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医学— 范文

跨学科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生课程体系建设探究相关论文查重

本论文是一篇跨学科方面有关论文查重,关于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生课程体系建设探究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跨学科及体育大学及学科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跨学科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现行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调查、分析和多层比较.通过分析我国现行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特点及面临的问题,提出构建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应考虑的基本要素和原则性框架.

关 键 词:体育教育训练学;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探究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2―0231-03

1997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将体育学划为一级学科,将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专业划为二级学科.正确认识体育教育训练的学科(专业)定位,顺应时展的要求,加强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已成为学位授予单位的最主要关注的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样本构成:在研究中我们分别抽取了武汉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共8所大学.

样本区域覆盖面:样本取自湖北、北京、上海、吉林、山西、重庆、湖南等7个省市的8所设有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的学校,具有一定代表性.

1.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据统计法.

2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

2.1现行体育教育学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

2.1.1研究方向由单一到多元,体现更大的包容性,突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特点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使用“研究方向”实质上是二级学科的下一层,即第三学科.准确确定专业研究方向关系到能否保持专业总体优势和学术特点,关系到研究的培养质量.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方向一直是以竞技项目划分,把研究方向与从事的体育项目相对应,所以我们曾经出现过如田径研究领域又分为跑的方向、跳的方向、投的方向等越分越细的现象.专业研究方向过多、过细、过窄且不少研究方向已陈旧过时,远不能适应体育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

从调查看,目前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方向的制订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按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划分;另一种是按运动项目划分(表1),许多高校为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转换能力和适应能力,对本学科研究方向进行调整,在被调查的8所高校中,有6所高校(武汉体院、东北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西南师大、北京体育大学)均是按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来划分研究方向,从而体现出本专业更大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2.1.2课程体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具有较明显的板块特征课程体系的结构主要指各课类、课组、学分所占的比例结构,它可以进一步定量地反映出各高校课程体系的特点.由于各高校总学时和总学分不同,没有可比性,用比例结构进行研究更为客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各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课程设置不尽一致,但其整体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四大模块,即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必修课模块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基本上没有打破这种板块组合式的体系框架.

2.1.3非学位选修课程得到普遍重视专业选修课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及学科发展方向所开设的体现人才专业知识结构要求的若干门专业课程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深的专业素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表2可以看出,8所学校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必修课学位课程与非学位选修课程的比例为76.4:23.7,大约是3:1,其中北京体育大学选修课占了22个学分,占总学分的52.4%.

2.1.4学科覆盖面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等课程结构进一步细化,反映各高校体育教育的课程教学的特点虽然各校在各类课组上比例不一,但重视拓宽学生知识面,特别是注重教育、心理学等基础课程已成为课程设置的发展趋势(表3).

2.2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课程体系设置的缺陷和不足

2.2.1单科性课程设置多,综合性课程偏少以一级学科设置课程偏少,二级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偏科现象较为严重,专业类型呈单一化,导致了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过于专门化和必需的知识面较窄,适应能力较差,影响了学生良好知识结构的形成.

2.2.2重复内容偏多,研究性、前沿性不够多年来,我们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上,部分课程内容仍然是本科教学内容的继续,反映不出学科领域的一些最新知识和科研成果,尤其是本专业学科领域的热点、重点和尚存争议性问题,课程内容较为陈旧,降低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

2.2.3选修课程门数偏少,跨学科选修课的开设尚未得到重视虽然被调查的8所高校都注量非学位选修课课程的开设,但高校开设选修课门数差别很大,从调查结果看出各校开设的选修课门数较少,学生缺乏选择余地,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8所学校中对跨学科选修均未做出规定,有些高校甚至未开出跨学科选修课,不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和交叉学科的发展.

2.2.4科研方法课程设置重视不够研究生是未来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在学习期间所接受的科研训练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职业成就和从事科研的能力.在我国体育教育训练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缺乏科研方法训练是导致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科研方法教育和训练,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成为提高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质量的关键.

3 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

3.1构建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基本要素

3.1.1学科内涵对课程体系设置的影响随着现代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和学科交叉渗透,体育教育训练学这个传统学科也日益与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生物学等一级学科相融合.“体育教育训练学”的课程设置,必须准确反映该专业的学科内涵,并且与本专业相关的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紧密结合(图1).


本篇论文来源 {$getar
关于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生课程体系建设探究的本科论文范文
跨学科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ticleurl}

3.1.2培养模式对课程体系设置的影响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通才教育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如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交往与团队合作的能力等;2)实用专业模式,强调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毕业即可胜任岗位工作;3)对口专业教育模式,划分出明显的专业界限,强调专业范围的深入学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对研究生需求产生多元化趋势,传统的专业对口模式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课程改革提出了宽口径的专业教育模式,强调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的“厚”(雄厚的基础知识)、“宽”(宽口径的专业知识)、“柔”(灵活多变的就业岗位知识),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既要突出传统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基
础知识,又要兼顾体育教育训练学和其他体育学科的交叉渗透.

3.1.3 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设置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要以课程为中介才能实现,在实践中,人们也是把课程作为达到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和途径.因此,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与研究生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设置及体系构建有着直接关系.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恢复之初,我国的高等教育和科技事业百废待兴,急需建立一支教学、科研队伍,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学术研究特点.特别是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由于初期招生人数少、就业面单一,造成在研究生培养上一直沿用单一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过分强调理论深度、理论突破,忽视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当前社会除了需要一定数量的学术型高层次人才外,更需要大量能解决实际问题,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属于体育学中的技术学科,应强调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多样化,更加要注重课程体系构建中应用知识的学习,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

3.1.4院校特色对课程体系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各校文化背景和主管体制、地域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这些院校即使在同一学科也往往有着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教学重点,于是在课程体系设置中,这些大学一方面强调专业的宽口径,另一方面,则在努力突出自己的院校特

1 2

跨学科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生课程体系建设探究相关论文查重参考文献资料:

口腔医学论文格式

护理本科院校

升副主任医师论文要求

医疗护理论文

医学核心期刊有哪些

医学生论文

老年冠心病护理

新医学杂志

医学论文投稿流程

关于医药方面的论文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生课程体系建设探究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