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相关论文范文集,与暨南大学外招生体育课程“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相关论文答辩开场白
本论文是一篇体育课程相关论文答辩开场白,关于暨南大学外招生体育课程“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体育课程及体育文化及体育教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体育课程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学生的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将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学生的需求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体现,要求课程结构必须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体现多元化的结构特征等课程改革新理念、新思路[5-6].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体育课程的论文范例 | 大学生适用: | 硕士学位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7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3.2课内外一体化“T”型结构的内涵
课内外一体化,就是在坚持常规体育课的基础上,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课外体育,并将课外体育情况按一定比例或学分置换纳入学生综合成绩测评.课内外一体化过程是兼顾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相互促进而设计的,如学生想发展哪一方面的特长或学习一个运动项目,可以沿着必修课(统选课)-必修课(选项课)-选修课-单项俱乐部-竞技训练队的纵向路线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训练.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在横向宽度上开设了17门选项课程和9门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使体育课程既有纵向深度,又有横向宽度,体现出“T”型结构,充分满足了外招生个性体育学习的需求[7-8].
3.3课程结构的构建
1)课程类型突出学生纵向发展的延续性.根据暨南大学外招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大学一年级设置体育普修课,为必修课程.每学期36学时,1学分,两个学期共2学分.体育普修课程是基础体育课程,是针对一年级学生刚步入大学这一特殊阶段身体素质普遍较差而开设的课程.二年级开设选项体育课,为必修课程,两个学期各36学时,共2学分.三、四年级专门为外招学生开设了体育选修课程,为了满足外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与学校其它公共选修课一起供学生选修,4个学期选修72个学时,2学分,学生所获的学分记入选修学分.除必修和选修课程外,还把俱乐部活动和竞技体育训练也纳入体育课程体系中,是纵向深度教学的最高形式.俱乐部和高水平训练队开设8个学期,每学期需至少完成36学时,记1学分,所得学分与三、四年级选修课进行置换.
2)课程内容强调学生横向发展的丰富性.一年级开设普修课主要是为了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主要课程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两个部分,理论课包括健康教育(运动处方理论、营养与健康保健理论、简单急救措施)、裁判、竞赛组织等内容.实践部分包括田径(定向运动)、体操和太极拳等内容.从二年级开始实行选项课,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技术、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学科科学规律的认识水平,形成健康的体育观,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促进个性发展,形成个人体育专长.为此,开设了17门选项课.三、四年级阶段,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特色相结合,开设武术、散打、女子防身术、太极拳、跆拳道、高尔夫、象棋、桥牌等选修项目,促进外招生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单项俱乐部和高水平运动队属于课外体育训练形式,为实现大学生体育教学基本目标和个体发展目标,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选择了田径、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篮球、排球、游泳、武术、散打、跆拳道、街舞、象棋、桥牌13个单项俱乐部供学生选择,同时根据学校传统体育优势项目,学生也可以自己报名选拔参加学校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游泳、武术训练队.
3)组织实施形式反映学生的自主性.一年级普修课按照行政班级进行分班教学,一个教学班为40人,二年级选项课实行“三自主”网上选择课程,三、四年级选修课仍实行学生网上选课,但选修时间必须以学年为单位,也就是说每个选修体育课程的学生要按年度选择课程,单项俱乐部和高水平运动队是课外进行的独立训练活动,参加的学生可以在8个学期的任何一个学期开始,每完成36个学时相当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获得学分与选修课程置换.
4)“三评”评价体系丰富了体育教学评价的内涵.根据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建立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将教师评价与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从而为我校构建外招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指明了方向.在构建评价体系时遵守淡化甄别、选拔功能的原则,强化激励、发展功能目标的实现,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内容.并依此,我们构建了外招生“三评”评价体系,即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三评”体系改变了传统终结性单一评价体系的弊端,并将学习的过程、进步幅度纳入评价体系,体现了师生结合、课内课外结合的复合型评价体系的全面性优势.“三评”体系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对体育活动更加关注,互评拉近了同学间、不同专业间的距离,加强了交流,教师评价不只是考查学生对所学技术掌握的情况,更多的注重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的心理素质、临场发挥、团队精神、场上作风、协调性、节奏感、熟练程度、表现力等等.“三评”体系不仅丰富了评价内容,而且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该文来自:http://www.sxsky.net/yixue/010401987.html
4实施效果
自2002年以来,外招学生体育课程模式经过了8年的建设与实践,就教学效果和外招生对体育课程设置的满意度,我们对2002、2006级外招生共计11000人(其中男生6500人,女生4500人)通过网络调查和个别访谈发现,学生不仅满意度较高,而且学生健康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1)外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外招学生身体素质各项成绩超过全国大学生平均指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平均得分325分,合格率96%,2002级外招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3~2006三个学年合格率分别是98.60%、99.21%、99.67%,2006级在2006~2008三个学年合格率分别是98.72%、99.54%、99.82%,整体水平呈递增趋势.
2)外招学生对实施体育课程“分流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高.学生对“分流教学”外招学生体育课程模式的实施效果满意度高,男女学生分别达到96.89%、95.65%.对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尤其选修课运动项目的选择方面,喜欢的学生达到93.55%.
3)外招学生的运动竞赛成绩有大幅度提升.通过俱乐部和竞技体育训练课,使有爱好和专长的外招学生得到了发展,尤其在运动能力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推动了学校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2002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锦标赛上我校获得3金、4银,并打破两项大会记录,2003年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第8届世界大学生国际象棋锦标赛中获得了男子个人冠军,女子个人第3名,团体第3名,2004年国际武术邀请赛上,获得14枚金牌,2004年、2007年在全国第7、8届大学生运动会上,总成绩分获“校长杯”第7、第5名.在这些国内、国际大赛上获得好成绩的运动员中,外招生占到了18%.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育部办公厅文件,2002-08-12.
[2]欧阳静仁.我校体育课程的构建与实践[J].体育学刊,2009,16(5):67-70.
[3]陈天霞,余鲁军,佘钥,等.高校体育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3):98-101.
[4]王林,潘绍伟,金玉,等.高校体育新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体育学刊,2004,14(6):78-81.
[5]张达.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5(2):142-143.
[6]丁宝龙.试析体育课程模式构建[J].浙江体育科学,2009(4):60-62.
[7]刘传进.基于“三自主”高校体育教学“五•,三”课程模式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88-91.
[8]刘传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
体育课程相关论文范文集,与暨南大学外招生体育课程“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相关论文答辩开场白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