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有关论文范文集,与“自然生态观”视野下的社区体育相关论文下载
本论文是一篇社区体育有关论文下载,关于“自然生态观”视野下的社区体育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区体育及羽毛球及团体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区体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参加不同的活动(表3).与网络相适应的是,在团体中可以通过公告的形式,迅速完成每次活动具体组织者的确认,这样可以保证活动不因为少数组织者的缺席而中断.在组织者因故不能继续组织的情况下,也可以产生新的组织者,如赤岗新村自由羽群、知己网羽毛球群等.表3参加社区体育团体的情况
参加社区体育团体数比例/%0个
1个
2个
3个及以上8.64
23.46
32.1
35.82.2自发性社区体育团体活动活动的场地、器材、经费活动的地点一般都是相对固定,器材和经费则与灵活的加入和退出相适应.一般活动的地点都是固定的体育活动场地,这些场地小部分是正规的体育场馆,大部分是由其他建筑物改建为体育用途的场馆.
对不同类型建筑的灵活应用,是自发性社区体育团体广泛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球场的消失就意味着一些体育群落的解散,比如迎接亚运会城市改造的需要,原来在广州市外环线高架桥下的临时建筑都要拆除,所以东圃剑涛、南洲路沥羽毛球场两地的社区体育活动团体,因为场地的变故或者消失或者转移活动地点,对于长期在此活动的社区居民来讲,则意味着活动的不便或减少,甚至没有机会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因此,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社区体育场馆的布点建设,对于社区体育的发展,乃至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发性社区体育团体的运动器材和活动经费完全是活动团体和个人自己负担,正是这种自发性的投入,才使得这些社区体育活动能够长期坚持下去.一般而言,活动经费主要包括每次活动的场租和其他开支,一般是平分(AA)制,收费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定期收取一定的金额,根据活动的情况定期公布收支账目,另一种是每次根据具体开支当场均摊,两种方式都以灵活的进出机制相适应.有时有部分商业赞助.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一些小区和学校有配套体育场馆,但是管理水平一般都比较落后,且价格与以赢利性为目的其他体育场馆相比毫无优势,甚至沦落为小区住房销售的宣传工具而已,比如逸景翠园的游泳池,因为如果按照管理成本计算费用太高,所以对于游泳运动而言,在一般小区仅仅是纳凉消暑的地方,随着高温的结束匆匆而过,不能够产生长期的社区游泳团体.
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学校场馆开放涉及的问题很多,如校园安全管理;场馆的翻新、维修、维护;场馆管理人员劳务、水电开支;学校体育正常的教学、群体、训练、竞赛与开放的矛盾;学生教职工与社会人员的矛盾.因此,一方面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在政策法规的制定向学校倾斜,加大场馆建设力度,加大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学校加强管理,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两者和谐配合将非常有利于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
2.3自发性社区体育活动具体开展的形式社区自发团体体育活动组织的凝聚力有内部和外部两个因素,内部因素是参与者自身的选择,外部因素是体育团体的组织.内部因素首先来自对运动项目的喜爱程度上,在询问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则时,选择就近的是9.88%,有自己喜欢的项目69.14%,有志趣相投的朋友20.98%.可见就近锻炼的人并不多,参加喜欢的项目才是最大的吸引力,而有志趣相投的朋友说明社区体育锻炼不仅仅是锻炼,也是一种交往.调查结果显示,85.19%的调查者希望和一起经常锻炼的朋友成为一个团队,表明大部分人愿意参加一个体育团体,这也是社区自发体育团体巨大生命力的体现.
社区体育群落的活动一般以周为单位,固定时间,一周1~5次,而像足球这样的激烈对抗的集体项目,一周1~2次,相应的社区居民锻炼次数也不一样(表4).活动内容主要是自发的对抗练习,一般都没有严格的按水平划分场地和活动时间,所以每次活动成员都存在明显的水平差异.有些团体也组织过训练与比赛分开进行,但是因为两者人数和场地都不好安排而作罢,而有些团体则会开辟专门的场地另外结算,聘请教练指导练习.
表4活动频率分布
活动频率一周多次一周一次几周一次几个月一次比例/%62.9529.633.713.71除平时内部的活动之外,还会组织一些与其他团体的比赛,这一点足球团体比较频繁,像羽毛球则相对较少,这应该和运动项目的特点相适应.因为足球需要高度的组织纪律性进行对抗,羽毛球则相对要求低一些,但是有趣的是在诸多团体中,篮球则更像是“随时买票上车”的活动,没有见到固定活动的社区活动团体,只有一些小区在有业主比赛之类的才会有临时队伍参加.
在这些业余活动中,有些是政府组织的,如广州市每年都有市长杯足球、羽毛球赛,这些比赛的参加者都是组织比较好的团体.所谓组织比较好,是水平相对较高,且有固定经常参加活动的核心成员.这些骨干和组织者都不一定是该项目团体中水平最高的,但是都有上场机会,这和当今社会提倡的平等参与、共同健身的理念相符.
但总体来说对大多数社区体育活动参与者来说来自官方组织的比赛是个很“奢侈”的想法.仅有19.75%的受访者参加过由体育局或者其他政府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诸如横渡珠江、市长杯球赛、奥运长跑等活动;而46.91%的受访者表示参加过所居住的社区、小区、街道所组织的体育活动.可见,由体育管理部门组织的比赛水平较高,参与的人数有限,而社区、小区、及街道组织举办的活动更有辐射力.
在社区体育活动中,专业辅导和组织依然匮乏,从表5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一点,可见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也需要更有效的体育组织管理.而在开放式问题中,被访者的回答和前面的客观题回答基本一致,围绕的问题依然是赛事组织、场地等超乎社区体育团体组织能力之外的问题.这也说明了社区体育目前开展的瓶颈所在.
表5在体育活动方面最希望获得的指导或帮助情况统计
选项高水平的专业指导组织交流和比赛场地和器材比例/%46.9140.7412.352.4自发性社区体育团体的生命周期对于这些社区体育群落,同样具有生命周期.以海珠逸景翠园小区的羽毛球和足球群为例,都经过了组织发展和衰落的过程.
该小区羽毛球群曾经在小区外某球场固定开展活动达2年,然后小区会所球场的投入使用,使得这个群有了一次裂变,更多的人选择了在更方便的小区球场活动,此后两年随着入住业主的增加,小区的场地无法满足更多人的需要,订场困难,且可容纳的人有限,于是群活动变的不再固定.在这种情况下,有人选择了参加周边羽毛球场的活动,而剩下一些不愿意在路途上花费太多时间的人,则变为减少打球的次数,甚至不再定期参加锻炼了,实际上这个坚持了2年多的群落已经解体.但是原来坚持在小区外场开展活动的人,则没有被场地干扰,将定期的活动坚持至今.
以此相映证,在询问社区体育体育团体参与者中最近的一年内是否更换过不同的运动团体的,没有更换过的48.15%,一次的18.52%,两次的16.05%三次及以上的17.285.伴随这种人员变换,说明社区体育团体也在发生变化.
小区的足球活动则反映另外一种变化,在2003年小区业主举行了第一次小区足球联赛,以各栋住宅为单位.平时每周有两次固定的足球活动,地点固定在小区周边球场(小区没有足球场).而后随住户的增加,在2007年达到了顶峰,有10支球队近200人参加,而这几年的比赛还作为社区新闻,被南方电视台和广州电视台报道.但因为业主的搬迁和年龄增大,以及小区住户的进一步增加,可以组织的愿意踢足球&
社区体育有关论文范文集,与“自然生态观”视野下的社区体育相关论文下载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