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卫生方面论文范本,与儿少卫生学科研应面向学校卫生工作实际需要相关论文的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学校卫生方面论文的格式,关于儿少卫生学科研应面向学校卫生工作实际需要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学校卫生及小学生及健康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学校卫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作者简介】刘宝林(1940-),男,辽宁义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教研室,黑龙江150081.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179G478
【文章编号】10009817(2007)02009703
【关 键 词】学生,公共卫生;研究;卫生服务需求;学生保健服务
我国儿少卫生学与新中国的发展相伴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学科建设风雨历程.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奋力拼搏,至今已发展成集教学、科研、学校卫生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理论基础坚实,应用前景广阔,队伍阵容可观的预防医学主干学科之一.作为应用学科,儿少卫生学的任务是研究儿童少年的身体与学习、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提出卫生学要求、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育的目的.本学科的主要内容有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学校常见病流行病学、学习生活和学习环境卫生、体育锻炼、儿童营养、儿童少年心理卫生及健康教育等.可见,本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目标、内容与学校卫生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科研工作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强大动力.早在20世纪50年代学科初创时期,前辈们在致力于培养新中国预防医学人才、完成大量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投入到“除害灭病”的实践中去,将开展科研与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融为一体,使研究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大批高校教师、卫生防疫机构学校卫生医师主动下现场,深入中小学校
关于学校卫生方面论文范本
1儿少卫生学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生长发育研究是儿少卫生学科的传统课题.自1953年起,某些高校教师协同卫生防疫站工作人员就连续开展较大规模的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在杂志上刊登许多调查研究论文.1959年,叶恭绍教授等撰写的“10a来关于儿童身体发育调查研究工作的成就”,较系统地总结了建国10a来该领域获得的研究成果.文中明确阐明了我国儿童少年身高、体重北方高、南方低的规律性,此结果为1978年Eveleth与Tanner报道的“人类发育的世界性差异”论述提供了翔实的地区素材.1954年唐锡麟等于《中华卫生杂志》发表的“沈阳市中、小学生及保育机构儿童之生长发育调查”是本学科较早的报道有关生长发育方面的研究论文.
在常见病防治方面,各校都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专题性调查研究,摸清本地区中小学生近视、沙眼、蛔虫感染、脊柱弯曲异常、龋齿等流行强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学生多发病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在相关杂志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
进入20世纪60年代,科研工作受到各院校及防疫结构普遍重视,儿少卫生学广大教师和学校卫生医师积极投入该领域课题研究,除对中小学生发育调查研究外,常见病防治课题进一步深化,并涉及较多学校建筑设备方面的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科研成果,于《中华卫生杂志》等期刊发表了一大批颇具学术价值的论文.1964年在富拉尔基召开的学校卫生学术会议交流381篇论文,充分展示了儿少卫生学当时科研工作的概貌.
近30a来,我国儿少卫生学界加强了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的综合性研究,并结合国情特点,在深化各领域研究方面主动与相关学科开展协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研究水平,并唤起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进一步推动了儿少卫生学和学校卫生工作发展.经潜心研究,我国儿少卫生学界较全面的揭示了“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从多角度探索影响生长发育的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并明确提出:“营养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体力活动是生长发育的源泉.在众多影响因素中,营养、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是促进儿童少年良好发育的最积极因素”.北京医科大学较早开展双生子研究,相继许多院校也进行身高、体重、骨龄等指标的双生子检测分析,此方法为探讨遗传和环境效应,研究生长发育影响因素开辟了新途径.近年来季成叶教授等的大样本双生子动态研究课题获得大量很有价值的科学数据,为阐明生长发育影响因素提供了许多信息.
诸多学者涉足于青春期发育研究.如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较早进行青春期体格发育、性发育及骨发育的相关研究,张国栋教授等还研制成有效利用骨龄指标预测儿童未来身高的计算公式,具有较大实用价值.
在研究方法上,除大样本横断面调查外,近年来较多采用群体纵向追踪观察,使个体发育差异、群体发育规律的阐述日趋全面客观.1980年前多用人体测量手段观察体格发育指标,近二十多年体成分研究、动态心肺功能检测、免疫水平测定、青春期内分泌变化研究、骨龄评定和其他发育年龄的研究等都有明显进展.生长发育评价经历着由简到繁,再由繁琐向选择代表性强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转变.
生长长期变化是最引人注目的生物学现象.学科对此进行了大量考证.周德教授较早在学术报告中阐述了这一变化趋势的国际、国内动向,其后诸多学者涉足于我国儿童少年体格发育、功能发育、性发育、骨发育等长期变化的研究,解答了大量未知数.1979,1985,1995,2000,2005年进行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获得百余万学生有关生长发育方面的大量数据,为准确掌握和正确评估我国学生发育水平、体质及健康状况提供了翔实素材,为各级领导部门制定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措施,提高国民素质的相关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调研”资料分析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目前仍处于生长长期变化的比较明显阶段.
学校健康监测及常见病防治研究已有多年历史.至1985年全国已建立1279个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点校,统一检查项目和方法,对中小学生的传染病、贫血、营养不良、肥胖、近视、沙眼、龋齿、蛔虫感染及伤害等进行监测,使其制度化、规范化.许多学者对常见病发生机理高度关注,如赵融教授等通过潜心研究,并参考国际文献,较早提出近视病因的环境和遗传因素双重作用观点,且广大中小学生发生近视多与不注意用眼卫生和过度视近工作密切相关.在实践中,学者们对与营养相关的中小学生多发病进行大量研究,如对缺铁性贫血的调查研究及矫治,对营养不良及肥胖等流行强度调查及防治干预研究开展了许多工作.
近年来,在儿少卫生领域,对一些危害严重的成人期易患疾病(心脑血管病、癌症和糖尿病等)的危险因素在童年期进行预防引起重视,并着手研究,有关内容已纳入学校健康教育中.
本文url:http://www.sxsky.net/yixue/010448187.html
自1980年以来,该领域在学校卫生标准研制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先后报批颁布了20余项国家卫生标准.如唐锡麟教授主持完成的“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及“学校课桌椅卫生标准”研究;赵融教授主持完成的“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卫生标准”及“中小学教室温度标准”研究;李效基教授主持完成的“中、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研究等.这些标准颁布实施具有较大社会效益,为政府制定某些法规,实施学校卫生工作监督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上述内容仅是我国儿少卫生学界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部分.大量科研成果及相关文献资料见诸于连续修订的规划教材和专论中;数千篇较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刊载于国家期刊或国际有关杂志;1981年至今,本学科已连续召开7次全国儿少卫生学术会议,会上交流的近2000篇论文充分展示广大儿少卫生与学校卫生工作者创造性研究工作的结晶.实践证明,广大教师和学校卫生医师对探索未知、丰富专业工作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创新理念,有关领导应为
关于学校卫生方面论文范本,与儿少卫生学科研应面向学校卫生工作实际需要相关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