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献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腧穴主治标准化的关键问题相关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文献毕业论文,关于腧穴主治标准化的关键问题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献及针灸及骨伤科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献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0;若手足逆冷,灸三阴交各七壮.”“转筋,灸涌泉六七壮.”
此霍乱灸方见于《千金要方》卷二十、《千金翼方》卷二十七,据《医心方》引文出处,可知出于“葛氏方”,方中“随症加减”取穴的主治症均为相应穴的最重要的主治,现代针灸临床随症加减用穴也同样是用该穴最重要的主治.因此,古今针灸方中(包括腧穴文献)“随症加减”取穴经验不仅是增补经穴主治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判定经穴主治重点的重要依据.以往经穴主治的研究忽略了这类极有价值的资料,今后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
2.3 禁穴信息利用举例
(1)误伤禁穴救针法(以下引文均出自《圣济总录》卷一九四)
“脑后哑门穴不可伤,伤即令人哑.宜针人中、天突二穴可二分.”
“风府,针过度即令人哑,亦针人中、天突穴救之.”
“囟会一穴,只可针五分,过即令人头旋目暗,急针百会及风府二穴救之.”
“手心不可伤.伤即令人闷倒,眼直上.宜治前后心.又治神庭穴.”
“耳后宛处不可伤,伤即令人口颊喁.宜治人中、承浆二穴.” 从以上“误伤禁穴救针法”的内容不难得出这样的判断:人中、天突有突出的治哑的作用;百会、风府有突出的治疗头旋目暗的作用,神庭有突出的治癫痫的作用;人中、承浆有突出的治疗口喁的作用.而最后核查的结果表明:这些主治正是这些穴的主治重点.这样从不同来源、不同类型、不同角度综合考察经穴主治及其主治重点,最后得到的结论才更全面、更可靠.
(2)孕妇禁刺合谷法 “若妇人妊娠不可刺,损胎气.”(《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女人有孕者,切不可针灸.”(《杨氏家传针经图》)
“妊妇禁针.”(《窦太师秘传》)
既然孕妇禁刺合谷,这也从反面说明该穴有较强的下胎作用.
2.4穴名及临床应用信息利用举例
气穴:主治妇科病症.常用于月经不调,带下;腹痛引腰脊.新增:不孕.
(1)文献考辨
“主腹中痛,月水不通,气上下引腰脊痛.”(《黄帝明堂经》)
“主妇人子宫久冷不能成孕,赤白淋沥,月事不调,败血,逆气攻冲两胁疼痛.”(《循经考穴编》) 统编《针灸学》教材:“
关于文献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通,泄泻.”(2、3、5、6版《针灸学》)
“主治经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小便不利,泄泻.”(4版《针灸学》)
“主治奔豚气、月经不调,带下,小便不利,腹泻.”(7版《针灸学》)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利,腹痛,泄泻.”(《中国针灸学》)
(2)按:气穴一名“胞门”“子户”,提示该穴对于妇科病有较好的作用,宋以前文献有大量关于该穴治疗妇人孕、胎、产病症的临床应用,《循经考穴编》明言主“不孕”,现代针灸临床也有相关应用报道,而教材除第4版外,皆未收录,今补之.
以上实例提示,通过对经穴主治之外的穴名、类属、禁忌、针灸方加减用穴等多方面的信息,从不同的层面综合考察,相互印证,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度.在《经穴主治》注释本中可见大量这类典型实例.
3 取精与补缺
取精,即通过筛选原则,将现存古今文献所载经穴主治中的基础主治提炼出来,即去粗取精的工序;补缺,就是根据古今文献及临床应用情况,对现行教材缺漏的经穴“基础主治”加以增补.
选择得是否准确,取决于研究者对于古代文献理解的程度和现代医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严格来说,对于古代文献所记载的经穴主治的真正理解,有一个漫长的再发现、重新认识的过程.例如古代文献中对于针刺经穴治疗“口噤不开等‘牙车急痛”等张口困难的症状早有大量明确的记载,然而现代人很少用针灸治疗因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所致的张口困难.因为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这类骨外科病症多采用手术治疗,不属于针灸的适应证.直到1971年的一天在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正在进行的一台针麻“颞颌关节成形术”的外科手术中所发生的令人惊讶的现象才动摇了人们传统的认识:
“一例右侧外伤性复发性颞颌关节纤维性强直、张口受限6余年的病人,住院时张口度仅2mm.在行针刺麻醉过程中,当针至合谷、公孙穴时,病人突然开口松动,于是手术临时取消.后再次针刺以上2穴,20分钟后,张口度增到35mm,当天正常进食,经过4次针剌治疗,痊愈出院.”(新中医药杂志,1974,(12):21)
此后,关于针灸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临床报道不断增多,如今针灸已经成为治疗该病症的一种常规选择.而正是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也才能真正理解古代文献所载经穴主治中关于该病的典型症状的描述:
上关穴治疗“牙车不开,口噤,嚼食鸣”.(《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卷一百)
如果研究者不熟悉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多半会以为上述上关穴主治中“嚼食鸣”之症乃不经之辞而去之.
另一方面,常年对古代腧穴文献的系统研究发现,古代关于针刺治疗“下颌关节脱位”也有大量详细的描述,而且可见在同一穴位中既主治张口困难,又治疗下颌关节脱位,体现出针灸双相性调节的特点.早在《黄帝明堂经》记载治疗下颌关节脱位的穴位就有:下关、大迎、翳风、通谷,初唐针灸大师甄权《针经》中也有更为详细的记载:
“听会穴:牙车急疼痛,不得嚼食,牙车脱臼相离二寸.”(转引自《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
“听会,主牙车急及脱臼相离二寸.侧卧张口乃得之.”(转引自《千金翼方》卷二十六)
“下关,主牙车脱关,不得嚼食.侧卧开口取之.”(转引自《千金翼方》卷二十六)
本来,根据针灸双相性调节原理,即使古代文献中没有类似的记载,也应当能推知针灸具有这样的作用.然而现代临床上极少有针灸治疗下颌关节脱位的报道.可能在人们印象中这属于骨伤科病,不属于针灸的适应证.可是,如果是一天之内数次脱位的“习惯性下颌关节脱位”,就不是外科、骨科的最佳适宜病症,而恰恰是针灸的治疗优势.针灸治疗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消除局部症状,而且可以调节关节与肌肉的功能,是一种标本兼治的疗法,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说明,针灸宝库不乏珍宝,缺乏的是鉴宝人.选择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我们只能将已经认识到的“珍珠”拾起来,还有多少“珍珠”有待发掘,我们不知道.为了降低选择风险,将“遗珠”的几率尽可能地降低,本次经穴主治标准化研究,特于《中华针灸穴典》注释本中主治项下设“备考主治”一项,以容纳那些按照纳入标准暂时不能纳入主治项但极有可能是“珍珠”的主治.
关于补缺之难,只要统计一下古今两次针灸标准化所增补的经穴主治症数目,便一目了然:宋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新增经穴主治共计13条;1957年江苏中医学校编《针灸学》新增经穴主治共3条.笔者还注意到,有些针灸学教材中新增的经穴主治不久又被下一版教材所删除.鉴于此,本次经穴主治的研究在新增主治症方面也设立了非常严格的条件:
①在所有3支源头腧穴文献中有2支记载,并且有相关古代临床应用的记载;②所有3支源头腧穴文献均记载;③1支源头文献有记载,并且有大量古今临床应用记载.
历史的经验表明,取精与补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内,更不可能通过一次研究完成,对于这2个环节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必须有足够的认识.
关于文献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腧穴主治标准化的关键问题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