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竞技体育类论文范文,与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现状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竞技体育类毕业论文格式,关于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现状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竞技体育及乒乓球及文化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竞技体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促进了世界女子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也使我国的女子竞技体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此外,随着体育市场全球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教练员和运动员前往海外,俗称“海外兵团”,而旅居国外的这些教练员和运动员多是跳水、乒乓球等我国优势项目的优秀人才,他(她)们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也把我国的先进技术和训练方法传授给了外国同行.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这将会给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夺取金牌的道路增设障碍.2003年游泳锦标赛上,我国跳水运动员丢失多枚金牌,原因之一就是多名中国教练执教他国[1].
2.2.4后备人才的缺乏
竞技体育的角逐实质上是竞技体育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后备人才的竞争.体育人才资源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竞技体育领域中运动员和教练员等人才资源的储量越大,国家对竞技体育所投入的物质资本生产率越高,竞技体育就越能持续发展.而我国政府多年来一直采取“独生子女”政策,“二百亩地一棵独苗”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无形之中使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挑选范围缩小.且很多家长更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从事又苦又累的竞技体育训练,这对国家竞技体育后备力量的培养和储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相当不利的.此外,长期以来存在的运动员得不到良好的学习文化的机会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再加上我国运动员成才率相对较低,大量运动员有中途被淘汰和退役后就业安置难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其子女参加竞技体育训练持以反对态度,造成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日益紧缺的现象.
2.2.5女子竞技体育市场的不景气
尽管女运动员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中坚力量,但与男子项目相比,女子项目观赏性、对抗性、竞争性和激烈程度都不如男子,且女子竞技项目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并不高,造成观众稀少,很难在社会上产生影响,赞助商普遍不太感兴趣.女足联赛在2002年以前一直很少人问津,出现女足后备力量短缺以及在雅典奥运会的惨败的后果也不足为奇.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办法,女子项目市场化的开发程度将越来越跟不上项目本身发展所需求的开发程度.
2.2.6退役队员安置体制的不完善
我们只看到处于运动巅峰的职业女运动员在运动场上的拼杀,但对于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安置却很少关注.有资料显示,退役运动员呈逐年增加且有大量滞留的趋势,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在《全国体育人事工作调研报告》中显示,在宁夏等八个省区,待就业的退役运动员占全部在队运动员人数的28.9%,占运动员编制总数的24.2%[4].各省市“待业”运动员占到训练人数的20%-30%,如此高的待业人数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虽然,大多数运动员希望退役后从事教练工作,实际上从教的人数少得可怜.在1999年的全国女足一线9个队伍中,主教练没有一个女性,助理教练也仅有4人,更别说在男性队伍中任职[3].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退役队员安置体制,退役运动员二次就业问题将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待就业率将居高不下,待就业年限将不断延长,运动队的发展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3对策
3.1进行项目的战略结构调整
根据参赛形势和目标,以及我国女子竞技体育的传统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的现状,来制定奥运战略指导思想,挖掘和拓展优势项目,发展和突破潜优势项目,形成新的金牌增长点.
3.2坚持和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我国竞技体育不断走向世界的根基.奥运金牌数由零一跃成为世界第2,北京成功获得29届奥运会举办权和十运会的成功举行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所以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进一步认识到“举国体制”的重要性,在行动上进一步强化“举国体制”的优势,做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3.3加强训练的科学性,完善科化训练体系
随着世界女子体育的迅猛发展,中国女子运动员要想再有所突破,必须突破传统训练理念,重视科研人员和体能教练的重要性,提高训练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教练员、科研人员的潜能,更新观念,探索科学训练的新思路,真正贯彻科技兴体的理念.
3.4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中,要推进体制的创新,对某些项目,注重吸收社会力量(例企业、学校等),同时政府给予适当的扶
关于竞技体育类论文范文
3.5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
优秀运动员作为特殊的群体,其职业特点决定必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和支持竞技体育的发展.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为运动员在役时期的文化学习保障、社会保险、伤残保险、就业安置和社会福利与优抚等几个部分[2].我们应充分考虑到每个部分,例:在役时期,要加强在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增强退役后的二次就业竞争力;鼓励退役运动员进入高校读书,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保险制度,解除退役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从而使运动员能够乐意、安心地参加运动训练,能够得到运动员家庭的支持,得到社会的支持.这样才能促进体育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发掘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发展的研究[J].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3.
[2]冯庆梅,夏思永.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4).
[3]赵海龙,窦家军.由雅典奥运会看我国女性竞技体育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5).
[4]高毅勇.运动员退役再就业问题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5).
[5]赵鲁南,孙晋海.2008年奥运会我国田径运动发展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
[6]于军,曹军.由十运会看中国竞技体育实力现状及第29届奥运会取得突破的方向[J].中国体育科技,2006,(4).
[7]池建.2008年奥运会我国奥运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备战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8).
[8]历届亚冬会成绩.sports.省略
[9]中国体育年鉴
[10]张凤霞,王岗.二十世纪妇女解放与妇女体育的蓬勃开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2,(4).
[11]孙玉军,孟凡强我国竞技体育“阴盛阳衰”现象的成因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
[12]李思民.我国奥运会优势竞技体育项目的竞争态势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3,(6).
关于竞技体育类论文范文,与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现状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