与实践者对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误解.
3.2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忽略了残疾儿童个人层面上的积极个人特质的研究与培养
由于当前学校将残疾儿童l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定位于性心理發展过程中矛盾与冲突的解决,因此,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关注残疾儿童在性心理發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困惑.在这种消极心理学模式下,教师常常把残疾儿童当做“问题来源”,常常以残疾儿童存在的性心理问题、性心理發展过程中的弱点和缺陷当作工作的出發点和落脚点,忽略了残疾儿童个人层面上的积极个人特质的研究与培养.如,自信心、爱的能力、审美的能力、宽容等个人特质对性心理健康的重大作用.
3.3教学资源单一,缺乏积极完善的性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由于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性心理發展过程中矛盾冲突的解决,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关注残疾儿童在性心理發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困惑,因此,性心理健康教育常常游离于学校的其他工作,被看成只是心理健康课、心理辅导与咨询和心理活动的任务,与其他教师和教育者无关,这必然使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个积极有效的组织系统,因此,难于收到理想的效果.
4积极心理学理念对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与消极心理学相对照,孟万金教授提出的积极心理学从积极方面人手,用积极的内容和积极的方式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开發潜能,减负增效,塑造积极向上心态和奠基幸福的基本理念,为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这篇论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yixue/010346569.html
4.1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具有整体性
身体的生长發育是心理發展的物质基础.生长發育以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影响着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变化.直接影响是指性生理的变化直接导致个体心理的某些变化.例如,对男性来说,青春期睾丸激素的增加直接导致了男青年性驱力和性活动的增强;对女性来说,月经周期大约有40%的女性体验到更为强烈的抑郁、焦虑、烦躁、自尊心下降等感受.但由于个体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其心理与行为表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因此,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表现较少是由青春期生理变化直接引發的,而大多是生理变化与其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青春期生理变化对个体心理發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社会对这种身体变化的评价和态度间接發生作用的.也即是性生理变化对个体性心理發展的影响并不在于性生理变化的本身,而在于个体对这种变化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解释,在于个体对他人反映的理解,以及对这些变化是否符合社会文化模式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或解释依赖于个体对自身变化快慢的认知与评价、他人对此所持的态度与评价、个体对他人对此所持的态度与评价的反映,以及个体在评价时产生
关于性心理相关论文例文,与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