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医学— 范文

关于终身体育方面论文范文集,与大学生体育学习现状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相关论文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终身体育方面论文格式,关于大学生体育学习现状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终身体育及大学生及大学生体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终身体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者的标准之一:具有较好的整体体育知识水平[4].依据表1,实验统计结果发现三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以上体育学习的几个方面中,体育知识得分是最低之一,造成这一结果有历史客观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如现代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轻理论,重实践,课前准备和课后复习不充分;大学生获取体育知识的渠道呈多元化的特点,但教材被大学生普遍忽视.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时数不足、教学内容选择带有片面性、教材使用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体育态度消极等,一系列现状造成了多数学生在体育课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非常少,并且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很零散而不系统.


纵观中小学体育教育与教学,体育课中很少对理论课进行比较系统地讲授,学生根本不能系统地掌握好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而我国普通高校体育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忽视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使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断层,缺乏连续性和统一性,致使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体育生活也自消自灭.因为缺乏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在实践中不能得到有效的理论指导,因此,很少会欣赏体育比赛,不少人还是“体育盲”,有的结束大学生活等于结束体育生活而从此与体育无缘.

综上所述,从大学生获得体育理论知识途径和所选择的方法来看,多数大学生所习得的体育理论知识显得“形散”而“神散”,体育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够完善.

2.结合终身体育意识对大学生体育能力方面学习现状的讨论和分析

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它包括了:身体锻炼能力、运动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保健能力、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对体育的评价能力等.这一综合体,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就是能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系列体育活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从事的体育活动愈多样,掌握的知识愈丰富,体育能力发展就愈全面,体育技能的训练愈复杂,体育能力就越能提高.因此,体育能力是体育意识的外在表现,具备较强的体育意识的人也相应具备较强的体育能力.


该文转载于:http://www.sxsky.net/yixue/010413913.html

根据终身体育者的基本特征所含的“对运动技术技能及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大都在一般水平以上”[5].而表1可以看出现今大学生体育能力表现还有所欠缺.究其原因,当今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中,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目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一弊端有着深刻的根源.学校领导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不能在宏观上予以指导.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受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只重视“三基”的传授,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教育学上有条原理: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从以往乃至当前大学生的体育能力不难看出,无论从教学指导,还是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没有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有明确的指导和具体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又缺乏培养的方法和手段.在体育教学的教材、教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基本上沿袭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对体育意识及独立自主锻炼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热衷于片面追求竞技体育成绩,或过分强调“达标”及考试的体育项目测试,从而忽视了“能力”的训练,导致了本来是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手段的体育,反而成为应试教育的附庸.

3.结合终身体育意识对大学生体育习惯方面学习现状的讨论和分析

人习惯的表现,也就是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习惯是潜意识的功能,又被人们称为第二天性,它是潜意识对言行的自动反应.因此,好的体育习惯也是好的体育思维习惯与好的体育行为习惯.习惯是有意识的选择,因此,习惯也是意识的一种表现,体育习惯也是体育意识的一种表现.

根据终身体育者的基本特征:除特殊情况外,每周参加体育活动3次以上,每次参加活动3O分钟以上,至少持续十年[6].然而,根据调查就体育习惯方面统计,首先单从每周锻炼次数(不包括上专业素科课时间)来看,能够每周参加3次以上、每次活动在30分钟以上的回答,体育专业的学生分别占38.46%、77%,所占的比例比较高,但是体育专业测试组在体育习惯方面的所有题项的平均得分为2.82,低于该测试组在体育学习各方面总体平均得分(3.09).而理科测试组和文科测试组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15和2.21,其平均得分分别低于他们在体育学习各方面的总体平均得分2.61和2.58.另外,单从每周锻炼次数而言,能够参加3次以上的回答,文、理科学生分别占11.36%、13.78%.由此可见,理科和文科测试组每周坚持锻炼次数很少.最后,从他们回答每次活动的时间来看,每次活动在30分钟以上的,文、理科学生分别占35.20%和38.90%.

因此,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总体上都比较少,在体育的习惯方面还不能达到作为终身体育者的标准.造成这一结果有历史的原因,如从小学到大学,“体育”被“升学”最大限度地排挤;客观环境的影响及主观方面的原因,如随着社会的发展,外界新鲜事物曾多,消遣娱乐方式曾多,很多学生把空闲时间都用来逛街玩耍,沉迷于网络游戏、通宵达旦地打扑克等也挤占了很多的锻炼时间.另外,体育教学大纲和内容的设置陈旧、教师的教学死板、场地设施不够完善、锻炼环境很差等,也影响学生体育习惯的形成.

(二)结合终身体育意识对不同专业的数据分析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在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能力、体育情感、体育态度、体育习惯以及体育情感、态度与习惯的综合这些方面,体育、理科和文科的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之间的统计结果都为0.00*<0.05,说明存在显著差异.再通过对体育、理科和文科Scheffe事后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体育学习各个方面,体育专业的平均分都分别显著高于文、理科专业,而文、理科专业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根据体育意识判断标准:(1)是否具有一定的体育科学知识、体育活动方法和技能;(2)是否认识到体育和体育活动的功效和作用,特别是评价性的认知;(3)是否具有体育和体育活动的正面积极的情感体验,如依赖感、必要感、赞同感和支持感;(4)是否具有体育需要和体育行为倾向[7].可以看出:体育专业的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现状明显地表明了他们有较强的体育意识,而这样的意识更有利于他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比较而言,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现状表明他们的体育意识相对淡薄.也说明非体育专业的体育学习现状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还有较大的差距.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这种活动,并使之朝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最为主要的是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因为专业的性质而学习动机不同,在体育各方面的学习所用的时间和精力产生差距,进而在体育学习各方面的习得也呈现出差距,最后对体育及其内涵的认识、理解,自觉地运用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去参与体育锻炼,在锻炼中产生积极正确的情感体验相比较差距明显.也就是说,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意识相对淡薄.

(三)男、女大学生在体育习惯方面的学习存在显著差异及其原因

通过表5男女生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在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能力、体育情感、体育态度以及体育情感、态度、习惯的综合比较上,男女生都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唯独在体育习惯的分项比较中,显著值0.02*<0.05,具有显著性差异.造成其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

首先,女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使多数女生表现出好静、怕动、爱干净,不如男生好动、活跃,对各项体育活动有选择,并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尤其是经期对锻炼产生顾虑,影响了锻炼的积极性.在上体育课时常出现躲、拖、怠、磨,体育行为上表现比较被动,即使教师批评、耐心劝导,还是很不干脆.

其次,陈旧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导致了许多女大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学情绪.从&#

1 2 3

关于终身体育方面论文范文集,与大学生体育学习现状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相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

医学核心期刊目录2016

妇科护理论文

在职医学博士论文

畜牧兽医论文发表

关于医学论文的范文

医学论文类型

护理专科毕业论文

母婴护理知识

医学sci期刊发表

神经内科护理论文

doc下载 下载大学生体育学习现状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2)WORD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