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课程类论文范文检索,与大学体育课程的有效配置(上)相关论文摘要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体育课程类论文摘要,关于大学体育课程的有效配置(上)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体育课程及大学体育课程及学校体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体育课程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为,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政策监督管理机制,对相关部门和学校的监督管理结果要求相关部门向政府和人大报告(如体育法),置于公共监督之下,对违反体育政策法规的要追究其经济、行政甚至法律责任,这应该成为“课程环境基础”配置的一部分.1.2课程传统习惯
传统是历史传承下来的具有一定特点的精神、制度、风俗、文化、艺术及行为方式等,传统也是一种习惯.课程传统的形成,必然经过课程运行环境与运行机制下的养成过程,如美国、日本、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的一些中小学,学生早上到校早,就安排晨跑活动,下午放学早(一般在下午4:00),放学后学校就提供几十种社团活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都安排校内体育活动,常开展各种运动会、野营活动、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等.不论是社会、学校、家庭还是学生,在认识与行动上都形成了一种习惯,在这些“传统机制”下,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与体育能力也就成为必然,为其大学体育课程先进教育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基本以课堂教学为主,校内的体育社团活动偏少,校外体育社团活动基本空缺,时间、形式和内容上与国外都有较大的差别,特别是高中阶段为了高考体育课程基本虚设.一定程度上我国的体育课程传统习惯就是“没有传统习惯”,既没有逐渐“形成传统”的过程,也没有“养成习惯”的土壤,大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能力低起点的现实,以及课程参与者积久养成的非课程行为倾向习惯,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转变和发展的程度.
习惯是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不以任何强制性机制为动力,对于传统习惯作用的实效来讲,不像法律有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也没有强有力的政府机构负责执行,更多的是被现实的外界扭力所破除.以身体运动为媒介的体育课程,每一次发展与变革,必然对传统观念、教育理念与模式、课程文化和参与者的习惯等多方面构成挑战,体育课程的配置必须正视“传统习惯”的存在及其作用,从基础教育开始,破除我国学校体育“没有传统习惯”的现状,依赖科学、合理的课程政策,创设有效
关于体育课程类论文范文检索
2大学体育课程资源的有效配置
2.1体育场馆资源的配置
根据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许多学者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现状进行过研究:林立[5]通过对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共50所普通高校调查表明,没有一所高校场馆、器材配备完全达到教育部要求,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课外活动及运动训练需要的只有44%.李静波[3]对全国48所普通高校调查结果表明学校间的差距很大,体育场馆面积最小的生均只有1.2m2,最大的生均却达到10m2,其中低于基本标准的学校占63.3%,达到基本标准的只占10%,达到发展标准的占26.7%.苟定邦等[7]对陕西省48所院校评估数据统计表明:体育场馆低于基本标准的学校占31.25%,达到基本标准的占54.17%,达到发展标准的占14.58%.李静波[8]对广东省25所普通高校调查结果表明,体育场馆达到国家基本标准的占12.5%,达国家发展标准的占62.5%.2004年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高校体育场馆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9].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与调查访谈结果发现,目前中国的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配置,经济欠发达地区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偏低,一般院校相对于教育部直属院校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偏低,即使配置基本达标的学校,不少为大学体育课程“虚置”资源,实际上一部分为专业体育院系所占有,一部分不能用于公共课教学(主要用于比赛或专业训练).虽然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取得一些成效,但更多的是遗憾与无奈.
体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学不可能按照知识类学科课程的规律去组织,必须有一定的特殊课程资源(如运动场馆、器械)为前提.高等教育具有经济功能和服务社会功能双重属性,而体育教育则是这双重属性下的“公益事业”,政府在体育课程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有效的途径只能是以有计划的国家配置、地方配置为主,学校自筹配置为辅,综合社会配置能力,分出轻重缓急,梳理出必须的、重要的指标或因素,科学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强制配置最基本而必需的、主要用于教学与学生锻炼的体育场馆.我们相信,能配置成功举办“奥运”和“亚运”体育资源的中国,更有能力和理由有效配置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生均面积4~6m2的体育场馆,及占学校事业经费1%的体育经费.
2.2课程人才资源的配置
1)课程领导和课程教学人才的配置.
2002年以来我国高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推行,赋予了地方和学校更多的权力,对自主解决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教学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领导是在课程开发研制、实施、评价及改革等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中,引发、指引、统领、带动一个课程共同体实现课程发展和改革的目标”[10],课程领导和课程教学人才的配置显得非常重要,体育课程领导和教学人才的配置要遵循优势定位原则和动态调节原则,根据个体素质与能力配置工作岗位.课程领导首先应是懂得体育理论的学科专家、研究者、课程设计者、倡议者、咨询者,然后才是领导者――有体育专业水准的管理人才;体育课程领导者的配置不但要避免停留在对体育课程进行行政事务管理的配置,而且要将重点放在对实施体育课程的学术支持与服务上的、强调以落实课程政策为核心工作.
体育课程教学人才包括体育教师和体育课程教学研究人员,是学科使者.不但要有教学技能、体育能力,是指导者、训练者、示范者、观察者、诊断者,还要求是学者,要学、做学问,是教学设计者和评价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在教学与学术上有一定的成果与造诣.任何人对工作有一个实践、认识与发展的过程,体育课程教学人才配置应立足与体育教育目标相一致,不但要用其所长,而且要在实践与成长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在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中实现人才的优势定位.
2)为实施课程不断建立领导和教学人才储备.
对于人才资源的配置,我们常常只注重主观上的配置,而忽视了主体上的人才资源的储备.课程领导和教学人才涉及到人与课程、人与人、人与事、人自身、人与文化的各方面要素.体育课程的实践活动具有情境性、不确定性,要求课程参与者根据已有的经验与成果,结合特定的学校情况,寻找切合实际的课程实践模式,为课程与教学研究开辟与创新有效的思路.课程人才资源的配置不能只是停留在配置层面上,应包括前瞻性的人才储备(建立完整的外部储备人员档案)和人才的内部培养,必须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管理和教学人才的培训,以储备人才自身的新资源与新的人才资源.
3)课程实施过程中人才的综合力量搭配.
体育课程人才资源配置的搭配,包括人才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学术结构、性别结构等,及权衡体育素质、专长、体育文化研究方向和水平.体育课程有其特殊的个性特征,课程人才的专业技艺是重要方面,人才资源配置要避免盲目求高(高学历、高职称)而忽略权衡人才的体育综合实力,课程实施过程中人才的综合力量搭配,必须从充实课程与教学发展的专业技能,善于运用既有团队组织,形成制度化的组织运作,让每一位成员发挥优势等几方面,提高课程人
关于体育课程类论文范文检索,与大学体育课程的有效配置(上)相关论文摘要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