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医学— 范文

关于非营利组织相关论文范文集,与非营利体育组织述评基金项目相关毕业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非营利组织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非营利体育组织述评基金项目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非营利组织及体育学院及民间体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非营利组织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玉(2010)探讨非营利体育组织参与我国体育公共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体育非营利组织在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必将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25].张义峰、李文辉(2011)就构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合作主义”模式中,“非营利性体育组织作为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方新兴力量与政府构建‘合作主义’公共体育服务模式更适合我国国情”[26].

2.2关于体育社团的研究

在国内现有的文献中,以研究体育社团的文献居多.最早期的研究是来自于朱廉之(1995)[27]的研究,他提出了“高校体育社团”的概念.卢元镇(1996)[28]对中国体育社团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黄亚玲(2003)[29]在其博士论文《论中国体育社团》中,系统地阐述体育社团在中国体育发展中的地位、功能与作用.王广虎、胡艳(2005)[30]对转型时期我国体育社团改革的问题,提出了从“理论基础”、“组织基础”、“行业基础”和“社会基础”4个方面进行构建.汪流(2008)[31]针对中国体育社团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与分析.据统计,1979~2011年6月,在国内中文期刊上公开发表涉及体育社团的论文有462篇,其中核心期刊79篇;国内硕、博士学位论文228篇,其中博士论文2篇;国内重要会议论文30篇;国内重要报纸21篇.这些公开文献的研究对象主要涉及全国性体育社团的改革与发展、地方性体育社团的组织与发展、高校体育社团的运作以及农村体育社团的筹建与发展等4个大的方面,尤其以探讨高校体育社团的文献数居多.

2.3关于体育志愿者组织的研究

据统计,对体育志愿者组织进行研究的文献共有12篇.苗大培等(2004)首先展开对体育志愿者组织的研究,认为“推进我国社会的非营利社会服务志愿组织的发育成熟,建立一个与其相配套的社会公共机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借鉴运用‘第三部门’及其相关理论指导建构我国群众体育的服务体系——非营利体育志愿者组织,将对发展我国群众体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2].肖嵘等(2005)通过研究志愿者与体育组织之间的关系,认为“志愿者与体育社团组织是一种平等互利的交换关系”[33].丛宁丽(2009)[34]在其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及对我国体育发展的启示》成果中,系统地对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德国和北欧国家的体育志愿者的形成、分类和作用等进行了比较研究.陈文胜等(2009)探讨了体育志愿者组织绩效如何有效测评的问题,“运用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区间型评价矩阵,能很好地区分主观偏好值和客观偏好值以求得绩效评价指标权重,为定量测评体育志愿者组织绩效提供了一种比较科学、可行的模式”[35].

2.4关于体育事业单位的研究

体育事业单位在我国是一个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组织群体.但是,相关的研究文献也只有12篇,其中多数文献将研究聚焦在其内部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的问题,而从非营利组织的视角探讨体育事业单位的文献仅有1篇.杜志娟、康丰岭(2010)通过研究体育事业单位的改革问题,认为“公共服务性体育事业单位是体育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体育事业单位的改革是目前我国体育事业单位的改革重点,而公共服务性体育事业单位与非营利组织的某些社会功能和特征相类似或相同,公共服务性体育事业单位的改革可以朝着非营利组织的方向进行”[36].

2.5关于体育协会的研究

涉及体育协会研究的文献只有3篇.吕玉军、伯亮(2001)就民国时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认为“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成立,标志着外国人控制中国体育竞赛活动的结束,中国人自己管理体育的开始”[37].柯火炎(2009)[38]针对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1924~1949年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汪流、王凯珍(2009)[39]则首次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体育总会组织体系关系变迁进行了回顾,提出了改革建议.

2.6关于民间体育组织的研究

关于民间体育组织的研究文献有3篇.陈泽兵(2002)通过研究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民间体育组织的发展时,第一次明确地提及“民间体育组织是为了满足人们某一方面体育需求而自愿结合起来的社会团体,例如各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等”[40].唐建军等(2004)基于组织互动理论,“认为在政府行政作用的条件下,城市社区体育俱乐部(组织)具有行为的主动性和行为的可性.服务性、非营利性和结合性是城市社区体育俱乐部(组织)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操作要素”[41].时隔几年后,汪流、李捷(2011)“基于学理层面和现实背景对社区草根体育组织的产生、生存境遇及发展进行探讨”[42],指出其发展背景是由于公民社会意识提升的必然结果.

从朱廉之(1995)首次论及体育社团,卢元镇(1996)系统探讨中国体育社团,马志和、张林(2003)关注非营利体育组织,黄亚玲(2003)系统地阐述体育社团在中国体育发展中的地位、功能与作用,王广虎、胡艳(2005)进而研究体育社团的改革,丛宁丽(2009)对国外体育志愿者组织的比较研究,汪流、王凯珍(2009)对新中国体育总会组织体系关系变迁的持续研究,到汪流、李捷(2011)对社区草根体育组织发展的关注,可以清晰地看出国内学者们在研究非营利体育组织的过程中,将非营利体育组织从“边缘”提升到“主流”的努力.

相比之下,国内涉及体育协会、体育事业单位、民间体育组织以及体育慈善基金会等其它类别体育组织的研究文献很少,鲜有学者触及.这些领域的研究不足制约了国内体育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将实践经验升华到理论层面的过程中,上述学者们的认识均强调非营利体育组织的非营利性及其公益性,也反映了他们对其认知的演进过程.然而在实践中,众多体育组织具有非营利性,但它们并不能划归为体育非营利组织,而现存的一些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却与其本意相距甚远.从国外的研究来看,政府是唯一具有法律权威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监督、管理的部门.在国内,对于非营利体育组织来说它的业务主管单位也就是政府权力的代表,如国家体育总局,各省、市级体育局以及地方体育行政部门都是政府机关,他们对体育非营利组织的监督和管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简评与展望

3.1简要评述

毋庸置疑,国内外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对于非营利体育组织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定位、作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特别是达成了非营利体育组织归属为“第三部门”的共识,这为非营利体育组织在加强社会管理、建设体育强国的实践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发挥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但总体上该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仍然存在着系统性研究和理论性创新偏少,主要表现在:一是非营利体育组织与体育社团、体育志愿者组织、体育事业单位、体育协会、民间体育组织和体育慈善基金会等在逻辑上的关系仍然混淆不清,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二是缺乏非营利体育组织统筹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导致难以把握非营利体育组织发展的重点所在,未能有效地指导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实践.

(2)本土化分析欠缺,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中西方经济、政治体制的基础上存在着差别,因而产生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志愿失灵等问题的原因有所不同,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效率也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照搬西方非营利组织的

1 2 3 4 5

关于非营利组织相关论文范文集,与非营利体育组织述评基金项目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

儿科护理职称论文

临床医学导论见习

医学整形论文

关于医学检验技术论文

内科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本科学费

成都母婴护理

妇科护理毕业论文

护理结业论文

口腔论文怎么写

非营利体育组织述评基金项目(3)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