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性心理论文范文文献,与学前儿童的性心理行为性心理卫生教育相关论文格式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性心理论文格式模板,关于学前儿童的性心理行为性心理卫生教育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性心理及幼儿园及幼儿园教师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性心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179G479
【文章编号】1000-9817(2007)03-0260-02
【关 键 词】性心理发育;卫生教育;儿童,学龄前
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人体各部的发育和成熟中,人的性生理发育和成熟相对较晚.学前儿童的性生理还远未发展起来[1].那么,学前儿童到底有没有性心理或行为呢?有人认为,婴幼儿有对性的关心、探求和疑问,没有性意识的基础,纯粹是对知识,就像对“天为什么要下雨”、“鱼儿为什么会游泳”等现象的好奇一样,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也有人认为幼儿有性行为.现代性学研究至今没有证实婴幼儿有性意识,从心理上说,婴幼儿并没有形成性意识;但从行为和发展来看,婴幼儿期的性心理现象是存在的[2].
笔者认为婴幼儿的性心理和行为是比较普遍存在的,所以,性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1学前儿童性心理行为的突出表现
1.1性别角色认同障碍学前时期是性别角色认同的关键时期.正常儿童3岁左右出现性别意识,即识别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喜欢与同性幼儿一起玩,同时表现出行为上的性别差异.绝大多数孩子在这一年龄段都能进行正确的性别角色认同,同时在家庭和周围环境中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3].如果在3岁时性别自认紊乱,即形成性别角色认同障碍,以后就极难改变[4].
所谓儿童“性别角色认同障碍”,就是有些儿童对自己的性别意识、言语行为与自己的真实性别相反,即在穿着和行为上爱好像异性或坚持否认自己的真实性别的心理及行为表现.其直接结果就是男孩女性化和女孩男性化,这给以后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带来许多麻烦,甚至有的要做变性手术等[2].
形成性别角色认同障碍的原因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就先天因素而言,根据胚胎学的研究,在胚胎期,性腺结构发生初期是倾向于形成女性器官卵巢的,心理学家曼内称之为“夏娃原理”.只是由于男性细胞中Y性染色体的作用,产生男性性腺和胎儿雄激素,才使住苗勒氏管的结构(女性外生殖器的前身)退化,并在胎儿雄激素的进一步促进下,使男性化内生殖器得以形成,并使大脑男性化.如果缺乏胎儿雄激素,就会自胎儿时期开始引起男性大脑女性化,从而造成自认的障碍.就后天而言,儿童性心理卫生学家约翰莫尼认为:人的性别倾向有3种,即同性的、两性同体的和异性的.在人出生之前,某种同时具有男女2种性别的特征和气质就已植根于婴儿大脑之中.这些特质或气质或许有利于确立3种倾向之一,但这些特征和气质所具有的二价染色体太多,以致于不能决定绝对排斥或恒定保持同性、异性或两性均存状态.决定3种状态取舍的基本因素是出生后儿童生活的发育时期,特别是婴儿后期到幼儿初期的几年.而当某种状态在早期发育的几年中确立,就变得十分稳定[2].
1.2对异性感兴趣和关注在幼儿园工作过程中,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儿童从3岁左右就开始对异性有爱恋的意识和行为.马丁森认为,在3~8岁的男孩和女孩之间,会发生下面各种行为:相互拥抱、接吻;把对方抱起来;喜欢小伙伴,与小伙伴在一起很惬意,排斥其他孩子,2人一分别就悲伤;赠给小伙伴礼物;为了小伙伴,克制自己,宁愿不要自己想要的物品和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小伙伴与其他孩子成为朋友就会嫉妒[2].
据日本名古屋市青少年问题协会1970年对290名儿童的调查,幼儿园的儿童从裙子下面窥视、摆弄性器官、窥视厕所、摸小伙伴的性器官或乳房等行为的发生频率很高.其中做掀裙子动作的有201人,而在成人眼皮底下停止掀裙子的儿童占70%,窥视厕所者167人,摆弄性器官者108人[2].上述现象在幼儿园确实是经常发生的,幼儿园教师经常会面临和解决来自幼儿的告状,如,老师,他亲我,她摸我,他抱我等但千万不要把这些现象与孩子的道德品质联系在一起.
幼儿对异性的朦胧兴趣还表现在孩子们特别喜欢玩婚礼游戏,并主动去挑选新郎或新娘,他们很高兴让自己喜欢的男孩或女孩当自己的“新娘”或“新郎”.孩子们还喜欢玩过家家游戏,男、女各自扮成爸爸、妈妈,手里抱着一个布娃娃当小孩,并有拥抱、接吻等模仿夫妻的游戏等.这些既有模仿的成分,也可能有对异性关心、感兴趣的成分.
1.3恋父恋母情结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依德把3~7岁幼儿的人格发展阶段命名为“性器期”,即这一阶段的儿童出于无意识的好奇发生对自己性器官的兴趣,性器官成为获得满足的主要来源.儿童在行为上开始出现性别之分,并表现出所谓的“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一方面以父母中的异性者为恋爱对象,另一方面对父母中的同性别者产生嫉妒和憎恨心理[1].心理学的研究和大量的生活经验与事实提示,男性和女性几乎分别有恋父、恋母情绪.这是儿童依恋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性别角色认同所必须的.女孩正是以父亲作为心目中异性的理想形象而塑造自己女性的性格与特质,男孩也正是以母亲为异性的理想形象而塑造自己的男性气质.大部分孩子都能顺利通过心理冲突,使自己的人格内化[5].一部分孩子由于种种原因使恋父、恋母情结以病态的面目出现时,人的心理发展以及以后的婚姻生活或婚后夫妻关系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如有一男孩,6岁,他妈妈反映,他看到妈妈与别人在一起就很生气,晚上睡觉也只和妈妈睡,不让爸爸和妈妈睡一张床,他爸爸只得一个人睡单床.这是对母亲过分依恋的表现.
1.4儿童手淫或自淫青春期的青少年大部分有手淫现象,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说起婴幼儿也有手淫现象,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而事实上,有些儿童确实有手淫或自淫现象.
案例1:某女,6岁,幼儿园大班.家长和老师都发现,她每次上床后都将两手伸进裤子内摸下身,不停的在动,并有满头大汗的表现.因此还被妈妈打过几次,但仍改不掉.
案例2:某女6,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幼儿园里,每次坐在椅子上进行安静的活动,如画画、写字时,她就会停止手里的活动,夹紧大腿,臀部在椅子上不停的摩擦,两眼发直,直到满头大汗为止,一天中要发作几次.
以上是2个典型的儿童手淫和自淫现象.有的学者也称其为“夹腿综合证”或“交叉擦腿综合证”等,系指一组儿童时期出现的以摩擦会阴部取得快感的行为[6].有些国外学者发现,当幼儿有上述行为时,可出现类似性高潮的生理反应.可见,手淫现象不仅存在于进入青春期的儿童,同时在学前儿童中也会发生.
2性心理卫生教育及干预
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幼儿的种种性心理及行为,并进行正确的疏导和干预,是广大儿童心理学工作者、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更为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下列教育和干预措施.
2.1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认同首先,要警惕先天因素.如果发现是先天生理因素,就要咨询有关专家,做进一步的诊疗和矫正.
其次,将婴儿按其特定的性别来养育.性别的分化对于婴幼儿来说虽然只具有生物学意义,但对孩子按照男孩子的行为规范来养育,还是按照女孩子的行为规范来养育,就有了确定的社会学意义.有的家长喜欢女孩子,将男孩当作女孩来抚养,如梳小辫子、穿花裙子等;还有的家长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将女孩当成男孩抚养,如剪短发、穿男孩裤褂、玩刀枪棍棒等,都容易形成性别角色认同障碍.
第三,按孩子的性别提出行为要求,如对男孩子的要求“男子汉、自己爬起来、不能哭鼻子
关于性心理论文范文文献,与学前儿童的性心理行为性心理卫生教育相关论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