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类论文范文集,与医学影像学在不同骨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相关论文下载
本论文是一篇影像学类论文下载,关于医学影像学在不同骨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影像学及医学影像及医学影像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影像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作为无创可视化成像技术新的方法和手段,医学影像诊断显示的是生物组织细胞病变的解剖变化,其在本质上反映了生物体各种整体机能的变化,能为骨科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指导手术和预后评估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新方法和新手段.本文从骨科的踝关节创伤、隐匿性及细微骨折、颌骨肿瘤与脊柱骨折等多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了多层螺旋CT、MRI在临床骨科医学中的应用进展.不过由于现代疾病学理论与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尚未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为此在最后展望了分子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发展,希望能为我国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医学影像学;临床骨科医学;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4)07(c)-0156-03
在临床医学中,骨科的医学影像学研究意义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临床诊治骨科疾病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有望在分子细胞水平发现骨科疾病,真正达到早期诊断.本文具体综述了医学影像学在不同骨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现报道如下:
1踝关节创伤的医学影像诊断学应用分析
1.1踝关节创伤的常规诊断学方法
踝关节是人体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持下肢功能的主要器官.但是由于外伤的作用,其容易发生踝关节扭伤与骨折,从而造成一系列的后果,严重的可导致参加,其中外侧软骨的损伤在严重的踝关节软组织损伤中最为常见[1].目前临床上对踝关节扭伤所致的软骨损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或通过普通X线、CT检查推测软骨损伤程度,但是不能及时正确地反应踝关节创伤所导致软骨损伤的真实情况,导致诊断效果不好[2].
1.2踝关节创伤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学方法
MRI具有任意断面成像、多方位成像、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而踝关节因其变化多端的功能运作和错综复杂的解剖结构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不少学者在这方面已作了较多的研究并在1.0T或1.5TMRI机上制订了一系列扫描常规并指出常规足、踝关节检查中,患者一般采取仰卧位,脚取自然中立位,跖屈或背屈位后置于肢体或头线圈中;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为常规的MRI扫描位置,轴位及冠状位对显示软骨的解剖及其病变具有优势[3-5].其中矢状位则主要对显示跟腱的病变有很好的诊断效果,而冠状位能较好地显示软骨损伤的病变,同时临床上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斜位来显示特殊的解剖结构及病变.踝关节软骨损伤后在MRI上主要表现为软骨增厚、边缘毛糙、骨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不清、内部信号不均匀及关节腔积液等征象[6].当前踝关节常规的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SE、PDWI、3D-FS-SPGR等序列.其中PDWI、T1WI能较好地显示正常或异常的解剖结构,而T2WI/SE\3D-FS-SPGR序列则能判断因外伤、炎症或浸润所致的损伤情况,从而有利于诊断[7].
2隐匿性及细微骨折的医学影像诊断学应用分析
2.1隐匿性及细微骨折的常规诊断学方法
细微骨折一般是患者骨折断段不明显,骨折断裂处不彻底,造成患者临床骨折特异性体征不显著,普通的X线摄片技术和CT检查不易发现[8].此外,腹腔周围骨折存在时,骨折线不清晰时,容易被完整骨骼或腹腔内脏器等遮挡,不易发现骨折处,因此,导致临床出现较多的失治和误治的现象[9].隐匿性骨折是指经过传统X线、CR等计算机技术检查未见阳性骨折征象,但是患者确实存在骨折[10].在诊断中,传统方法为X线,但是存在诊断阳性率不高等问题.
2.2隐匿性及细微骨折的多层螺旋CT(MSCT)与MRI诊断学方法
MSCT技术填补传统X线摄片测量平面及体位的缺陷,其对髋关节以及踝关节的等处显示较清晰,相比较而言,鼻骨等骨骼覆盖较广、结构较复杂的骨折面,MSCT对于捕捉此类骨折线走形多样、透亮度不高的骨折平面,显示较为局限,阳性诊断率不高[11].近年来,MRI技术的引进,大大提高隐匿性骨折临床确诊率.尤其是对于四肢关节等处的复杂骨折类型,以及合并关节积液及水肿较重的骨折患者价值更高[12].MRI在骨挫伤中检出率高,不同扫描参数可对比得出骨折数据,尤其适用于隐匿性骨折患者,对于合并血肿、脂肪覆盖等骨折情况复杂的部位,MRI检出率高于MSCT[13].临床若经传统X线未见骨折显影患者,但临床症状及体征直指骨折,都应该及时采用MSCT或MRI检查,对于骨折部位特殊、情况严重的患者,可以联合两种检测,为临床诊治及事故鉴定提供更加充分的临床数据[14].
3颌骨肿瘤的医学影像诊断学应用分析
颌骨是面骨中最重要的骨性器官之一,颌骨的发育与咀嚼、语言、吞咽和呼吸等功能有关.颌骨肿瘤可原发于上下颌骨,也可以由颌骨或颌骨邻近的组织结构或者自身的附着组织所累及.当前我国颌骨肿瘤的发病率虽然不高,但是对于患者的身心都有一定的影响[15].从发病上分析,颌骨肿瘤既有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受周围环境因素干扰,多数为良性肿瘤[16-17].一般来说,颌骨的解剖结构复杂,邻近解剖间隙较多,为此颌骨肿瘤常侵犯颅底、翼腭窝、鼻腔、眼眶等重要部位,为此对于治疗的要求很高[18].颌骨肿瘤的治疗中既要根治性切除病变,又要关注患者术后的面容、外观与相关功能的要求.为此在手术治疗前了解颌骨病变的范围、病变毗邻关系及其相关性质非常重要,而影像学检查是其主要手段[19].CT扫描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定位能力及更高的分辨率,特别适于颌骨的检查[6].而多层螺旋CT是用X线束对人体的某一部分按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图像质量好,成像速度快,诊断能力更强,可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后输出图像信息,可为制订术前手术方案、术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20].而在CT重建中,其主要技术包括容积重建(volumerendering,VR)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reconstruction,MPR).MPR可任意方向成像,能全面显示肿瘤内部结构,从而准确判断病理影像学特征判断,也是鉴别不同肿瘤的重要依据.而VR获得的是真实的三维显示图像,层次清晰,可清楚显示血管图像.但VR重建对颌骨肿瘤的显示容易造成假像,因而必须结合MPR图像进行判断[21].4脊柱骨折的医学影像诊断学应用分析
本篇论文转载于 http://www.sxsky.net/yixue/01053743.html
脊柱骨折是临床上的常见骨折类型,可由外伤也可由病理疾病引起.其中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多发生于腰椎、胸椎,大部分患者并无神经受损症状体征,日常生活中稍有不慎或轻微创伤就有可能导致骨质[1].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口中有400万人因骨质疏松而致压缩性骨折,许多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受到严重影响,甚至致残和死亡[22-23].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椎体后凸成形术已经成为了标准微创治疗方法,有更好的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的效果[24].影像学技术对于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术前诊断和术后评估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MRI在影像学技术中检查脊柱骨折最为有效,它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图像清晰,软组织分辨率高[25].MRI利用组织发出的电磁信号而组成灰阶图像,能根据需要采集脊柱骨折的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位图像,定性定位诊断准确.尤其在矢状位上可以更精确地测量骨折的程度[26].MRI可以清晰脊柱、椎间关节和硬膜囊的改变,典型的骨性结构在MRI上表现为相对信号缺失区,皮质骨信号更低,而骨松质因为含有脂肪信号较强[27].一般认为,脊柱脊髓在MRI图像上信号的改变间接反映了脊髓的受损情况和功能状态,特别是T2WI高信号,对判断脊柱骨折的病理变化及神经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不过也有学
影像学类论文范文集,与医学影像学在不同骨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相关论文下载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